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中,区域特征指一定地理区域内的语言或方言间共享的某个或某些特征,特别是当这种特征不来自祖语时。也就是说,区域特征与谱系联系而致的相似性相对,一般是由区域内的主导语言传播到相邻的语言中的(参见语言联盟)。
发生学关系主要体现在语言演化的树模型中,区域关系则主要用于波浪模型中。
多种语言间的相似性(无论类型学上还是词汇上)由数种机制造成,如语言谱系关系(从同一共同祖先演化而来,类似于生物分类)、语言间借词、人群语言转变时古特征的遗留、偶然的巧合。当关于祖语的材料匮乏时,确定这些相似性是谱系的还是仅是区域的,可能会很困难。爱德华·萨丕尔将接触、扩散的证据作为证伪发生学重建的工具,在他职业生涯的最后阶段才将其作为独立的主题进行研究。(如研究藏语支语言对吐火罗语族语言的影响)。
2007年,威廉·拉波夫在一个基于儿童与成人语言学习能力差异的一般框架中调和了树模型和波浪模型。成人不会以足够的规律性保存结构特征,从而在其社群建立规范,但儿童可以。语言特征通过成人之间的接触在一个地区扩散。语言通过儿童语言学习过程中的细微变化分支为方言,然后再分化为相关的语言,这些变化经过几代人的积累,当语言社区不再(频繁地)相互交流时,积累的变化就会引发分化。区域特征的扩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低层次语音转变,而树模型的转变还包括结构因素,如“语法条件、词界限及驱动链变的系统关系”。
在语言多样性丰富的地区,一些区域特征可在一组语言中传播,形成语言联盟。典型例子如巴尔干语言联盟、东南亚语言联盟、南亚次大陆的语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