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明律
✍ dations ◷ 2025-04-04 06:31:08 #明律
《大明律》,全名为《大明律集解附例》,是明代的法令条例,由开国皇帝朱元璋总结历代法律施行的经验和教训而详细制定而成。按《明史·刑法志》,元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朱元璋占领武昌后,开始着手议订律令。二十七年(1367年),朱自称吴王,命左丞相李善长为律令总裁官,依《唐律》编修法律。同年年底,律令修成,计令145条,律285条(明朝中叶以后又有条例,万历时,刑部尚书舒化定律为正文、例为附注,律例相合,令就不再通行了)。除此之外,又修了《律令直解》把适用于民间的律令条文及违犯法令的案例,分类编辑成册,颁发到州县。洪武六年(1373年)冬,朱元璋令刑部尚书刘惟谦再次修订律令,第二年书成,“篇目一准之于唐”,分为《卫禁》﹑《斗讼》﹑《诈伪》﹑《杂律》﹑《捕亡》﹑《断狱》﹑《名例》等十二篇。经过实践考察之后,又经过三次修改和增删,三十年(1397年)五月,《大明律》才正式颁发,作为各级司法部门决狱量刑的依据。《大明律》共分30卷,有《名例律》一卷冠于篇首,包括五刑(笞、杖、徒、流、死)、十恶(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八议(议亲、议故、议功、议贤、议能、议贵、议勤、议宾),以及〈吏律〉二卷、〈户律〉七卷、〈礼律〉二卷、〈兵律〉五卷、〈刑律〉十一卷、〈工律〉二卷,共460条。这种以六部分作六律总目的编排方式,是承《元典章》而来的,与《唐律》面目已不尽相同,在内容上也较《唐律》有许多变更。《大明律》又增加了“奸党”一条,这是前代所没有的。在量刑上大抵是罪轻者更为减轻,罪重者更为加重。前者主要指地主阶级内部的诉讼,后者主要指对谋反、大逆等民变的严厉措施。《大明律》不准“奸党”“交结近侍官员”,“上言大臣德政”等,反映了明朝初年朱元璋防止臣下揽权、交结党援的集权思想。《大明律》可以说是朱元璋本人“劳心焦思﹐虑患防微近二十载”治国经验总结。洪武十八年(1385年)还颁行《大诰》﹐次年又颁《大诰续编》﹑《三编》﹐二十一年(1388年)又颁赐《大诰武臣》﹐可见朱元璋本人对法之重视程度。在刑法上,《大明律》渊源于《唐律》,以笞、杖、徒、流、死为五刑,即所谓正刑,其他如律例内的杂犯、斩、绞、迁徙、充军、枷号、刺字、论赎、凌迟、枭首、戮尸等,有的承自前代,有的为明代所创,如廷杖等酷刑。明亡后,在南明及台湾明郑时期,大明律仍运行。《大明律》对近代中国影响深远,顺治三年(1646年)颁行的《大清律例》,实质上不过是《大明律》的修订本。清律比明律更重,扩大了谋反罪的范围,例如奏疏不当或犯圣违逆者,加以“殊属丧心病狂”、“妄议朝政”之罪以谋反罪论,凌迟罪在明律基础上又增加九条十三种罪,而绞、斩等传统死刑也增致七百二十三条。
相关
- 色谱法色谱法(英语:chromatography,又称层析法)是一种分离和分析方法,在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等领域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色谱法利用不同物质在不同相态的选择性分配,以流动相对
- 阿塔罗斯国王列表阿塔罗斯王国,或称阿塔罗斯王朝、帕加马王国为小亚细亚一个希腊化王国在亚历山大大帝的东征之后,地中海地区进入了所谓的希腊化时代,帕加马则在继业者战争之后变成了一个由独立
- 神经上皮细胞神经上皮细胞是一种干细胞,可行细胞分裂产生两个完全相同的细胞。而后,子细胞会经由不对称的细胞分裂,产生一个与亲代相同的细胞及另一个非干细胞的先驱细胞或神经元。
- 冠词冠词(英语:Article)是印欧语系和闪含语系的诸语中,位于名词或名词词组之前或之后,在句子里主要是对名词起限定作用的词。冠词是一种虚词。在现代汉语中,有限定词,但却没有冠词。粤
- 北海道大学北海道大学(日语:北海道大学/ほっかいどうだいがく Hokkaidō daigaku;英语译名:Hokkaido University),简称北大(ほくだい;Hokudai)或海大,是一所位于日本北海道的国立研究型综合大学
- SOsub2/subClsub2/sub硫酰氯是硫酸的两个-OH基团被氯替代后形成的化合物,分子式为SO2Cl2,为无色有强烈刺鼻气味的液体,在潮湿空气中发烟。它用作有机化学中的氯化试剂,可以将烷烃、烯烃、炔烃及芳香
- 印度礁印度礁(Bassas da India,法语:Basse de Judie)是法国海外领土法属印度洋诸岛中的一个环礁直径约10公里。印度礁在莫桑比克海峡南部中线上,与马达加斯加岛和莫桑比克几乎等距,其陆
- 赛日·甘斯布赛日·甘斯布(法语:Serge Gainsbourg,原名Lucien Ginsburg,法语发音:.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n
- d̪ð浊齿无咝塞擦音是一种辅音,被使用于一些口语中。国际音标写作⟨d͡ð⟩、⟨d͜ð⟩、⟨d̪͡ð⟩或⟨d̟͡ð⟩。此音常常是/ð/的同位异音。浊齿无咝塞擦音的特征包括:当符号
- 人与外星生物接触近距离接触(英语:Close encounter)在幽浮学是一个专有名词,指的是一项人类目击不明飞行物的事件。近距离接触一词及其所属的分类系统是由天文学家约瑟夫·艾伦·海尼克在197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