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社会大分工

✍ dations ◷ 2024-12-23 11:59:21 #社会史,经济史

三次社会大分工是马克思主义所使用的名词。马克思主义者认为该事件发生在原始社会末期的新石器时代的三次重大的社会变革。

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是指原始社会末期农业部落和游牧部落从狩猎、采集者中的分离。

随着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经验的积累,犁耕农业取代锄耕农业。起初是木犁或石犁,然后是金属犁。犁的使用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更扩大了耕地面积,使农业生产在最适宜原始农业的平原、河谷地带占有重要地位,形成主要从事农耕的农业部落。首先发生在西亚、北非、东亚和美洲等地。在中亚、伊朗、高加索、阿拉伯等草原地带,原先以畜牧业为主要生产活动的部落,逐渐转变为饲养畜群的游牧部落。生产的专门化不仅增加了各自的剩余产品,而且扩大了各种生产者之间产品的差异,于是产品交换日益频繁。农牧业的分工,为社会分工进一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是指手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分离。

随着铜器、青铜器和铁器的应用,开始出现大面积的农田耕作和伐林垦荒。农业在规模上的扩大,导致经营种类的增多。除了谷物种植以外,还经营园艺,栽培各种经济作物,把经济作物加工成油、酒等等。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和经营活动的丰富,各种手工操作,如金属加工、纺织、制陶、酿酒、榨油、造船、皮革加工等活动逐渐增多,操作者经验日益丰富,制作技术不断改进。既进行农耕、畜牧活动,同时又制作各种手工制品的人越来越难以胜任,于是有人脱离农业或畜牧业生产而转入手工业的专门化发展。专职的手工业者逐渐增多,手工业终于从农业活动中分离,成为一个独立的生产部门。

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在世界各地相继发生,发展过程很不平衡。

第三次社会大分工是指原始社会晚期商人阶层的产生。

产品交换很早就发生了,至少不晚于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的出现。但是只有在两次社会大分工之后,交换才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交换的不断发展和扩大,使商品生产出现并发展,又反过来促进了交换的进一步发展。交换规模扩大,品种增多,各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直接的产品交换越来越不便利,于是专事交换的中间人——商人应运而生。不间断的交换活动使部分脱离生产的商人得以为生。第三次社会大分工首先在商品交换最为发达的地区出现。

三次大分工奠定了以后社会分工的基本格局,并且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商业的产生和发展,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产生了全面的影响。

相关

  • 海洋螺菌目海洋螺菌科(Oceanospirillaceae) 烷烃降解菌科(Alcanivoracaceae) 河氏菌科(Hahellaceae) 盐单胞菌科(Halomonadaceae)海洋螺菌目(Oceanospirillales)是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下的
  • 玻意耳定律波意耳-马略特定律(英语:Boyle's law,也称作Boyle–Mariotte law或Mariotte's law),在定量定温下,理想气体的体积与压强成反比。是由爱尔兰化学家罗伯特·波义耳,在1662年根据实验
  • 延津县延津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新乡市下辖的一个县。延津县位于河南省北部,开封市西北部。西距新乡37公里,南望郑州93公里,东南至开封50公里,北距安阳130公里。区域南北宽45.5公
  • 占领鲁尔占领鲁尔(德语:Ruhrbesetzung)是指法国与比利时军队由于德国未能及时偿还赔款而于1923年至1924年间对于鲁尔区的军事占领。在一战结束后不久,鲁尔区曾于1918年至1919年间在协约
  • 盐酸丁二胍丁二胍,又名丁双胍,药品名丁福明,是一种口服降血糖药,于1957年被合成,主要用于二型糖尿病的治疗,与二甲双胍、苯乙双胍同属于双胍类口服降血糖药。盐酸丁二胍是白色或黄色,无味,晶体
  • 北陆地方北陆地方其名称来自日本古代五畿七道中的“北陆道”,一般指日本本州中部地区临日本海沿岸的地方,包括福井县、石川县、富山县及新潟县。由于经济与文化的差异,有时北陆地方又不
  • 1936年奥运会1936年奥运会可以指:
  • 布拉德拉龙卷风布拉德拉龙卷风是一场强烈的龙卷风,在1970年1月1日发生在新南威尔士州布拉德拉镇附近。并且被认为是澳大利亚有史以来最具破坏性的龙卷风 。人们认为在藤田级数上至少有F4或F
  • 丸山胜丸山 胜(1939年7月12日-)是一名日本的国际记者、中国研究家。出生于长野县盐尻市,1963年毕业于京都大学文学部东洋史学科,之后担任读卖新闻记者。1971年到1973年担任印尼雅加达特
  • 黎巴嫩足总杯黎巴嫩足总杯(Lebanese FA Cup)是黎巴嫩国内一项足球杯赛赛事,于1937年创办,由黎巴嫩足球协会主办,是国内最有代表性的杯赛。安萨尔为夺冠次数最多的球队,一共赢得 14 次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