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群谬误

✍ dations ◷ 2025-11-10 23:02:15 #区群谬误

区群谬误(英语:Ecological fallacy),又称生态谬误、层次谬误,是一种在分析统计资料时常犯的错误。和以偏概全相反,区群谬误是一种以全概偏,如果仅基于群体的统计数据就对其下属的个体性质作出推论,就是犯了区群谬误。这类谬误假设群体中的所有个体都有群体的性质(因此刻板印象也可能犯上区群谬误)。区群谬误的相反情况为化约主义(reductionism)。

“Ecological fallacy”这名词最先见于William S. Robinson在1950年的文章。在1930年美国人口普查结果中,Robinson分析了48个州的识字率以及新移民人口比例的关系。他发现两者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53,即代表若一个州的新移民比率愈高,平均来说这个州的识字率便愈高。但当分析个体资料时,便发现相关系数便是-0.11,即平均来说新移民比本地人的识字率低。出现这种看似矛盾的结果,其实是因为新移民都倾向在识字率较高的州份定居。Robinson因此提出在处理群体资料,或资料时,必须注意到资料对个体的适用性。

这并非指任何以群体资料对个体性质作出的推论都是错误的,但在推论时必须注意群体资料会否把群体内的变异隐藏起来。

区群谬误经常出现在人口研究之中,以下是两个虚构例子:

一项研究发现甲城市民的智商平均比乙城市民高,若因此认为在两个城市各自随机抽取一个市民,甲城那位市民的智商都会比乙城的那位高,便犯上了区群谬误。因为统计结果只是对两城的平均智商作比较,乙城个别市民智商可能比甲城的个别市民高;在极端情况下,两城之中智商最高的一位市民可能生活在乙城。

假设甲城和乙城都各有相同人数的富人和穷人,富人都住在山上,而穷人都住在排放致癌物的工厂附近,故此在两个城市的穷人癌症发病率都比富人高很多倍。在甲城的都是高增值高污染工业,故此在甲城无论是富人和穷人的平均工资都比乙城高,但同时甲城穷人的癌症发病率也因此比乙城高。

一位教授希望找出癌症的风险因素,他在国家统计刊物找到甲城和乙城的癌症发病率和工资中位数,发现工资中位数较高的甲城有更高的癌症发病率,得出高收入是癌症风险因素的结论。然而事实上,贫穷才是癌症的风险因素,区群谬误带来相反的结论。

相关

  • 野战排 (电影)《野战排》(英语:)是1986年美国拍摄的一部越战主题电影。由奥利弗·斯通担任编剧和导演,奥利弗·斯通本人曾参加过越战,在他从越南回来后便开始编写“野战排”的剧本,用来反对约翰
  • 陈伯齐陈伯齐(1903年7月-1973年10月),广东台山人。教授、建筑学家。1903年出生于台山汶村北拱一侨工家庭。早年就读于文海书院。1924年毕业于广州高师附属师范学校,在广州教小学。1928
  • 哈皮镇区 (堪萨斯州葛兰姆县)哈皮镇区(英语:Happy Township)为位在美国堪萨斯州葛兰姆县的镇区。2010年美国人口普查中该镇区人口有54人。哈皮镇区涵盖面积233.44平方千米(90.13平方英里)。根据美国地质调查
  • 苏慧廉苏慧廉(William Edward Soothill,1861年-1935年),著名英国在华传教士,在中国温州传教26年,牛津大学中文教授,英国知名汉学家。1861年1月23日出生于英格兰约克郡的哈利法克斯。1881年
  • 格伦·弗莱施勒格伦·弗莱施勒(Glenn Fleshler;1968年9月5日-)是一名美国剧院、电视剧和电影演员。他出名在电视剧《酒私风云》中饰演真实的私酒贩乔治·雷穆斯,以及在《刑警双雄》第一季中饰演
  • 妹尾河童妹尾河童(日语:妹尾 河童/せのお かっぱ ,1930年(昭和5年)6月23日 - ),旧名妹尾 肇(日语:妹尾 肇/せのお はじめ ),为日本舞台设计师、作家。妹尾河童出生于日本兵库县神戸市长田区鹰取
  • 天蓝箭毒蛙天蓝箭毒蛙(学名:)是南美洲安地斯山脉以南特有的一种箭毒蛙。它们是隐叶毒蛙属下的唯一物种,但最近有建议将这属与属合并。天蓝箭毒蛙的背部两侧有一道斑纹,由背部一直延伸至末后
  • 1977年9月27日月食1977年9月27日月食为一次在协调世界时1977年9月27日出现的半影月食。该次月食半影食分为0.927、全影食分为-0.131。这次月食的食分是0.23。
  • 瓦尔特·基富瓦尔特·基富(罗马尼亚语:Valter Chifu,1952年9月2日-),罗马尼亚前男子排球运动员。他曾代表罗马尼亚国家队参加1980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排球比赛,获得一枚铜牌。
  • 海尔马利扬·阿玛雷海尔马利扬·阿玛雷(Hailemariyam Amare,1997年2月22日-)是一名埃塞俄比亚田径运动员,主攻3000米障碍赛项目。他是2015年非洲运动会男子3000米障碍赛季军。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