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社会大分工

✍ dations ◷ 2025-07-30 00:43:09 #社会史,经济史

三次社会大分工是马克思主义所使用的名词。马克思主义者认为该事件发生在原始社会末期的新石器时代的三次重大的社会变革。

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是指原始社会末期农业部落和游牧部落从狩猎、采集者中的分离。

随着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经验的积累,犁耕农业取代锄耕农业。起初是木犁或石犁,然后是金属犁。犁的使用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更扩大了耕地面积,使农业生产在最适宜原始农业的平原、河谷地带占有重要地位,形成主要从事农耕的农业部落。首先发生在西亚、北非、东亚和美洲等地。在中亚、伊朗、高加索、阿拉伯等草原地带,原先以畜牧业为主要生产活动的部落,逐渐转变为饲养畜群的游牧部落。生产的专门化不仅增加了各自的剩余产品,而且扩大了各种生产者之间产品的差异,于是产品交换日益频繁。农牧业的分工,为社会分工进一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是指手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分离。

随着铜器、青铜器和铁器的应用,开始出现大面积的农田耕作和伐林垦荒。农业在规模上的扩大,导致经营种类的增多。除了谷物种植以外,还经营园艺,栽培各种经济作物,把经济作物加工成油、酒等等。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和经营活动的丰富,各种手工操作,如金属加工、纺织、制陶、酿酒、榨油、造船、皮革加工等活动逐渐增多,操作者经验日益丰富,制作技术不断改进。既进行农耕、畜牧活动,同时又制作各种手工制品的人越来越难以胜任,于是有人脱离农业或畜牧业生产而转入手工业的专门化发展。专职的手工业者逐渐增多,手工业终于从农业活动中分离,成为一个独立的生产部门。

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在世界各地相继发生,发展过程很不平衡。

第三次社会大分工是指原始社会晚期商人阶层的产生。

产品交换很早就发生了,至少不晚于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的出现。但是只有在两次社会大分工之后,交换才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交换的不断发展和扩大,使商品生产出现并发展,又反过来促进了交换的进一步发展。交换规模扩大,品种增多,各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直接的产品交换越来越不便利,于是专事交换的中间人——商人应运而生。不间断的交换活动使部分脱离生产的商人得以为生。第三次社会大分工首先在商品交换最为发达的地区出现。

三次大分工奠定了以后社会分工的基本格局,并且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商业的产生和发展,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产生了全面的影响。

相关

  • 阴道滴虫滴虫性阴道炎(英语:trichomoniasis,trich)也称为滴虫炎,,是因为阴道毛滴虫(英语:Trichomonas vaginalis)所引起的传染病,会造成女性阴道或是男性尿道的发炎。约70%的女性及男性在罹病
  • 阿曼达·西耶弗里德阿曼达·米歇尔·西耶弗里德(英语:Amanda Michelle Seyfried,1985年12月3日-)是美国女演员、歌手,曾担任模特儿,她从11岁开始担任演出,从此开启了她的演艺生涯。 2004年,她参与的第一
  • 半棘肌半棘肌是指人体中的横突棘肌肉。更具体来说,半棘肌是指下列三块肌肉的其中之一:
  • 燃油蒸发排放控制系统燃油蒸发排放控制系统(英语:Evaporative Emission Control System (EVAP))是一种为了防止油箱当中的挥发油气外泄而安装在内燃汽车油路系统当中的装置。燃油蒸发排放控制系统由
  • 参考每日摄入量参考每日摄入量(英语:Reference Daily Intake (RDI)),也叫做推荐每日摄入量(英语:Recommended Daily Intake)是1968年时指定的营养素参考;当时认为这样的摄入量足以满足美国各人群中
  • 艾萨克·斯特恩艾萨克·斯特恩(英语:Issac Stern,乌克兰语:Ісаак Стерн,1920年7月21日-2001年9月22日),著名美国小提琴家。1920年7月21日出生在乌克兰克列梅涅茨市的一个犹太家庭。他才1
  • 会津坂下町会津坂下町(日语:会津坂下町/あいづばんげまち  */?)是位于福岛县河沼郡的一町。
  • JR京滨东北线出轨事故 除特别注明外,本文所有时间均以东九区时间(UTC+9)为准。JR京滨东北线出轨事故(日语:京浜東北線脫線事故)是京滨东北线一列10节车厢的列车,和同一轨道上的工程车相撞,列车前两节车
  • 示范性高中示范性高中全称“示范性普通高中”,是中国大陆的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因政策原因停止授予“重点中学”称号以后,对各地优质高中授予的新称号。各地对“示范性高中”的称号略有不同
  • 黄冈密卷黄冈密卷是风行于中国大陆补教市场的一套升大学高考参考书,最早可追溯于2003年左右已经在市场出现,之后十多年风行于全国。黄冈密卷最初的主打由来是湖北黄冈中学老师编写的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