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列斯海峡

✍ dations ◷ 2025-08-13 00:45:58 #托列斯海峡

坐标:9°52′49″S 142°35′26″E / 9.88028°S 142.59056°E / -9.88028; 142.59056

托雷斯海峡(英语:Torres Strait)是位于澳大利亚与新几内亚的美拉尼西亚岛之间的水体,海峡最窄处约阔150公里;南面是约克角半岛(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的最北端),北面是巴布亚新几内亚的西部省。

托雷斯海峡连接东面的珊瑚海和西面是阿拉弗拉海,水深较浅,且暗礁和岛屿使船只的航行较危险,但它仍是重要的国际海洋航道。

托雷斯海峡上有数组岛屿,称为托雷斯海峡群岛。在最少274个岛屿中,17个有人类永久居住。这些岛屿有不同的地形、生态系统和形成的历史。其中几个靠近新几内亚海岸由冲积土沉积而成的岛屿地势较低,是由河流的流出物所组成。在海峡西部的岛屿则较多山,地势较陡峭,由花岗岩组成,是大分水岭最北部分的山峰,当上一次冰河时期结束,海平面上升,这些山峰因而成为了岛屿。海峡中部的岛屿大部分是珊瑚礁,东部的则是火山岛。这些岛屿是澳大利亚的领土,由星期四岛(英语:Thursday Island)管理。

岛屿的原住民是托雷斯海峡群岛人——与邻近的新几内亚的巴布亚人有关的美拉尼西亚人。不同的托雷斯海峡群岛人部落有独特的文化和在群岛以及邻近海岸上存在已久的历史。从数千年前开始,他们与巴布亚人和澳洲原住民的贸易促进了三个民族的种族融合。

群岛上主要流行两种原住民语言——Lagau Ya语和Meriam Mìr语。根据澳大利亚2001年的人口普查,托雷斯海峡群岛上有8,089人。

欧洲首个在托雷斯海峡航行的人是葡萄牙海员路易斯·瓦斯·德·托雷斯——西班牙佩德罗·费尔南德斯·德·基罗斯的考察队的副司令。1605年,考察队从秘鲁航行至南太平洋,基罗斯的船只返回墨西哥后,托雷斯继续他预期经摩鹿加群岛到马尼拉的航行。他行经新几内亚以南海域,可能也看到澳大利亚的极北处,但彼时并无确切纪录证明。

在1769年,苏格兰地理学家亚历山大·道尔林普(Alexander Dalrymple)找到了托雷斯这次到马尼拉的航行纪录,他并以托雷斯之名为托雷斯海峡命名。

在1770年,詹姆斯·库克发现澳大利亚东部沿岸,他沿澳大利亚海岸航行时曾经过托雷斯海峡。伦敦传道会在1871年到达达恩利岛(Darnley Island),托雷斯海峡群岛,此后在1879年英国在澳大利亚的东北地区成立昆士兰殖民政府。所以,群岛后来即成英国殖民地。

托雷斯海峡在儒勒·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中被形容为危险的海峡,潜艇鹦鹉螺号曾在当地搁浅。

相关

  • 瘀血瘀血(英文:Blood stasis),又叫血瘀,是中医里面一个重要的病理过程。在中医理论中,指的是由于气虚使血液汇聚或者流速变慢,它通常被理解成属于生物医学里血液学的疾病,比如出血、充血
  • 西医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医学是以诊断、治疗和预防生理和心理
  • 全球定位系统全球定位系统(英语: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通常简称GPS),又称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是美国国防部研制和维护的中距离圆型轨道卫星导航系统。它可以为地球表面绝大部分地区(98%)提供
  • 草津温泉草津温泉(日语:草津温泉/くさつおんせん),位于日本群马县吾妻郡草津町的温泉名胜地。其起源已有千年之久。草津温泉的pH值在1.7至2.1,是强酸性硫黄泉,具有医疗功效。林罗山的日本三
  • 原直翅目原直翅目(学名:Protorthoptera)是古生代已灭绝的一目昆虫,是新翅下纲基底的侧系群。它们生存于石炭纪晚期,是已知最早的有翅膀昆虫。它们是所有其他复新生翅类的祖先。它们的小翅
  • 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黄河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并最初分布于西至河湟、东至大海、北至燕山–大漠、南至秦岭–江淮分水岭的文明,后来扩散至中国全境、乃至东亚并影响世界。黄河文明是世界著名的古文
  • 模型驱动架构模型驱动的架构是由OMG提出并资助的软件设计方法学。模型驱动的架构的基本思想是系统的功能性是用合适的规约语言以平台无关的模型的方式定义的,然后为实际的实现翻译到一个
  • 有益野草列表有益野草列表详列所有被列作野草的有益野草,按其用途而分类。
  • 菲茨威廉学院剑桥大学菲茨威廉学院(Fitzwilliam College, Cambridge ,简称‘Fitz’)是剑桥大学下属的一个学院。菲茨威廉学院始建于1869年,学院的起源与非学院学生委员会(Non-Collegiate Stud
  • 孙家鼐孙家鼐(1827年-1909年),字燮臣,号容卿、蛰生,别号澹静老人。安徽省凤阳府寿州(今淮南市寿县)人,晚清状元、政治家。咸丰九年(1859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出湖北学政,升侍讲、侍读。入值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