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睡抽动

✍ dations ◷ 2025-09-02 15:23:27 #入睡抽动
入睡抽动(英语:Hypnic jerk)是即将入睡时肌肉发生的不自主的挛性抽搐,肢体类似抽搐的“跳”,经常像是高处落下的感觉,并很可能导致惊醒。据报告,睡眠时间不规律的人有较高的发生几率。根据美国睡眠医学学会(英语:American Academy of Sleep Medicine),入睡抽动有广泛的潜在原因,其中包括:焦虑,咖啡因,压力,剧烈活动。这种奇怪的下降感和肌肉抽搐是一个临睡肌阵挛性抽搐或称为“Hypnic jerk”。根据最近在梅奥诊所的研究,近70%的人只是在打瞌睡时经历这种现象。大多数专家认为,这是沉睡的过程中自然的一部分,就像呼吸和心跳变慢。其发生是众所周知的,而且一直都有详细记载。研究人员之间的普遍共识是,肌肉开始松弛,进入一个宁静的状态,进入睡眠,大脑的感官曲解这些放松的信号和迹象,然后将信号发送到手臂和腿部的肌肉,试图重新恢复平衡。大脑中的这种误解,也可能是“下降”的梦,伴随着下降的感觉。 这些“梦”不是正常的梦,因为他们不是从REM睡眠产生,而是身体的感觉所产生的幻觉。入睡抽动的原因众说纷纭。一种理论认为,在个体从清醒状态进入睡眠时,心跳减慢、体温下降、呼吸变缓,肌肉也会随之放松。网状启动系统(Reticular Activation System,RAS)负责控制这一转换过程,入睡抽动可能仅仅是网状启动系统资料出错时产生的一种副作用。另一种解释认为,人脑是基于树栖古猿的大脑进化而来的,因此仍然保留了一树栖古猿部分的应激反应模式。肌肉彻底放松时,大脑会基于这一应激反应模式以为我们在自由坠落。出于保护自身的需要,大脑指挥全身肌肉马上行动,试图在下坠的过程中抓到什么东西。于是,本已放松的肌肉会突然收紧,导致入睡抽动。医学导航:心理学/精神病学心理历程障碍(o, p, m, p, a, d, s)症状/齐名/涉及操作(评估/治疗)药物(N5A/5B/5C/6A/6B/6D)

相关

  • 中风 (中医)中风,中医学术语,中医认为这是外感风邪侵犯人体之后所造成的病证。因为“风者,擅行而数变”,有许多症状都被归类在中风之下,但最主要的,有两个意义,一是指因脑血管阻塞、出血而造成
  • 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分子式H2O2,是除水外的另一种氢的氧化物。粘性比水稍微高,化学性质不稳定,一般以30%或60%的水溶液形式存放,其水溶液俗称双氧水。过氧化氢有很强的氧化性,且具弱酸性。纯
  • Libman–Sacks endocarditis利-萨二氏心内膜炎(Libman–Sacks endocarditis)是一种与全身性红斑性狼疮有关的非细菌性心内膜炎。为红斑性狼疮最常见的心脏病变之一。本疾病最早于1924年由纽约西奈山医院(
  • 米南德米南德(希腊文:Μένανδρος,前342年-前291年),古希腊剧作家,被认为是古希腊新喜剧的代表,其剧本多以爱情故事和家庭生活为主题,塑造出性格丰富的人物形象,提倡人与人之间互相真
  • 现代进化综论现代生物分类群体从它们的 共同祖先遗传分化的图示。进化论介绍(英语:Introduction to evolution) 进化的证据 共同起源 共同起源的证据群体遗传学 · 遗传多样性 突变 · 自
  • MoSsub3/sub三硫化钼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MoS3。将七钼酸铵的稀硫酸(0.2 mol/L)溶液和硫化钠的水溶液在搅拌下快速混合,可以得到非晶态的三硫化钼。将三氧化钼溶于溶解在氢氧化钠中,得
  • 赫伯特·博耶赫伯特·博耶(英语:Herbert W. Boyer,1936年7月10日-),美国生物学家。1958年于宾夕法尼亚州圣文森特学院获生物学及化学学士学位。1963年于匹茨堡大学获博士学位。1976至1991年任
  • MHC分子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又称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基因,是存在于大部分脊椎动物基因组中的一个基因家族,与免疫系统密切相关,其中人类的MHC糖蛋
  • 正中神经正中神经(Median nerve) 是人类和其他动物上肢的一条神经。它是由臂丛发出的五条主要神经之一。正中神经是由臂丛的外侧束和内侧束会聚而成,起于C5、C6 & C7 (外侧束)以及 C8 & T
  • 分手信《分手信》(英语:Dear John)是一部2010年上映的美国电影,改编自小说《分手信》。本片由莱塞·霍尔斯道姆执导,主要演员有查宁·塔图姆、阿曼达·西耶弗里德、斯科特·波特,北美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