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波士顿战役
✍ dations ◷ 2025-10-22 22:30:12 #波士顿战役
波士顿战役(英语:Boston Campaign)是新英格兰殖民地与英国之间的战事,发生于1775年4月至1776年3月之间。战役使到北美殖民地与英国关系决裂,促使殖民地在1776年7月发表《美国独立宣言》,并且引发后续美国独立战争战事。波士顿战役以英国向马萨诸塞湾殖民地施行《强制法案》为起点,促使殖民者组成自治政府对抗。英国为征收殖民者武器,在1774年9月引发火药危机,使双方几乎爆发武装冲突。到1775年4月,英军第二次的征收武器行动,触发了列克星敦和康科德战役,而民兵取胜后更开始包围英军总部波士顿,是为波士顿之围;另一批民兵则开始远征加拿大。围城之初,民兵与英军只有多次轻微冲突,以争夺补给。6月碉堡山战役爆发,以英军惨胜告终,围城战陷入僵局。碉堡山战役后,弗吉尼亚州的华盛顿出任大陆军总司令,接掌民兵指挥;而北美英军总司令托马士·盖奇则被撤职,由威廉·豪接任。然而交战双方各自面对军力问题,一直无法发动进攻。要到1776年1月,大陆军透过大炮远运将提康德罗加堡的攻城炮运抵战场,才打破僵局。3月大陆军在多彻斯特高地争夺战夺取先机,迫使英军从海路撤出波士顿,战事以大陆军胜利告终。波士顿战役的爆发,并非北美殖民地与英国有所计划。1767年《唐森法令》通过后,殖民地虽普遍持有“无代表,不纳税”的观点,但既无意用武力与英国对抗,本身又陷入分裂。马萨诸塞州与纽约州的殖民者因争夺康涅狄格州及哈德逊河流域土地而陷入对峙;新罕布什尔州与纽约州为争夺佛蒙特几乎爆发战争,而佛蒙特则想独立于两州之外;宾夕法尼亚州与康涅狄格州殖民者争夺怀俄明谷地;北卡罗来纳州更因征税及执法问题,陷入反抗法规内战(War of the Regulation)。1770年波士顿大屠杀后,国会虽让步撤去唐森法案,但仍保留茶税,留下冲突伏线。然而,殖民者的反对方式普遍温和,身在波士顿的约翰·亚当斯更力主以法律审判开火英军,以示殖民地并非叛乱,继续与国会谈判。1773年《茶叶法令》通过,激进的自由之子引发波士顿倒茶事件,进而鼓励其他殖民地拒绝卸载英国茶叶,迫使国会强硬回应,以恢复宗主国的统治威信。1774年国会通过《强制法案》,试图以强硬手段恢复波士顿秩序,却引起反效果。北美殖民地普遍视之为滥行惩罚,称之为“不可容忍法案”。马萨诸塞议会在5月被乔治三世解散后,北美殖民者开始筹备第一次大陆会议,商讨联合向英方谈判。虽然北美殖民地在征税及反对法案上走向合众,但在其他方面仍鲜有相合。为排解殖民者向西开拓的压力,弗吉尼亚州总督邓莫尔伯爵更向萧尼族(Shawnee)及明戈族(Mingo)发动邓莫尔伯爵的战争(Dunmore's War),攻打俄亥俄河谷及今日西弗吉尼亚州土地,获得殖民者支持。然而殖民者反抗法案,无疑于挑战英国的宗主权,英国国会多次指令北美英军总司令兼马萨诸塞湾殖民地总督托马士·盖奇(Thomas Gage)动用军力,执行《强制法案》。这使盖奇的身份极为尴尬:以武力落实《强制法案》,必然视马萨诸塞乡镇为敌人。然而皇室及国会既未宣布殖民地陷入叛乱,双方又非处于战争状态,名义上更是总督治下的公民,直接动用武力并不恰当。更何况盖奇本身又对殖民者抱有同情。为求平衡,盖奇尝试以秘密军事行动征收殖民者武器,减低双方爆发冲突机会。不过英军1774年9月首次征收行动不但事泄,更引发殖民地的战争恐慌,是为火药危机。这使北美殖民地更受刺激,马萨诸塞乡镇索性组成自治政府马萨诸塞地区议会(Massachusetts Provincial Congress),与波士顿分庭抗礼,并获得第一次大陆会议背书支持。火药危机因此成为波士顿战役的前奏。1775年2月,乔治三世宣布马萨诸塞进入叛乱状态,而盖奇再次受到国内压力,要出兵执行《强制法案》。4月19日,盖奇再次秘密派兵去征收武器,但英军不但未能保密,更先后两次与民兵擦枪走火,引发列克星敦和康科德战役。当英军撤返波士顿时,遭到多个乡镇的民兵前来报复,造成严重伤亡。民兵更进而包围波士顿,波士顿之围开始。围城战开始后,一支民兵乘机北上攻占提康德罗加堡,成为远征加拿大的前奏。不过,民兵整体上欠缺核心组织,也无意独立建国。亚提马斯·华德(Artemas Ward)虽然是围城民兵总司令,但诸如普特南等民兵领袖却各自为政。至于紧接列克星敦和康科德战役召开的第二次大陆会议,与会者虽开始对英国国会死心,但其发表的《武装宣言》(Causes and Necessity of Taking up Arms)仍重申向英皇效忠,表明殖民者只是要用武器捍卫自由。及后民兵与英军因争夺补给,而先后引发切尔西湾战斗及马柴厄斯海战,但仅为小型冲突,并未陷入全面战争。英国军舰甚至容忍民兵在查尔斯镇的公然挑衅,而未有开炮轰击。1775年6月英国援军陆续抵达,开始计划突围。然而民兵却率先在查尔斯镇山地建造堡垒,迫使英军前往攻打,碉堡山战役因此爆发。英军虽然在战事占据波士顿北面扼要,却死伤枕藉。战役促使乔治三世在8月发布《平叛诏书》(Proclamation of Rebellion),宣布北美全部殖民地处于叛乱状态,双方逐渐陷入全面战争。碉堡山战役后,北美英军总司令由威廉·豪接任,而华盛顿则到波士顿市郊就任大陆军总司令,开始编组民兵为正规军。豪因战损严重,未敢出征突围;华盛顿则忙于挽留服役期满的民兵延长服役,筹措补给武器,以及编组正规军队。这使双方都无法进攻对方,战事陷入僵局,只有零星交火。在新英格兰海岸,民兵与皇家英国海军先后引发格洛斯特战斗及法尔茅斯焚城事件,但对整体战局没有影响。1775年11月,华盛顿派好友亨利·诺克斯到提康德罗加堡搬运攻城火炮,是为大炮远运。当火炮在1776年1月运抵波士顿城外,大陆军终于占据主动。3月华盛顿将火炮运往波士顿南部的多彻斯特高地,并迅速建造防御工事,使大陆军可炮击波士顿所有英军设施。在多彻斯特高地争夺战中,豪原本计划派军强攻高地,但因风雪而被迫放弃。恐于碉堡山战役重演,豪决定从海路撤出波士顿,并在3月17日全数撤往保皇党重镇哈利法克斯。波士顿战役以大陆军胜利告终。战事告终后,华盛顿判断豪将会由海路进攻纽约市,旋即带兵往东北增援,最终引发纽约及新泽西战役。虽然新英格兰仍有多场战斗,保皇党与革命党也时有冲突,但波士顿未再受战火波及。此后马萨诸塞州在独立战争主要扮演民兵的后援,以及大陆海军其中一个停泊港口。波士顿战役是英国与美洲殖民地步向全面战争的过程。战事爆发前,英国仍视美州叛乱为政治问题,但到1776年却修正为军事威胁,并征集大量陆军部队、黑森雇佣兵及海军船舰前往美洲平乱。双方及后谈判俱告失败,直到英国承认美国独立,才暂时和解。
相关
- Ac6d1 7s22, 8, 18, 32, 18, 9, 2第一:499 kJ·mol−1 第二:1170 kJ·mol主条目:锕的同位素锕是一种放射性金属元素,符号为Ac,原子序为89。锕在1899年被发现,是首个得到分离的非
- 洛特-加龙省坐标:44°14′49″N 0°27′01″E / 44.2470173°N 0.4502368°E / 44.2470173; 0.4502368洛特-加龙省(法文:Lot-et-Garonne,发音:;奥克语:Òlt e Garona)是法国新阿基坦大区所辖的
- 藓类植物藓纲(学名:Bryopsida)在生物分类学上是苔藓植物门(Bryophyta)中的一个纲。它是苔藓植物门中最大的一纲,包含95%的全部的藓纲物种。它约有15,000种。中国约有500余种。本纲可分为三
- 再生医学再生医学(英语:Regenerative medicine),是制作具有功能与生命性之身体器官组织,用于修复或是替换身体内,因为老化、生病、受损所造成之不健康的器官与组织。或是以其他的方式,来刺
- 小丘广场小丘广场(法语:Place du Tertre)是法国巴黎的一个广场,位于巴黎十八区蒙马特,距离圣心堂与狡兔酒吧(Lapin Agile)不远。小丘广场经常聚集许多艺术家,也是巴黎著名的景点之一。毕加索
- 水化在化学中,水合反应(hydration reaction),也叫作水化,是一种化学反应,其中物质与水结合。 在有机化学中,将水加入不饱和底物中,该底物通常是烯烃或炔烃。 这种类型的反应在工业上用于
- 路德维格·A·柯丁路德维格·奥古斯特·柯丁(丹麦语:Ludwig August Colding,1815年7月12日-1888年4月21日)是一位丹麦土木工程师和物理学家,他与詹姆斯·普雷斯科特·焦耳和尤利乌斯·罗伯特·冯·
- 成铁纪成铁(Siderian,符号PP1)是地质时代中的一个纪,开始于同位素年龄2500±0百万年(Ma),结束于2300±0Ma。成铁纪的名称来自于希语sideros“铁”,因这个时期是世界上形成特大型铁矿田,出现
- 地佬话地佬话是粤语勾漏方言的一个次分支。跟很多粤语方言一样,地佬话阳入根据元音长短分裂成高阳入和低阳入两个,单字声调数目有10个,比标准粤语多一个。现在地佬话主要流行于于广西
- 约翰·福布斯·纳什小约翰·福布斯·纳什(英语:John Forbes Nash Jr.,1928年6月13日-2015年5月23日),美国数学家,前马萨诸塞理工学院摩尔荣誉讲师,主要研究博弈论、微分几何学和偏微分方程。晚年为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