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列尔莫·哈罗

✍ dations ◷ 2025-04-04 07:28:30 #吉列尔莫·哈罗
吉列尔莫·哈罗(西班牙语:Guillermo Haro,1913年3月21日-1988年4月26日),墨西哥天文学家,生于墨西哥市。赫比格-哈罗天体的发现人之一。哈罗生于墨西哥市,童年经历了墨西哥革命。他在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主修哲学。后来他对天文学感兴趣并且因为他的热情,1943年他被托兰特辛特拉天文台(西班牙语:Observatorio Astrofísico Nacional de Tonantzintla)雇用成为助理。为了增进天文训练,他在1944年到美国哈佛大学天文台学习。1945年他返回墨西哥重新回到托兰特辛特拉天文台工作,他负责操作新设立的24到31吋望远镜,其中有施密特摄星仪。而他也开始研究极红或极蓝的恒星。1947年他进入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的塔库巴亚天文台工作。哈罗致力于观测天文学,尤其是使用托兰特辛特拉施密特摄星仪进行许多观测。他发现了大量位于银河系中心的行星状星云。另外他也和乔治·赫比格各自独立发现靠近最近的恒星形成区域附近的非恒星聚集高密度云气,也就是现在所称的赫比格-哈罗天体。哈罗和他的合作者发现了猎户座星云区域内的耀星和之后发现不同年龄恒星的聚集。他发现耀星的剧烈活动会持续到星体生命终结。哈罗参与的其他研究还包含了列出8746颗北银极方向的蓝色恒星,并与威廉·雅各·鲁坦一起在1961年出版。他还应用了帕洛马山天文台的48吋施密特摄星仪三色影像技术在托兰特辛特拉天文台上。而他发现的天体至少有50个竟是类星体(1961年尚未宣布发现类星体)。哈罗在1956年公布了44个蓝色星系列表,成为亚美尼亚天文学家本杰明·马卡良和其他搜寻这类星系研究人员的前置作业。哈罗也发现了多个金牛T星、一个超新星、超过十个新星和一个彗星。哈罗对于墨西哥天文发展有极大的影响力;不只是凭借他个人的天文研究,同时也促进新的天文机构发展。更重要的是他在墨西哥定义了现代天文学研究,推动了不同方面的初始研究和建立一般性科学政策。1968年他和墨西哥记者埃琳娜·波尼亚托夫斯卡(波兰贵族、法国元帅约泽夫·波尼亚托夫斯基后代)结婚,育有三名子女 Emmanuel、Felipe、和 Paula。

相关

  • 麻醉在医学领域(尤其是外科、牙医学)中,麻醉(英语:anesthesia或anaesthesia)是一种临时失去意识和感觉的状态。它可能包括疼痛减轻、瘫痪(指肌肉放松)、失去记忆和无意识。
  • 抽血静脉穿刺是以静脉注射或静脉血采样为目的而进行的刺穿静脉的医学操作。在所有入侵性医学流程中,静脉穿刺是最常见的一种。静脉穿刺的作用有很多,比如为诊断目的检测血液中的重
  • 布加勒斯特布加勒斯特(英语:Bucharest),罗马尼亚语名为布库雷什蒂(罗马尼亚语:București),罗马尼亚首都,位于罗马尼亚东南部,瓦拉几亚平原中部,多瑙河支流登博维察河畔。有“小巴黎”之称。面积
  • 向罗马进军向罗马进军(意大利语:Marcia su Roma),又称进军罗马,是1922年10月28日,贝尼托·墨索里尼因为不满法西斯党在1921年的意大利国会选举中的535席只取得2个议席,号召3万名支持者(俗称黑
  • 猩猩猩猩是一群与人类在演化关系上最为密切的动物的统称。这个词汇包括除人属外的全部现存人科(又叫猩猩科)动物,如下:
  • 奥陶纪-志留纪灭绝事件奥陶纪-志留纪灭绝事件(英语:Ordovician–Silurian extinction event),也称奥陶纪大灭绝(英语:Ordovician extinction),在地球历史上五次大规模灭绝事件中名列第二,发生在4.45亿年前,
  • 肥皂,又名香皂、雪文(台湾话)、茶箍(台湾话)(但根据中华民国教育部的台湾闽南语常用辞典中指出,茶箍是用压榨茶油时所剩下来的渣滓,再把它压制成坚硬的饼形,可当肥皂用,但与肥皂其实不
  • 楚辞楚辞,有时也被称为骚体、楚辞体,是以屈原为代表的战国楚国诗人所创作的一种文体。西汉时刘向将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辑成集并命名为《楚辞》,楚辞又成为一部诗歌总集的名称。
  • 核糖核酸聚合酶RNA聚合酶(RNA polymerase、RNAP、RNApol、DNA-dependent RNA polymerase,EC2.7.7.6)或称核糖核酸聚合酶,是一种负责从DNA或RNA模板制造RNA的酶。RNA聚合酶是通过称为转录的过程
  • 西门内斯·贝洛嘉禄·斐理伯·西门内斯·贝洛(葡萄牙语:Carlos Filipe Ximenes Belo;1948年2月3日-)是东帝汶籍天主教主教、慈幼会会士及帝力教区荣休宗座署理。他生于1948年2月3日葡属帝汶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