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天帝释
✍ dations ◷ 2025-04-24 14:49:03 #天帝释
帝释天(梵语:शक्र,Śakra,巴利语:Sakka),又称天帝释、帝释,全名为释提桓因陀罗(梵文:Śakro devānām indraḥ,巴利文:Sakko devānaṃ indo)或释提桓因达罗,简称释提桓因。原为印度教神明,即因陀罗(Indra),主管雷电与战斗,统领天界,后为佛教所吸收,成为佛教的护法神。佛教认为他是忉利天之主,座骑为六牙白象。他经常率领天人,与阿修罗战斗。帝释天,梵文全名 Śakro devānām indraḥ,音译为“释提桓因陀罗”、“释提桓因达罗”,意译为能天帝。在梵语中,释迦(Śakra),意思是能够、有能力、仁慈。提婆(deva),是天人、神明的意思。而因陀罗(Indra),是王者、征服者、最胜者的意思。名称意为“能够为天界诸神的主宰者”。按其原文,原应翻译为释天帝,但在汉译时,为顺从汉语语顺,将梵语顺序反转,称其为帝释天,又称帝释、释天、天帝。在《杂阿含经》中,曾列举帝释天的名称,有释提桓因、富兰陀罗、摩伽婆、娑婆婆、憍尸迦、舍脂钵低、千眼、因提利。帝释天是吠陀经典中最重要的神明,出身提婆(deva),是天界之主,在古印度神话中有首要地位。但在吠陀时代后期,其地位慢慢被削弱,最后被降为次要神明,位阶低于梵天、湿婆与毗湿奴之下。在佛教传说中,帝释天为忉利天之主,统率诸天的天人。帝释天曾被译为药叉天,又因为“帝释”可以直接统率夜叉众,且其妻子舍脂亦曾被译为“设支”,传说出身阿修罗,因此“帝释”被认为可能出身夜叉。《长阿含经》记载,帝释天曾要求焰摩天、兜率天、化自在天、他化自在天天子来协助他与阿修罗王作战,似乎暗示他的地位高于其他四天。《大智度论》记载,帝释与阿修罗战斗时,居于中央,左方为伊舍那天,右方为婆楼那天。在佛经中,帝释天被称为天主,或诸天之主,而大梵天王被称为娑婆界主。佛教相信,梵天与帝释天为护法神,参与释迦牟尼说法。在佛教传入中国后,佛、道两大宗教都常有把对方的神,当作自己的神明的倾向。汉传佛教徒有人将道教玉皇大帝等同于帝释天,道教徒并不认同。《三国遗事》记载,桓雄的父亲桓因就是释提桓因。在中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及其衍生的小说、漫画、影视剧、游戏中,常出现帝释的身形。其他佛教主题的艺术作品、游戏亦然。例如:
相关
- 汉滩江汉滩江(朝鲜语:한탄강/漢灘江 Hantangang */?)是韩国的一条河流,为北汉江的支流,流经江原道和京畿道。历史上是汉他病毒首次发现的地方。
- 货币美国 东帝汶 厄瓜多尔 萨尔瓦多 马绍尔群岛 密克罗尼西亚联邦 帕劳 巴拿马 津巴布韦 英属维尔京群岛 荷兰加勒比区 特克斯和凯科斯群岛美元(英语:United States Do
- 生物大分子生物大分子指的是作为生物体内主要活性成分的各种分子量达到上万或更多的有机分子。常见的生物大分子包括蛋白质、核酸 (DNA、RNA等)、糖类。这只是一个概念性定义,与生物大
- 相片相片,亦称照片,是从摄影得出来的影像,始源于1826年。 通常由感光纸张收集光子而产生出来,相片成相的原理是透过光的化学作用在感光的底片、纸张、玻璃或金属等辐射敏感材料上产
- 全身性发炎反应症候群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SIRS)是一个影响到整个身体的炎症反应。它是身体的应激性反应,是机体应对一种感染性或非感染性因素的方式。虽
- 布鲁夏斯基语布鲁夏斯基语或布鲁沙斯基语(burū́šaskī / بروشسکی),即勃律语,是一种中亚的语言。使用该语言的人口约有9.68万(2004年统计)。此种语言的使用者大部分为布鲁绍人,布鲁
- 神经肌肉阻断剂神经肌肉阻滞药(Neuromuscular-blocking drugs)是可以阻滞神经肌肉接点神经传导的药物,会造成骨骼肌的瘫痪。可以透过在突触前(英语:Presynaptic)作用,抑制乙酰胆碱(ACh)的合成或是释
- 钻石纳米晶体聚合钻石纳米棒(英语:Aggregated diamond nanorods,又称钻石纳米棒聚合体,简称ADNR),是一种纳米级晶型钻石,又称纳米钻石(nanodiamond)或超钻石(hyperdiamond)。聚合钻石纳米棒是于2003
- 莱昂·傅科让·伯纳德·莱昂·傅科(法语:Jean Bernard Léon Foucault,宽式IPA:.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
- 林其谁林其谁(1937年12月15日-),中国生物化学家。生于上海,原籍福建莆田。1959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现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联合国教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