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

✍ dations ◷ 2025-11-24 01:05:00 #Sn
锡(Sn,原子量:118.710(7))共有71个同位素,由于锡的质子数为幻数50,因此锡的同位素相较于邻近的核素都有较稳定的趋势,例如锡有7个稳定同位素和3个观测上稳定的同位素,这是所有化学元素中稳定同位素最多的元素,且很多锡的同位素都有很长的半衰期。锡的同位素包括两种双幻核:锡-100 (100Sn),发现于1994年、与锡-132 (132Sn)。根据核壳层模型,锡的质子排布为:1s21p61d101f141g102s22p6 ,正好填满核壳层的第四个能级群(幻数50),因此锡相较于邻近的同位素有较高的稳定性,且锡拥有的稳定同位素数是所有化学元素中,最多的一个。天然存在的锡元素中含有11种同位素,主要由锡-120(120Sn)丰度最高,占32.5%,约达三分之一、 锡-118(118Sn)丰度其次,占24.2%构成,其余包括锡-116(116Sn),丰度占约14.5%、 锡-119(119Sn)丰度占约8.59%、 锡-117(117Sn)丰度占约7.68%、 锡-124(124Sn),丰度占约5.79%、 锡-122(122Sn),丰度占约4.63%,剩下的都是含量低于1%的微量元素,他们包括: 112Sn(0.97%)、 114Sn(0.66%)、 115Sn(0.34%) 以及痕量的126Sn,其中有7个稳定同位素、3个观测上稳定的同位素和一个长寿命放射性元素。锡共有3个观测上稳定的同位素,即理论上会衰变或已知放射性但半衰期只有下限,且目前尚未观测到其衰变的现象,包括112Sn,应该会经由双电子捕获(β+β+)衰变成镉-112(112Cd)、122Sn,应该会经由双β衰变(β−β−)衰变成碲-122(122Te),以及124Sn,应该会经由双β衰变(β−β−)衰变成碲-124(124Te),半衰期下限在100×1015年。锡三种常见的同位素116Sn、118Sn和120Sn,是最简单检测并用NMR光谱进行分析的元素,其化学位移参考SnMe4。锡-121m1(121m1Sn)是锡的一种放射性同位素,也是中等寿命裂变产物之一,为锡-121(121Sn)的核同质异能素之一,激发能量约为6.30 keV,半衰期有43.9年,比基态的121Sn拥有较高的稳定性,基态的121Sn半衰期只有约27小时。在一般的热中子反应堆,121m1Sn有非常低的裂变产率,因此,这种同位素并不是一个显著的核废料贡献者,也就是说,它只占核废料的极小部分。快速裂变或一些更重的锕系元素裂变会产生较高产量的121m1Sn,例如在铀-235的热中子裂变中,每次裂变的121m1Sn产率是0.0007%,在快速裂变中,每次裂变的产率是0.002%。除了121m1Sn之外还有两种核同质异能素,但他们的寿命都非常短,121m2Sn和121m3Sn的半衰期都以微秒计。锡-126(126Sn)是锡的放射性同位素中,半衰期最长的同位素,其半衰期长达二十三万年,并经由贝塔衰变,衰变成短寿命的锑-126的同质异能素:126m1Sb与126m2Sb,且该衰变产物会经由核异构转变衰变成126Sb,也就是说核子会从激发态的126m1Sb跃迁回126Sb,但在这个过程中会放出高能量的γ射线光子,使得使得外部接触到锡-126成为一大隐患。锡-126是七种长寿命裂变产物之一,是其中质量在中等的产物之一。在目前几乎所有的核电站使用的热中子反应堆中,他有非常低的产额,从铀-235产额约为0.056%,因为慢中子几乎总是使铀-235或钚-239裂变成半不等。而在快速裂变、核武器或一些更重的锕系元素裂变如锎,就会有较高的产额。锡-126衰变能较大,而且是七种长寿裂变产物中唯一能释放高能γ射线的核素。但是这种核素产额很低。如果反应堆以铀-235为燃料,在乏燃料中,每单位时间锡-126释放出的能量是锝-99的5%;如果反应堆以铀-235(65%)和钚-239(35%)为燃料,在乏燃料中,每单位时间锡-126释放出的能量是锝-99的20%。锡化学性质比较惰性,不易在环境中迁移,因此对人类健康影响不大。备注:画上#号的数据代表没有经过实验的证明,只是理论推测而已,而用括号括起来的代表数据不确定性。

相关

  • 坏死坏死(英语:Necrosis),又称细胞坏死,被认为是一种由外部或内部物理性因素(例如热力、应力和辐射等)、强碱、强酸及毒物等化学性因素,以及内毒素和病原体等生物性因素诱发的永久性细胞
  • 急性肾小管坏死急性肾小管坏死(英语:Acute tubular necrosis,缩写ATN)为涉及肾脏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的医学病症。ATN伴随着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并且是AKI的最常见的病因之一。ATN
  • 生命力生命力论(英语:Vitalism,又译为生命主义、生气论、生机论、生机说、生命力)在人类历史上存在长久的历史,现代版本是19世纪初由瑞典化学家贝采利乌斯提出。一般认为“生命力”学说
  • 罪犯客体 · 行为(作为 · 不作为) 危害结果 · 因果关系 · 犯罪主体 主观要件(故意 · 过失) 未遂 · 既遂 · 中止 · 预备阻却违法事由 正当防卫 · 紧急避难心神丧失
  • 男孩男孩、男童或男孩儿,意于是雄性的人类儿童或青少年,为相对于雌性儿童(即女孩)。“男孩”这个词通常用来表示生物学的性区别,有时亦可指文化上性别角色区别(也可能是两者)。成年的雄
  • 多型多型或多态性可以是下列意思:
  • 杂交杂交种(英语:hybrid)又称杂种或混种,是指从两种不同的生物杂交产生的后代。依双亲的生殖隔离程度,杂交后代可能无法存活、可存活但无法生殖、可存活并生殖但适应力较低、或是完全
  • 扩张北约扩张指的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下称北约)自1949年成立以来增加成员国的过程,从1949年成立时的12个创始国,目前已扩张至29个成员国,其中多数是冷战后加入的东欧国家。身为冷战时
  • 亚马逊河亚马逊河,(葡萄牙语:Rio Amazonas;西班牙语:Río Amazonas;克丘亚语:Awqaq sipaskuna mayu;英语:Amazon River),是一条位于南美洲北部的河流,自西向东流动。其发源于位于秘鲁境内的安第
  • 古细菌界古菌(拉丁语:Archaea,来自古希腊语:ἀρχαῖα,意为“古代的东西”)又称古细菌、古生菌或太古生物、古核生物,是单细胞微生物,构成生物分类的一个域,或一个界。这些微生物1970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