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史大纲》乃近代历史学家钱穆所撰写的一本通史性论著,主要阐述中国从上古到现代的发展历程。全书主要是贯彻了钱穆的思想观点:强调传统的价值。他反对近代中国学术界以科学或马克思主义否定中国古代社会的特质。他在书中说:“今求创建新的古史观,则对近人极端之怀疑论,也应稍加修正。”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中国抗日战争爆发,钱穆仓促地从北平(今北京)逃离至西南大后方,教学多年来的大量教材悉数失散。时中国面临国家存亡时节,钱穆有感于中国国运飘渺,尽管他本身相信抗战中国会赢得胜利,但也对中国的命运抱持最坏的打算。钱穆在云南乡下的偏僻之处写下《国史大纲》,他是抱着“中国人写中国最后一本史书”的心情而著,盼若中国不幸败战覆亡,至少留给后人一本中国史书,让后人知道中国的历史及文明成就,激励后人复兴中国之心。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中国抗战胜利,钱穆的最坏打算没有发生。
传统中国史家研究历史,历来都是以断代史方式研究,研究时又常会人事角度以至历史人物善恶评价。钱穆在这部著作却以通史概念研究中国历代王朝的兴亡,并用相当篇幅阐述中国传统学术的发展。全书以浅白之文言文写成,以彰显钱穆维护文化道统的决心。
写作内容上,《国史大纲》主要都是以传统社会价值作其立场。如评论到晋朝,则认为这是一个不光明的政权,理由是晋朝的司马氏乃篡夺前朝曹魏政权而获得的。又如元朝,则《国史大纲》标题为“暴风雨的来临”。并且评价满清政权是一个部落民族压迫政权。
书中引经据典甚多,取材书籍由二十四史到其他书籍也有。
书中序言部分,向来为人引用最多,甚至成为一代史学家研究史学态度之代表。摘录如下:
凡读本书,请先具下列诸信念:
有的儒学者认为,钱穆及其所作的《国史大纲》在精神上完全贞守儒家义理,将儒家文化与儒家思想寓于史学之中,已经成为了新一派的“新儒学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