波罗的语族

✍ dations ◷ 2025-07-17 13:53:27 #波罗的语族
波罗的语族是印欧语系下的一族语言,使用地区处于北欧波罗的海沿岸。共分两支:“西波罗的语支”(其下语言已全部灭亡)和“东波罗的语支”(目前仍在使用的此族语言都在其中)。虽同属一族,立陶宛语、拉脱维亚语和普鲁士语的区别很大,相互之间无法理解。普鲁士语现已灭亡,是此族中最古老的语言。虽然波罗的海国家通常指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三国,但从语言上来讲,爱沙尼亚语隶属于乌拉尔语系,和其他两国语言及所有其他印欧语系语言都没有迄今已知的联系。现代波罗的语使用者普遍聚居在立陶宛和拉脱维亚的边境处,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前苏联国家等地的移民群体也在使用。历史上此语族使用范围很广:西至今日波兰境内的维斯瓦河河口;东至今日白俄罗斯境内的第聂伯河,甚至可能延伸到莫斯科;南方可能延伸至基辅。此语族曾存在于这些地方的关键证据是,这些地区的“水文名称”(江河湖海等水域的名字)都明显带有波罗的语族的特征。一般可以根据水文名称来判断文化的传播影响范围,但不能测量岀具体时间。后来斯拉夫民族向南方和西方扩张、日耳曼民族向东方扩张,致使波罗的领土逐渐缩减至原来的一小部分。公元前13世纪左右,使用波罗的语前身语言的远古印欧语系民族,在波罗的海海岸的南方地区定居。后来逐渐往海岸移居,与当地使用乌拉尔语的原住民(渔民和农民等)融和,这些原住民在不同程度上被波罗的民族同化。于是不同的方言之间渐行渐远,转化为不同的语言,这个过程大约发生在公元后第一个千年内。古代历史学家早在公元前98年就提到了各种波罗的部落,但第一次证实波罗的语的存在却在1350年左右,证据是一本日耳曼语-普鲁士语字典,名为“Elbing普鲁士辞汇表”。1545年从一首赞美诗的翻译证实了立陶宛语的存在;第一本立陶宛语印刷书出现在1547年,为Martynas Mažvydas编著的基督教探题手册。1530年一首赞美诗中证实了拉脱维亚语;1585年出现了此语印刷版的探题手册。证实如此之晚的原因之一,在于波罗的民族比其他所有欧洲民族抵抗基督教化的时间都要久,所以书面文献出现很晚,他们的语言也基本没有受到外界的影响。13世纪时,日耳曼国家在当时的普鲁士地区成立,很多波罗的语族之普鲁士人迁徙,普鲁士人也慢慢被同化,到17世纪末时,普鲁士语已经灭亡。1569-1795年的波兰-立陶宛联合王国期间,官方文献由波兰语、罗塞尼亚语和拉丁语书写,而立陶宛语通常是平民日常口头使用。波兰分裂后,大部分波罗的地区归入俄罗斯帝国管辖范围,当地语言有的时候被禁止书写或在公共场所使用。语言学者对波罗的语言有很浓厚的兴趣,因为此族语言保留了很多古语特征。学术界相信这些特征在原始印欧语的早期就已经存在。一些已经灭亡的波罗的语言几乎没有书面文献存在,只能从古代历史学者或人名地名中推断;此族下所有语言(包括现存的)的书面形式都相对出现得很晚,这两个主要原因和其他一些因素一起阻碍了对波罗的语族历史的研究,使学术界对此族语言在印欧语系中的地位争论不休。一些语言学家相信波罗的语言从印欧语系中单独分裂岀来;而另一些人认为它和斯拉夫语族或日耳曼语族有共同的祖先,应该称作波罗的-斯拉夫语或波罗的-日耳曼语。也有一些人将波罗的语和地理距离较远的阿尔巴尼亚语、达契安语和色雷斯语等联系起来。后来也有人认为,波罗的语族这个分法本身就是错误的。他们认为东西波罗的语有不同的祖先,后来才汇合到了一起。

相关

  • 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急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Acute proliferative glomerulonephritis)是在肾小球(肾小球肾炎)、或肾小管中所产生的病症。它常见于细菌感染的并发症中,通常是由链球菌(脓疱病)所造
  • 主动运输主动运输(active transport)是一种物质逆电化学梯度的跨细胞膜的运动。在细胞中,这一过程通常伴随着高浓度的分子积累,如金属离子、葡萄糖和氨基酸。相对于被动运输,主动运输的进
  • 候鸟鸟类迁徙是鸟类随着季节变化进行的,方向确定的,有规律的和长距离的迁居活动。在动物界中,类似的活动非常常见,对昆虫则称为“迁飞”,对鱼类则称为“洄游”,对哺乳动物则称为“迁移
  • 永续发展目标可持续发展目标(英语: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简称SDGs)是联合国的一系列目标,这些目标于2015年底替换千年发展目标。这些目标将从2016年一直持续到2030年。这一系列目标
  • 发光二极管发光二极管(英语:Light-emitting diode,缩写为LED)是一种能发光的半导体电子元件,透过三价与五价元素所组成的复合光源。此种电子元件早在1962年出现,早期只能够发出低光度的红光,
  • 变态反应超敏反应(hypersensitivity),也叫变态反应,是免疫反应产生作用分子移除外来抗原的过程,这些作用分子诱导产生轻微、无临床症状或局部性的发炎反应,并不会对宿主造成组织伤害。特殊
  • 景天庚酮糖景天庚酮糖(英语:Sedoheptulose),即D-阿卓-2-庚酮糖(英语:D-altro-2-heptulo-se),是由七个碳原子构成的酮糖。存在于几乎所有景天科植物中。其衍生物是单糖降解代谢的中间物。果聚糖
  • 札格拉布萨格勒布(克罗地亚语:Zagreb;德语旧称:Agram,阿格拉姆;匈牙利语:Zágráb)是克罗地亚的首都和萨格勒布县的首府同时也是全国最大城市、一个直辖市。萨格勒布克罗地亚国内足球强队萨
  • 西哥特人西哥特人(拉丁语:Visigothi),港、台译作西哥德人,是东日耳曼部落的两个主要分支之一,另一个分支是东哥特人。在民族大迁移时期,是摧毁罗马帝国的众多蛮族中的一个。公元4世纪西哥特
  • 感叹词感叹词是用于表达各种感情的词。它与后面句子的其余成分无语法联系。现代汉语的感叹词有“啊”、“哎呀”、“天呀”等。例:古代汉语中常见的感叹词有“呜呼”、“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