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硫氰酸酯

✍ dations ◷ 2025-04-24 23:41:27 #异硫氰酸酯
异硫氰酸酯(Isothiocyanate)是一类通式为R-N=C=S的有机化合物,可看作是由异氰酸酯中的氧原子被硫替换后形成。异硫氰酸盐是硫氰酸根(SCN−)用氮原子配位时生成的化合物(M-N=C=S)。它是硫氰酸盐的键合异构体。有时“异硫氰酸盐”也指“异硫氰酸酯”,比如异硫氰酸苯酯也被称作苯基异硫氰酸盐(Phenylisothiocyanate)。用伯胺与二硫化碳在碱性条件下发生加成,生成二硫代氨基甲酸盐后,用对甲苯磺酰氯处理,可以生成异硫氰酸酯。该官能团中,碳原子是亲电性的,可被亲核试剂进攻,使C=N键或C=S键打开:对蛋白质N端进行氨基酸测序的埃德曼降解反应中,就是利用了异硫氰酸苯酯中碳原子的亲电性,使末端氨基酸的氨基与其反应,并最后脱落生成乙内酰苯硫脲:异硫氰酸烯丙酯是造成芥子油刺鼻气味的物质,也是调味料山葵中会刺激鼻窦造成辛辣感的物质。近来研究表明,存在于十字花科植物中的某些异硫氰酸酯类物质,如异硫氰酸苯乙酯和莱菔硫烷,具有控制癌症和肿瘤生长的功效。苯并芘和其他多环芳烃进入人体后,会被细胞色素P450氧化为致诱变性更强的环氧化合物,使其致癌性增强。异硫氰酸酯的存在可以抑制细胞色素对多环芳烃的氧化。硫腈酸酯在中性条件下可自动环化成恶唑烷硫酮(OZT)。硫氰酸酯、异硫氰酸酯、恶唑烷硫酮称为致甲状腺肿素。致甲状腺肿素优先与血液中碘结合,致使甲状腺素合成所需碘来源不足,导致甲状腺代偿性增生肿大。

相关

  • 嗜热细菌嗜热生物,或者多数可被称作嗜热菌,是在相对高的温度下中生存的生物,温度范围在45和122 °C(113和252 °F),是嗜极生物的一类。很多嗜热生物是古细菌。在地球上,嗜热生物可以在很多
  • 干燥性综合征干燥综合征,又名修格连氏综合征,或者舍格伦综合征。该病的英文名称为Sjögren's syndrome(发音为/ˈʃoʊɡrənz/,又称为Mikulicz disease及Sicca syndrome,是一种长期的自身免
  • 氧化物氧化物,是负价氧和另外一个化学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例如氧化铁(Fe2O3)或氧化铝(Al2O3),通常经由氧化反应产生。氧化物在地球的地壳极度普遍,而在宇宙的固体中也是如此。氧离子(O2−
  • T辅助细胞辅助T细胞(T helper cells, Th),又称为助手型T细胞,是一种T细胞(白细胞的一种),它的表面有抗原受体,可以辨识抗原提呈细胞的MHC-II类分子呈献的抗原片段。一旦受到抗原刺激,Th细胞就
  • 球状蛋白质球状蛋白质是一类蛋白质,它与纤维状蛋白质和膜蛋白共同构成按分子性状和溶解性分出的三个蛋白质子类。球状蛋白质一般呈球状,结构紧密,溶于水,长/宽 ≤ 3~4。
  • 文化研究文化研究结合了社会学、文学理论、媒体研究与文化人类学来研究社会中的文化现象。文化研究者时常关注某个现象是如何与意识形态、种族、社会阶级或性别等议题产生关连。1956
  • 冰醋酸乙酸,也叫醋酸,化学式CH3COOH,是一种有机一元酸和短链饱和脂肪酸,为食醋内酸味及刺激性气味的来源。纯正且近乎无水的乙酸(含水量1%以下)称为“冰醋酸”,为无色的吸湿性固体,凝固
  • 水经注《水经注》是古代中国地理名著,共四十卷。作者是北魏晚期的郦道元。《水经注》因注《水经》而得名,《水经》一书约一万余字,《唐六典·注》说其“引天下之水,百三十七”。《水经
  • 凝固凝固是指在温度降低时,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物质凝固时的温度称为凝固点。目前已知的液体几乎都可以在低温时凝固成为固体,氦是唯一的例外,常压下在绝对零度时仍为液体(液态
  • 亚美利哥·韦斯普奇亚美利哥·韦斯普奇(意大利语:Amerigo Vespucci,1454年3月9日-1512年2月22日)是佛罗伦萨商人、航海家、探险家和旅行家,美洲(全称亚美利加洲)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他经过对南美洲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