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外省人
✍ dations ◷ 2024-11-05 19:00:04 #外省人
台湾的外省人族群,是指1945年日治时代结束后至1980年代末期海峡两岸重启交流期间,从中国大陆各省移民至台湾的人士及其后裔。尤其以1949年前后因国共内战随中华民国政府从中国大陆迁居台湾的移民潮为最大的一波。“外省”一词为相对概念,指涉“台湾以外的中华民国省份”,对应词为“本省人”,系指日治时代结束前就已定居台湾的人。此外,日治时代自中国大陆移民台湾者的地位介于本省人跟外省人之间。台湾外省人是一个复杂的群体,其中同为福建广东等地区的闽南人、客家人,便因为移民时期不同,在外省族群间也存在。也有部分并非汉族,如蒙古族、满族、回族等中华民国法定境内的少数民族。而1980年代末期两岸重启交流后移民来台的中国大陆公民,因实为不同政府所辖,则不以外省人称呼,转而称之为“大陆人”。以汉族而言,其族群的认同与归属通常以父系血缘为主。战后移民之男性结婚后生育的子女,若其本人无特别申明族群认同,则常被称为外省人第二代。
此外也因为中华民国政府之户籍登记资料皆以汉文化为本位,将籍贯栏依父系血缘登记,故此父亲为外省人时,不论母亲族群为何,子女则因籍贯登记而被视为外省人。相对父亲是本省人亦为如此,例如连战其母为外省人,则因其父连震东为旅居外省的本省人,连战则被视为本省人(半唐山)。1945年至1950年,中国大陆各地近120万军民迁入台湾。当时除少数高官将领是搭乘飞机来台外,其余多半为乘船渡海来台,因此集中在高雄港与基隆港上岸,而后政府将外省人安迁至台湾各地,因此台湾各地皆有一定的外省人分布。来台外省人多集中居住在公家安置的地点,形成台湾特殊文化的眷村,亦有一些外省人散布在眷村之外的地方居住,还有以外籍配偶等其他身份的外省人也很常见,但与二次大战、国共内战后来到台湾的外省人的居住环境不同,只有语言、习惯、部分文化相同。依据1990年台湾人口普查结果,外省籍人口2,695,080,约占总人口的13%(1992年户籍法修改,废除了籍贯登记,此后的2000年、2010年台湾人口普查均没有调查籍贯)。依据内政部统计处2002年的一项调查研究:台湾的河洛人76.9%、客家人10.9%、外省人10.0%、原住民1.4%以及不确定0.8%。根据林妈利医生的研究,台湾的河洛人及客家人有不少是清朝时期汉化的平埔族,她于2007年的研究显示,全台各族群比率约为:闽南族群73.5%,客家人17.5%,一九四五年之后迁台的外省族群7.5%,原住民占1.5%。但有学者质疑林妈利的研究。依据行政院客家委员会2010年至2011年的全国客家人口基础资料调查研究:在各大族群(单一自我认定)的分布上,“河洛人”占67.5%;“客家人”占13.6%;“台湾人”占7.5%;“大陆各省市人”占7.1%;“原住民”占1.8%。福建、广东、浙江、上海、江苏、山东等沿海省市及湖南、安徽、江西、四川等中国大陆南方内陆省份者为多,基本上即中华民国政府在国共内战中后期曾控制过、影响力较大的省份;反之,来自西北及东北的人则较少,因为那些地方的大部分地区早为中国共产党所控制。1949年国共内战后,国民政府撤退来台,各省军民、政府人员被迫转往台湾定居。 当时国民政府将台湾视为反攻大陆的复兴基地,在对一般外省人安置问题上并没有长期居住的打算,除少部分政府官员进住了日本人遗留下的官吏或公家住宅外,大多数都被集中临时安置居住。 政府为了解决居住问题,开始兴建房舍或安排宿舍,并将新住民以军种、职业、特性等,分别群聚于一定范围,即形成台湾现在为人所知的“眷村”。1990年代后,因眷村老旧改建后的混住与年龄结构等多项社会因素,台湾居住于眷村的外省人口比例迅速降低。在中华民国首都台北市或其他市县(尤其是早期)有不少"浙江同乡会"、"江苏同乡会"、"江西同乡会"、"福建同乡会"、"广东同乡会"、"广西同乡会"、"云南同乡会" 、"东北同乡会"、"南京同乡会"、"北平同乡会"等,是外省人彼此联系情谊的方式,有些还会设立奖学金等以嘉惠子弟后裔。外省人为原本散居在各省市的居民,饮食习惯多元丰富,带来许多中国各地的美食小吃。像川菜、湘菜、浙菜而台湾传统饮食中较少的面食类,包括水饺、馒头、包子等都已经成为台湾普遍的饮食,其中牛肉面更是从眷村中改良发展出来。而像永和豆浆最初亦为其所创,现已发展至台湾甚至国外。一般来说,在台湾的外省人多半使用中华民国国语,在同乡之间则会使用方言;而闽南人、客家人及原住民之平埔族则以使用台湾闽南话和客家话为主,各原住民族则使用各族母语。中华民国政府迁台后倡导国语运动,强制一年内在正式场合使用国语,不使用方言(如学校、法院、军队、公家机关、国营企业),刚开始让习惯日文作为国语50年的台湾本地人适应不来。此语言政策对外省人有绝对优势;但对于从大陆各省来台、也有自身方言的外省人来说,学习国语的难度并不比台湾本省人低。目前台湾因职务需要(如医生)而须使用台湾话或客家话的相关行业者颇多,台湾本地方言使用能力更被列入求职时的要求。有许多外省籍艺人的台湾闽南语讲得非常道地,例如包括已故电影特技演员柯受良虽然出生在浙江的渔山列岛,但属闽南民系;或者像文艺片导演侯孝贤也出生在中国大陆,是正统的梅州客家人,台湾话是纯高雄腔。全民最大党的主要成员郭子乾、洪都拉斯、白云和邰智源等,全都是外省人,台湾闽南语都讲得很好。生活在客家庄和原住民部落的外省人,亦有可能学会客家话和原住民语。许多眷村的第二代立足社会,因为没有在公家机关上班,或者从小和本省小孩接触,台湾闽南语都讲得很道地,反而讲中华民国国语会有台语口音。而外省人在第二代开始大多已不会说大陆各省方言,今日外省人的原生母语在台湾已经式微。由于大陆移民多为随国民政府(二战后 - 1948年5月19日)/中华民国政府(1948年5月20日起)撤退来台者,因此在职业上以军人、公务员、学者、公家机关雇员为多,亦有来台时携带资金的企业主,虽有少部分军人退役经政府退辅会转业成为农民,或者成为工人(见荣工处),但大部分外省人赴台时面对举目无亲的无奈,必须各凭本事自谋生活,尤其当时,军人结婚必须得到上级批准,许多军人因此没能结婚,导致老后孤苦伶仃,这些贡献精华岁月卫国的老荣民,本身生吃俭用,却在离世时捐出所有积蓄者,仍时有所闻, 至于能在台湾成家的外省人,其后代已融入台湾社会,在不同行业贡献所能。1948年起依宪法规定,《考试法》修改为“高普考试应按省区分定录取名额”,但中华民国政府迁台后并未取消此制度,初期造成在一个实际上在台湾‘本省人’居多的领域里,录取全国性公务员的名额却绝大多数是‘外省人’之现象。以1950年全国性公务人员高考为例,本省籍录取7人,外省籍录取179人占了全部录取名额的96%。本省籍即使加上“台湾省公务人员考试”所录取的30人,外省籍仍然占全部录取名额的83%。以1956年为例,“台湾省公务人员考试”加上“全国性公务人员考试”,本省籍共录取392人,占本省籍人口比例0.061%。而“全国公务人员考试”,外省籍录取428人,占外省籍人口比例0.526%。唯1950年至1961年间全国性公务人员高等考试及格者并不分发任用(还是有任用新进人员,只是人数较少,主因由于国家中枢移驻台湾后,造成人力过剩),于1954年开始通过新的“公务人员任用法”,改行“列册候用制”,以作为反攻大陆储备人才,但是新任用法对公务人员任用资格也采弹性作法,“除考试及格外”,也容许“铨叙合格者”及“依法升等者”有任用资格。自1950年至1968年为止,另外举办台湾省高普考,限定本省籍国民应考且录取者立即分发台湾省政府实习期满录用,且不受全国性公务人员高普考试分区定额录取之限制;1951年至1956年间,全国性高普考台籍人士按定额2倍录取,1957年起超过2倍;1962年修正《考试法》,规定可依考试成绩按定额比例增减录取,无人录取的省区降低标准十分若仍无人达标,则任期缺额,此后1963年起每年全国高普考台湾省籍录取人员所占比例达70%以上,外省考生已无实质优惠。一些未婚或家室未跟随迁台的外省人与台湾本省人结婚成家。迁台外省人中还有不少年轻男性军人,其中部分人在大陆虽有婚室子女,但无法迁台。加上政府政策-军人结婚必须先申请并经过上级同意,因此许多外省军人未能结婚,造成晚年无依无靠,解严后期两岸开放探亲交流后,有不少老兵回到大陆探亲。长达38年的戒严时期,移民阶层在政治、政党、军事、媒体、艺文等领域的优势在1990年代之后逐渐淡化。过去国民党政府在政治及资源分配上让外省移民掌握地方势力(包括县市长、省议会等),但外省移民籍官员(包括政务官与事务官)还是在中央政府占有数量与位阶较高的优势。二战后,以国民党主政的中华民国政府认为台湾光复成为中华民国领土,为中华民国三十五省之中一省。1949年底中华民国政府迁台后,虽然实际上失去了中国大陆上的全部省份,而只剩下台湾省和福建省的金门、马祖两地,但全国性公务人员高普考依然依先前的省区来决定名额,台湾只是35省之中1省;是故,虽台湾人占此时中华民国实际统治人口的75%以上,录取名额却不成比例地低,例如1956年只有0.061%。直到1962年修正《考试法》以“加倍录取”方式来提高台湾省籍人士的高普考录取名额,外省人占录取总数之比例才降到20~25%附近,比较接近、但仍高于外省人在全国的人口比例。外省人之间也不对等,为数众多的江浙人与少数的东北人之间也存在着不公平的现象。后来政策修正,考试制度也变为更加公平,现今外省移民人士在政坛上层的数量已经减少。此外对外省人优惠待遇的考试制度还有:目前《中华民国宪法》有效统辖地区除台湾岛之台湾省、台北市、新北市、桃园市、台中市、台南市、高雄市外,尚有福建省连江县之一部分、福建省莆田县之一部分,以及福建省金门县之绝大部分。在台湾外省人一般而言专指1949年前后撤来台湾之人口统称,此有历史经验、族群认同、语言和政治因素四大原因:同时,在民意调查中,金马对泛蓝政党的支持度高达九成以上,甚至高于台湾本岛的移民,因此更无法被泛绿政党视为“台湾人”。金马为“外省”的观念,也获得金马人士与台湾本岛统派的认同。因此在金马与台湾本岛间,也存在“省籍问题”的紧张。外省籍台湾人有不少同乡会组织,例如:
相关
- 潮热潮热(英语:hot flash)多发于女性更年期时,因为体内的雌二醇减少而引起皮肤发红(英语:Flushing (physiology))的一种生理症状。 导致潮热的因素可能不只一种,然而常见的因素是:于更年
- T4噬菌体T4噬菌体是噬菌体的一个品系,属于T-系噬菌体,为烈性噬菌体。具有典型的蝌蚪状外形:六角形的头部和可收缩的长的尾部。头部的蛋白质外壳内含有折叠的DNA分子;尾部的蛋白质外壳为一
- 神戸大学神户大学(日语:神戸大学/こうべだいがく Kobe University),简称神大(しんだい)、神户大(こうべだい),是一所位于日本兵库县的国立大学。神大是声望仅次于旧帝国大学的旧三商大之一,是
- 软骨鱼纲软骨鱼类是一类古老的鱼类,演化自棘鱼。软骨鱼类是现存有颌鱼类中最基干的类群,除了牙齿为硬骨外,骨骼全部由软骨组成,体被盾鳞或无鳞;鳃裂每侧5-7个分别开口于体外,或4个外被一膜
- 莫泽夫人迈-布里特·莫泽(挪威语:May-Britt Moser,1963年1月4日-),挪威心理学家、神经科学家,挪威科技大学卡夫利系统神经科学研究所和记忆生物学中心(英语:Kavli Institute for Systems Neur
- dGDP去氧鸟苷二磷酸(Deoxyguanosine diphosphate;dGDP)是较为常见的核酸GTP之衍生物,比GTP少了一个位在五碳糖2号碳上的-OH基,含有两个磷酸基团。
- 不间断电源不间断电源(或称UPS,即 Uninterruptible Power System)是在电网异常(如停电、欠压、干扰或浪涌“也称:涌浪电流”)的情况下不间断的为电器负载设备提供后备交流电源,维持电器正常运
- 手太阴肺经手太阴肺经(LU,Lung Meridian of Hand-Taiyin)是一条经脉,十二正经之一,与手阳明大肠经相表里。根据《灵枢·经脉》,其循行如下: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
- 反对党反对党(Opposition party),或反对派,是多党政治体制中与建制或执政联盟对立的政党,其主要职责是监督执政党的行为,同时也为在将来的选举中获胜从而成为执政党打基础。有效管治之实
- 苏珊·施瓦布苏珊·C·施瓦布(英语:Susan Carol Schwab,1955年3月23日-),美国政治人物,2006年4月获美国总统布什任命接替罗伯·波特曼出任美国贸易代表。波特曼确认将任管理和预算办公室主任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