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胚种论
✍ dations ◷ 2024-11-05 16:31:59 #胚种论
泛种论,或称胚种论、宇宙撒种说(英语:Panspermia,希腊语:πανσπερμία ),是一种假说,猜想各种形态的微生物存在于全宇宙,并借着流星、小行星与彗星散播、繁衍。在泛种论相关的假说里,生命可以在宇宙中移动、存活,是一些行星遭到撞击后,弹射到宇宙中,夹带类似嗜极生物的细菌之类生命体的残骸。这些生命随着残骸移动到其他行星或原行星盘前可能会进入类似休眠的状态,完全静止活动。当这些生命进入适合生存的行星,它们便会开始活动并启动进化。泛种论并未解释生命的起源,它只是说明了维持生命存续的可能。已知这个假说最早始于公元前5世纪的希腊哲学家阿那克萨哥拉。到了19世纪,这个假说再一次引起永斯·贝采利乌斯、开尔文、赫尔曼·冯·亥姆霍兹和斯凡特·奥古斯特·阿伦尼乌斯
等科学家们的注意。尽管现在并没有足够的证据能支持泛种论的假说,而且不太可能有生物能在宇宙中移动并生存下来,弗雷德·霍伊尔爵士与钱德拉·魏克拉马辛格(Chandra Wickramasinghe)仍是这个假说的重要拥护者,并认为直到现在,仍有生命以泛种论的方式进入地球,除了引发新的传染病与灾难,更是宏观演化所不可缺少的因子。泛种论并没有说生命必定能在整个宇宙中生存下来。但是,一旦泛种论的行为展开了,终究有机会找到适合生存的环境。另一种相似的猜想是一个更有限的假说叫作外源论(英语:exogenesis,希腊语:ἔξω )是认定地球上的生命起源是来自宇宙的其它地方。外源论对于生命分布的预测没有像泛种论那般普遍。泛种论所提出的星际机制仍然只是假说,并且仍未能证实,它指称的是微生物在星际(众恒星系统之间)或行星际(同一恒星系统内的众行星之间)的一种运输机制。其中也包含生命由太空进入地球或是由地球将生命送到其他星系 的推测。此外,汤玛士·的汉(Thomas Dehel)认为磁场中的等离子粒团可以载运而不会破坏孢子,并用足够的速度穿过宇宙,到达另一个星系。行星间的物质传递已有充分文件记载,比如在地球上找到的火星陨石就是一种证据。太空探测器也是一种可行的载具,它们一样可以往其他行星,或是更遥远的星系移动。然而航天中心一般都会对太空探测器进行杀菌作业,因此生命较难以附着。星尘号太空探测器 - 是彗星与泛种论的连结,是于2004年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发射升空,并从彗星尾部取得的样本中,第一次发现彗星中找到生命结构物质的存在。文件中指出他们在样本中找到了氨基乙酸与其他的有机物质。相信这些冰冻的物质是被彗星载着在宇宙中穿梭,直到太阳将彗星上的气体融解后才被分离出来。在大部分的宇宙被探索,或是在我们接触到外星文明前,泛种论仍将难以验证。在前寒武纪,化石证明了生命在地球形成后便迅速出现。这暗示我们,只要生存条件足够,生命能在数亿年间繁衍起来。科学家推测地球自形成以来已经经过了45.5亿年。已知地表上最古老形成冥古宙的沉积岩来自南方的亚开里亚岛(Akilia)与西边的格陵兰,并且至少在38.5亿年前就已经形成。已知的最早石化成岩块的叠层石或细菌是在35亿年前。这些来自叠层石、蓝菌的细菌会进行光合作用,这便是生命起源的模式里,最古老的氧化还原反应。由阿波罗计划中从月球带回来的样本显示,大约39亿年前,月球进入了后期重轰炸期,遭受了以往100倍以上的冲击。科学家取出月球陨石坑中的物质加以分析,发现与火星陨石坑的物质相同,研究人员克林(Kring)与科亨(Cohen)认为这些都是后期重轰炸期,受到小行星冲击所形成,他们相信整个太阳系也都受到了冲击。这些冲击像是在为地球表面进行杀菌消毒一般,就连海洋深处也难以幸免。从威尔金森微波各向异性探测器所得到的数据里,科学家推测宇宙的年龄是137亿年。在宇宙形成后,一个星球必须在恒星核合成中得到碳、氮与氧这些生命的其本元素后,经过数千万年的时间才得以成形。这表示生命要出现在宇宙中,至少得要等到127亿年前之后才有可能。若是我们猜想生命源自地球,并在地球形成后花费10亿的时间让生命诞生,大致可以推测地球的生命出现在35到39亿年之间。反之,若生命是来自别处,它们甚至可能在地球形成后的9亿年前就到来,尽管地球必须到35亿年后才能提供友善的生存环境。天文学家也对嗜极生物感到兴趣,因为生命最初的形态就是生存在那些恶劣的环境中。事实上,许多原始生命的生存环境比现今发现的嗜极生物的生存环境还要恶劣,却仍能在那样的环境中长期保存下来。即使是在宇宙、深海中,它们也可以进入静止状态,直到环境变得适合生存。有些细菌与动物在超过摄氏100度的深海里生存;甚至有研究发现细菌在250 °C的真空下活动。这种温度几乎可以杀死大气中所有的生命。许多细菌生存在严苛的环境,生存在水压极高的深海,生存在极为干燥、寒冷与真空,以及充满酸性物质的世界。在宇宙中生存对细菌、苔藓等远古生命来说似乎没什么困难。事实上,科学家已经证明缓步动物能够生存在真空中。最近期的研究显示,假如保护细菌不受辐射破坏(比如藏在流星、彗星里),它们可以用类似冬眠的方式存活上百万年。此外,甚至有一种具辐射阻抗(radioresistant)的辐射阻抗菌(抗辐射奇异球菌),可以在辐射照射下存活。NASA在他们的实验室里复制了太空的严苛环境,制造出囊泡的原型,而这些囊泡扮演了创造原始生命的重要角色。孢子可能是另一种能穿梭宇宙的生命形态。孢子形成了后来的植物、藻类、菌类植物与原生动物,而细菌则在压力下形成后来的芽孢与微生物囊肿(Microbial cyst)之类的组织结构。这类组织结构可以在紫外线、伽马射线、干燥、溶菌酶、饥饿、温度等刺激下,从停止的新陈代谢中恢复活动。孢子能在严苛环境中保存,直到环境变得适合就开始发芽生长,即使这些环境与它原本生存的环境截然不同。许多研究显示,在类地球行星(比如火星)上可能存在着生命。火星曾经拥有过流动的河川,科学家在火星上发现峡谷之类的痕迹,这也在后来的火星探测得到确认。在2006年12月,马琳(Michael C. Malin)所属的研究机构发表了一篇科学期刊,说明火星探测器(漫游者)传回来的画面里证实了火星曾在这5年内有过河流。月球也曾有过水,因此可以推测太阳系的其他卫星也会有水。虽然这些水在月球表面上都是冰块,但在月球的深处,仍会因为内核的温度而融化成液态水。这种极端的环境在全宇宙都存在着。如同月球的冰层,地球在沃斯托克湖的冰层里,就可能藏有数百万年前的生命体。另一方面,科学家也在地壳里温热的岩石中找到存活的细菌。地球是宇宙中人类唯一知道存在着生命的地方。我们透过德雷克公式计算在一个星系(如太阳系)遇到有智慧的文明的几率,得到的结果是机会非常的低。但是将这个数字放到整个宇宙的话,除了地球外,其他地方也有文明的可能性几乎是肯定的。虽然,要做星际间的旅行必须花费极多的时间与资源,仍然有许多类似搜寻地外文明计划(SETI)的组织不断探测著外星的文明。天体生物学提出的地球殊异假说,说明了造就高等生物等多细胞生物的条件在宇宙中十分严苛,但是也认为宇宙中充满了单细胞的微生物。2008年,对从默奇森陨石找出的化合物所做的12C/13C同位素比率的分析报告来看,附着在陨石上的这些物质,来源并非地球。这些物质在生物学上,近似于尿嘧啶、核碱基与黄嘌呤。这表示许多造就地球上的生命的化合物曾经出现在早期的太阳系里面,它们很可能就是生命之源。而在2009年8月,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科学家也从慧星上首次找到氨基乙酸,它是一种能够构成生命的基础化学物质。当阿波罗12号把测量员3号登月太空船带回地球时,NASA的研究团队在登月太空船上发现一些活在摄影机中的链球菌。他们相信这些细菌是先前测量员3号进行登月行动时从地球带上去的。然而取回测量员3号的研究员杰弗(Leonard D. Jaffe)却不这么认为。而NASA也在2007年开始相关调查,企图在测量员3号所传回的影像里寻找其他证据。引导性泛种论,又称意导泛种论(英语:Directed panspermia),是由诺贝尔奖得主弗朗西斯·克里克与莱斯里·欧戈(Leslie Orgel)共同提出。其内容是说在宇宙中所散播生命并非自然随机发生,而是由先进的外星文明刻意所为。之后,生物学家认为RNA世界学说就说明了生命的起源,然而克里克却认为生命不太可能源自地球。定向星源论说明了一种将地球生命散播到其他星系的方法。
比如,将微生物装载后,用0.0001光速(每秒30,000米)射向10到100光年的位置需要0.1到1百万年。装载微生物的航天飞机可以瞄准一团即将产生星球的星云
,或是将微生物射进彗星里,再转送到目标的星球。光子-M3(Foton-M3,Foton是法文“光子”之意)是欧洲发射的无人太空船。在2007年9月,经过12天的任务后光子-M3返回地球。这个太空船升空的目的是为了进行流体力学、生物学、辐射曝晒、天体生物学等。太空船带着许多东西升空,其中地衣也曝晒在太空的辐射下。此外,科学家也让太空船带上了玄武岩,以研究存活在上面的微生物在太空船返回时是否能存活。有一些细菌、孢子与缓步门动物在宇宙线曝晒下仍成功存活下来。生命星际飞行试验(Living Interplanetary Flight Experiment)是一个由行星学会发起的实验。其内容包括将几种特定的微生物放在一个小盒子里送进太空,进行一个为期三年的行星之旅。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测试生命是否可以在太空中存活数年。该计划的飞行器最后由于程序错误,未能飞离地球轨道,终告任务失败。艾伦丘陵陨石77005(英语:Allan Hills 77005) · 艾伦丘陵陨石84001 · 平流层中的活细胞(英语:Chandra_Wickramasinghe#Detection_of_living_cells_in_the_stratosphere) · CI1陨石(英语:CI1 fossils) · 血锂蛋白(英语:Hemolithin) · 默奇森陨石 · 奈克拉陨石(英语:Nakhla meteorite) · 波隆纳鲁瓦陨石(英语:Polonnaruwa (meteorite)) · 喀拉拉红雨 · 休格地陨石 · 海盗号的生物学实验(英语:Viking lander biological experiments) · 雅马拓陨石593(英语:Yamato 000593) · 蓝道申森林事件 · 罗斯威尔飞碟坠毁事件等CTA-102(英语:CTA-102)(类星体) · PSR B1919+21(脉冲星) · LGM-1(脉冲星) · Wow!讯号 · KIC 8462852(不寻常的光波动) · EPIC 204278916(不寻常的光波动) · VVV-WIT-07(不寻常的光波动) · HD 101065(英语:Przybylski's Star)(元素丰度异常) · SHGb02+14a无线电信号 · HD 164595(强大的无线电信号) · 快速电波爆发木卫二(欧罗巴星) · 火星 · 土卫六(泰坦星) · 土卫二潜在适居太阳系外行星列表 · 葛利斯163c · 格利泽581g · 格利泽581d · 格利泽667Cc · 格利泽667Ce · 格利泽667Cf · HD 40307 g · HD 85512 b · 开普勒22b · 开普勒61b · 开普勒62e · 开普勒62f · 开普勒186f · KOI-1686.01 · PH2 b · 鲸鱼座τe · 鲸鱼座τf红矮星系统适居性(英语:Habitability of red dwarf systems) · 适居带 · 地球相似指数 · 行星适居性 · 天然卫星适居性(英语:Habitability of natural satellites) · 潜在适居行星 · 地外液态水 · 适居恒星表 · 地球模拟(英语:Earth analog) · 类地行星 · 星系适居带(英语:Galactic habitable zone) · 双星系统适居性(英语:Habitability of binary star systems) · 超级适居行星达尔文计划(英语:Darwin (spacecraft)) · ExoMars · 光子太空船3号(英语:Foton-M) · 生命星际飞行试验(英语:Living Interplanetary Flight Experiment) · 火星生物探测车 · 火星样本取回任务 · 火星科学实验室主动搜寻地外文明计划 · 艾伦望远镜阵列 · 阿雷西博信息 · 阿雷西博天文台 · 布鲁斯威尔探测器 · 与地外文明通讯 · 高斯勾股定理建议 · 星际通讯 · 宇宙语言 · 宇宙语言学 · 先驱者镀金铝板 · 独眼巨人计划 · 奥兹玛计划 · 凤凰计划 · 搜寻来自近地外智慧生命群落的无线电波计划 · 搜寻地外文明计划 · SETI@home · setiQuest · 旅行者金唱片 · 水坑天体生物学 · 天体生态学 · 生命印记 · 布鲁金斯报告 · 星际政治 · 生态神学 · 外星人 · 嗜极生物 · 假定型生物化学 · 火星生命 · 金星生命 · 心理发生 · 行星防卫 · 圣马力诺指数 · 薛莫最后法则 · 黑暗森林假说 · 外星考古学 · 外星生物创造论 · 人与外星生物接触 · 麦田圈古代太空人 · 海月及蓝月 · 宇宙多元论 · 德雷克公式 · 外星人假说 · 费米悖论 · 返回污染 · 星际污染 · 大过滤理论 · 卡尔达肖夫指数 · 平庸原理 · 新灾变理论 · 泛种论(意导泛种论) · 天象仪假说 · 地球殊异假说 · 感觉商数 · 动物园假说SETI协会 ·
相关
- 急性间质性肺炎急性间质性肺炎又称为Hamman-Rich症候群,是一种原因不明之罕见且严重的急性肺病,属于特发性间质性肺炎和间质性肺病的一种。往往看上去完全健康的人极偶尔会患这种病。至2005
- 地中海贫血地中海贫血(Thalassemias),又称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海洋性贫血症,简称地贫,是遗传性血液疾病,会造成血红蛋白合成障碍,其症状可依不同分型而有所不同,程度可能从无症状到严重。通常
- COMT3A7E, 3BWM, 3BWY, 4PYI, 4PYJ, 4PYK, 4XUC, 4XUD, 4XUE· protein binding · O-methyltransferase activity· cytosol · plasma membrane · membrane · integral
- 肥力土壤肥力(英语:Soil fertility)是指土壤支持农作物生长的能力,即:为农作物提供生长的土地,并使得土地资源可持续使用,产出高质量的作物。土壤肥力高的土地需要具有以下两个特征:
- 计算机工程计算机工程(英语:Computer engineering)一个以电机工程学和计算机科学的部分交叉领域为内容的工程学,其主要任务是设计及实现计算机系统。计算机工程师通常受过专业的电子工程(或
- 筑波大学筑波大学(日语:筑波大学/つくばだいがく Tsukuba daigaku;英语译名:University of Tsukuba),是一所本部位于茨城县筑波市天王台1-1-1号的日本国立大学,也是结合筑波研究学园都市的
- 致密双星致密星是白矮星、中子星、奇特星、黑洞等一类致密天体的总称,它们与正常星的主要区别是不再有核燃料进行聚变反应,热压力不足以与自身的引力保持平衡,因而塌缩成尺度非常小、密
- 艾力克·贝齐格埃里克·贝齐格(Eric Betzig,1960年1月13日-),美国神经科学家、发明家、应用物理学家,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物理学教授、分子生物学教授。 贝齐格还担任弗吉尼亚州的珍利亚农场
- 星际物质在天文学,星际物质(ISM)是存在于星系的恒星系统之外,在太空中的物质和辐射。这些物质的形式包括电离的气体、原子、和分子,以及宇宙尘和宇宙射线。它们填充了星际空间,并且顺利地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20世纪早期,俄国物理学家和数学家亚历山大·弗里德曼以广义相对论著手解释宇宙,他认为宇宙不是静态的,并指出:“我们不论往哪个方向看,也不论在任何地方进行观察,宇宙看起来都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