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文训读(日语:訓読、漢文訓読、読み下し),是日本人依日语文法解读汉语文言文(日本人称之为“汉文”)的方法。
在日语中,“訓読(くんどく)”与“訓読み(くんよみ)”有别:“訓読”指汉文训读,“訓読み”则是汉字训读。
传统意义上,汉文是直排的,训读文使用的是旧字旧假名,假名一般以不带浊点的片假名书写。但此处由于技术限制而无法实现直排,故所有文本均以横排呈现。为便于阅读,本文的日语旧字旧假名改作新字新假名,假名采用带浊点的平假名。
训读是日本人在阅读汉文过程中,使用“乎古止点”(ヲコト点、乎古止点(をことてん))在文中添加“ヲ(を)”与“コト(こと)”等助字,以“返点”(返り点(かえりてん))表示词语的阅读顺序,以送假名、句读点、片假名等作为阅读的辅助,从而发展出的训读法。乎古止点、返点、送假名、振假名等各种训读汉文的标点,统称“训点”(訓点)。
使用不同级别的返点时,每句中高级的返点必须完全跨越低级的返点(如:下 二 一 上),不能交叉使用(如:下 二 上 一)或并列使用(如:二 一 下 上)。
汉语中所说的文言文助字、虚字,大致等同于日语中所说的“助字”和“置き字”。尽管“助字”和“置き字”都指无实意、起结构作用的汉字,但二者的概念有少许差别。下文以“虚字”为日语“置き字”的译语。
助字都有读音,而虚字在训读中本身无读音,但虚字的存在可能影响其他字的送假名补读领域(即该汉字训读的送假名的以外的、起结构作用的送假名),使得读音在送假名中体现出来。
助字在训读文(訓読文,加了训点的汉文)中有读音。而虚字(置き字)在训读文中没有读音,阅读时应跳过,因此虚字下不会出现返点。在训读体(書き下し文)中,虚字一定不以汉字书写,助字一般不以汉字书写,不过也有例外。
然而将汉字视为助字还是虚字却也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会因年代、训读者而异。譬如表示“在”的“於、于”一般视为虚字,但在过去也有视为助字而读作“に”的。
有些汉字在汉文训读中要分成两部分来读,这类汉字称为“再读文字”(
常见再读文字例:
再读文字下必有返点,读法是初次遇到再读文字时忽略返点而直接读初读部分,待由返点引导回该字时读再读部分。
注意:汉文原本是纵排的,此处改用横排。相应地,原本偏左的返点改为偏下,上下关系改为左右关系。训读文的送假名一般为不带浊点的旧假名,此处尊重历史习惯,同时为了方便阅读,改用带浊点的旧假名。以下用片假名标注汉字音读、平假名标注汉字训读。
Unicode中,3190至319F的编码用于定义上述的返点、连接字与字的纵线等。但是,“一レ”点、“上レ”点等并未收录。
汉文训读形成的日语文体称为汉文训读体(漢文訓読体),是文语体的一种。这种文体相当于汉文的直译,因贴近汉文脉而有强烈的汉文口调,和口语体差别很大。不过汉文训读体后来在明治时代成为了官方文体,称作“标准文”。汉文训读体中夹杂的假名一般以片假名表记,原因是片假名较方正,和汉字相类。以《教育敕语》为例:
斯ノ道ハ、實ニ我カ皇祖皇宗ノ遺訓ニシテ、子孫臣民ノ俱ニ遵守スヘキ所、之ヲ古今ニ通シテ謬ラス、之ヲ中外ニ施シテ悖ラス。朕爾臣民ト俱ニ拳拳服膺シテ、咸其德ヲ一ニセンコトヲ庶幾フ。
斯道也、實我皇祖皇宗之遺訓、而子孫臣民之所當遵守、通諸古今而不謬、施諸中外而不悖。朕庶幾與爾臣民、俱拳拳服膺、咸一其德。
值得注意的是,江户时代官方文体为候文,明治时代仍是正式书函文体。由于候文也可使用汉文训读体,常有人不识、将两者混为一谈。
二战后,日本政府颁行《日本国宪法》,新颁布的官方文书一律采口语体以便于民众了解,候文、汉文训读体走入历史。
将以汉字、假名混书的汉文训读体回复为汉文的过程称为复文。复文时得将假名书写的实词改回汉字、适当添加虚字、改换汉文训读体中的同音汉字。由于汉文训读体未必有“原文”,复文版本会因复文者而异。
前述《教育敕语》标准汉译与原文的汉字有所出入(如“世济其美”、“则义勇奉公”),故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复文。以《大日本维新史》中收录的《教育敕语》复文版本如下:
斯道。實我皇祖皇宗之遺訓。而子孫臣民所當俱遵守焉。通之古今而不謬。施之中外而不悖。庶幾朕與爾臣民。俱拳拳服膺。咸一其德。
因此,在清末民初梁启超等人写了《和文汉读法》一书,提倡“和文汉读法”,即只凭简易日文文法,按汉文训读体的一些汉字以中文文法颠倒读之、推其大意来解读日文。不过其使用范围仅限汉文训读体,于日文的其他文体(包括现代日语,即和汉混淆体)几乎不能使用。周作人曾在1936年发表了题为《和文汉读法》的随笔,认为梁启超的《和文汉读法》令人们低估了日文的难度,且“……《和文汉读法》不能说是全错。不过这不能应用于别种的文体,而那种汉文调的和文近来却是渐将绝迹了。”
韩文在发明谚文之前,对民族语言的记载工具只有汉字。因此韩语对汉字是有训读传统的,只是应用不如日本的汉文训读广泛。例子:
본
東京の明るき月に
夜更けまで遊び
帰りて寝床を見るに
脚が四本なり
二つは吾がものにして
二つは誰がものぞ
本は吾がものなれど
奪いしを如何にせん
In the moonlit capital
Having caroused far into the night.
I return home and in my bed
Behold, four legs.
Two have been mine
Whose Sire the other two
Two had been mine
No, no, they are taken.
以下为出现于《养蚕经验撮要》(1415年)中的吏读用例:
再以《壬申誓记石》里面的文句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