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阿尔卑斯造山运动
✍ dations ◷ 2025-07-19 07:50:57 #阿尔卑斯造山运动
阿尔卑斯造山运动是一个发生在晚中生代(阿尔卑斯造山运动早期)和新生代的造山期,形成了阿尔卑斯带的山脉。这些山脉包括(自西向东)阿特拉斯山脉、里夫山脉、贝蒂科山脉、坎塔布连山脉、比利牛斯山脉、阿尔卑斯山脉、亚平宁山脉、狄那里克阿尔卑斯山脉、品都斯山脉、喀尔巴阡山脉、巴尔干山脉、托鲁斯山脉、高加索山脉、厄尔布尔士山脉、扎格罗斯山脉、兴都库什山脉、帕米尔高原、喀喇昆仑山和喜马拉雅山。对于某个山脉的形成,有时会有其他名字,如喀尔巴阡造山运动、喜马拉雅造山运动等。阿尔卑斯造山运动也在更远的地方形成了规模较小的地质特征,如在英格兰南部和法国北部的威尔德-阿图瓦背斜,在英格兰南部的白垩山脊的北部丘陵和南部丘陵中还能看到遗迹。它的效果在怀特岛尤为明显,白垩层和上覆的始新世地层被挤压得近乎垂直,在阿伦海湾、白崖湾和拉尔沃思湾附近的多塞特郡海岸暴露于地表。阿尔卑斯造山运动发生于南方的非洲、印度及辛梅利亚板块与北方的欧亚大陆相撞。构造板块之间的板块聚合运动(南方的印度板块与非洲板块,北方的欧亚大陆板块,以及很多更小的板块)在早白垩纪便已开始 ,但山脉崛起的主要阶段在古新世至始新世。如今,这一过程仍在阿尔卑斯造山带的某些地方进行。阿尔卑斯造山运动被认为是从地理上定义了欧洲的三个造山运动之一,另两个造山运动分别为:形成了老红砂岩大陆的加里东造山运动(由波罗地大陆和劳伦大陆在早古生代碰撞产生)及形成盘古大陆的海西造山运动(也称华力西造山运动,由冈瓦纳古陆和老红砂岩大陆在古生代中期至晚期碰撞产生)。
相关
- 头孢洛林头孢洛林 (国际非专利药品名) (发音为/sɛfˈtærɵliːn/, 商品名Teflaro)是一种第五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它对于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在内的革兰氏阳性菌具
- 语义角色语义角色(英语:Semantic roles),又称语义关系、主题关系(thematic relations),生成语法中称为题元或题元角色(θ-roles),在格语法中也称为语义格或深层格,是语义学上的一个概念,指短语或
- 缬草缬草(学名:Valeriana officinalis)是一种多年生耐寒开花植物,在北半球每年6月至9月是其花期,会开出芬芳的白色或粉红色花朵。当花朵被放在花瓶里时,其散发出来的香味因过于浓烈,会
- HPA轴下视丘-垂体-肾上腺轴 (HPA或HTPA轴),也被叫做 边缘系统-下视丘-垂体-肾上腺轴(LHPA轴),是一个直接作用和反馈互动的复杂集合,包括 下视丘(脑内的一个中空漏斗状区域),脑垂体(下视
- 巴霍努埃沃浅滩巴霍努埃沃浅滩(西班牙语:Bajo Nuevo)也作新巴贺、巴霍新海岸、巴霍努艾沃岛,又称派特来尔群岛、海燕群岛(西班牙语:Islas Petrel),是加勒比海西部海域一群无人居住的珊瑚礁和小岛,现
- 阿塔普埃尔卡山阿塔普埃尔卡山 (西班牙语:Sierra de Atapuerca)是西班牙北部一个古老的喀斯特山脉,位于布尔戈斯省以东的阿塔普埃尔卡镇附近,该地区一组洞穴中挖掘的化石和石器是西欧迄今为止已
- 亚历山大·维诺格拉多夫亚历山大·帕夫洛维奇·维诺格拉多夫(俄语:Александр Павлович Виноградов,1895年8月21日-1975年11月16日),苏联地球化学家,苏联科学院院士(1953年),社会
- 灵学超心理学(英语:parapsychology,又称为心灵学、灵魂学),主要研究一系列被称为的超自然现象,主要包括濒死体验、轮回、出体、前世回溯、传心术、预言、遥视和意念力等。研究在实验室
- 扬州市扬州市(江淮官话扬州话:/iaŋ ʦɤɯ/),简称扬,古称江都、广陵,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江苏省中部,长江北岸。市境北界淮安市,东北接盐城市,东达泰州市,南邻镇江市,西
- 重铬酸盐铬酸盐是铬酸形成的非多聚阴离子的盐,含有铬酸根离子——CrO2−4,呈现特征性的黄色;重铬酸根化学式则为 Cr2O72−,在水性溶液中呈橙色。铬酸盐中的铬为 VI 氧化态,具氧化性、有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