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潮州裔
✍ dations ◷ 2025-02-23 19:45:24 #潮州裔
台湾潮州人,是台湾的一个已经被文化灭绝的消失群体,指祖籍为清代潮州府地区,本属潮州民系移民来台的台湾汉人先祖(其所用的潮州话与闽南语泉漳话有祖缘关系)。台湾潮州人分散在台湾西部各地,因为清代台湾历史上的闽粤不合,所以在清代的台湾,台湾潮州人所讲的潮州话,虽然跟福建省的闽南语系出同源,但实则是两种难以沟通的语言,本身也是粤人粤籍而被泉州人、漳州人、汀州人敌视并肇生族群不合。所以在清代的台湾潮州人,有时也跟同属粤人的另一族群,也就是潮州客家人甚至是惠州、嘉应客家人,一起互相合作,唇齿相依,以抵抗泉州人与漳州人入侵家园。原本在清代的台湾潮州人因所使用的潮州话,因为与同属古代闽南民系的泉州人、漳州人的泉漳闽南语有亲缘关系,而后到了台湾日治时期(1895年-1945年间),被日本人归类为“福建种族”。现今,台湾潮州人宥于世代居住的聚落周围之客家族群、漳泉族群同化而产生客家民系、闽南民系的殊异认同,只有地名上,仍还留下吉羊仑(揭阳仑)、潮洋厝(潮阳厝)、惠来厝、普令厝(普宁厝)、程海厝(澄海厝)、潮州寮、潮州庄等潮州式地名。除了屏东县潮州镇以外,今高屏地区,在六堆外的许多“六堆附堆”庄头,如八老爷、力社、佳佐、林后、苦瓜寮、四块厝、崁顶、新庄、九块厝(位于今九如乡),上武洛、下武洛(位于今里港乡)、手巾寮、楠仙(位于今六龟区)、茄苳(今盐埔乡洛阳村)、盐树(今高树乡盐树村)等庄头中,颇多先祖,原本就讲潮州话的台湾潮州人,所以加入六堆客家联盟,成了“六堆附堆”庄头。这些“附堆”,地理位置同样也和“六堆客家庄”唇齿相依,共同保乡卫土。但到今日,这些附堆庄头的台湾潮州人后裔,很多被形势所迫改为认同自己是讲台湾闽南语,有些,则改讲南四县腔的六堆客家话。然而,“附堆”村庄如海丰庄、佳佐庄,在文献中,与六堆客庄之间亦存在粤人族群内部之争端冲突。其余粤庄,如八老爷庄,未有资讯证实潮州裔祖居的潮州府县份及村落,现有文献实际走访当地氏族,已指出八老爷庄存在河洛人柯、杨两姓及泉州府晋江县赖姓宗族,并非客庄,亦无访得当地氏族任何潮州来源。因此,此种缺乏文献证实之潮州庄,很有可能只是寻常的漳泉裔村庄,且庄内漳泉裔放弃祖辈口音转为现使用腔调。早在明代末期,广东省潮汕地区也是郑成功家族粮饷和兵员的主要来源地之一,郑氏攻占台湾之后,还从闽粤沿海招募移民开发土地。由是,苏浙闽粤来源的军民在郑氏治下的台湾并存,例如台南市境内善化区小新营的潮州府潮阳县汤姓、漳州府漳浦县李姓、江宁府上元县吴姓宗族,以及永康区埔姜头的温州府乐清县张姓宗族、高雄市路竹区蔡文的处州府龙泉县蔡姓宗族、云林县大埤乡埔姜仑的宁波府鄞县沈光文后人沈姓宗族。此外,台湾潮州人又可指1949年金门爆发古宁头战役,当时参加此役的士兵有大约一、两万人是胡琏将军从潮州揭阳、潮安的招募的青壮年,后来移防到台湾本岛后陆续退伍,一部分定居高雄。但许多已混入于使用中华民国国语的台湾外省人之间,较难察觉。
相关
- 亚胺培南亚胺培南(Imipenem)是一种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属于β-内酰胺类。该药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由默沙东开发 。 同其他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类似,亚胺培南对许多多重耐药革兰氏阴性菌产生
- 弓形虫弓形虫(学名:Toxoplasma gondii),亦称为弓浆虫、弓虫,或连同种小名一起称作龚地弓形虫,是肉孢子虫科弓形虫属的唯一物种,属于寄生性生物。已确定的宿主是猫,而弓形虫的携带者包括了
- 低自放电镍氢电池低自放电(漏电)镍氢电池(LSD NiMH,Low self-discharge nickel-metal hydride battery)是改良自镍氢电池,特点是大幅改善漏电(自放电)问题,所以可以在闲时预先充满电,之后存放一两年内
- 冻雨冻雨(英语:Freezing rain)是过冷雨滴落于地面或暴露物体上时,迅速凝结为冰的天气现象。冻雨通常发生于地面温度0℃以下的天气情况,特别是在初春和初冬时节。在航空例行天气报告(ME
- 比利牛斯山比利牛斯山,位于欧洲西南部,山脉东起于地中海,西止于大西洋,分隔欧洲大陆与伊比利亚半岛,也是法国与西班牙的天然国界,山中有小国安道尔。长435公里,宽80-140公里,一般海拔在2000米以
- 放射性药品本表罗列出核医学放射性药物。一些放射性同位素¤在应用时采用的是离子形式或惰性形式,并没有依附于某种药物;这张列表之中也收录有此类的核医学放射性药物。在这张列表之中,每
- 模板模板或称样板、范本,通常指具有固定内容、可构建多个不同实例的可重用样板,也可以指:
- 小分子小分子(英语:small molecule)是一个有机化学概念。一般将分子量小于900道尔顿的有机化合物分子称为小分子。小分子的直径以纳米计。目前大部分药物都是小分子类药物,蛋白质、核
- 静电感应静电感应是物体内的电荷因受外界电荷的影响而重新分布。这个现象由英国科学家约翰·坎通和瑞典科学家约翰·卡尔·维尔克(英语:Johan Carl Wilcke)分别在1753年和1762年发现。
- 杨礼寿杨礼寿(1530年-1600年),本贯河阴杨氏,字敬甫(경보),号退思翁(퇴사옹),是朝鲜王朝中期的医官。1565年明宗时成为御医,后升任通政大夫。宣祖19年(1586年)升任嘉义大夫。1595年升任中枢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