亵渎法

✍ dations ◷ 2025-02-23 07:14:50 #亵渎法
亵渎(英语:Blasphemy),又称冒渎,是指对上帝、神灵、宗教上的神话人物、书籍或圣物,作出侮辱的行为,发表批评或负面的言论,或是展现出缺少敬意、轻视的态度。在某些宗教中,认为亵渎是一种宗教上的罪行,如基督教与回教。在此更广泛的意义下,亵渎一词也被用于非宗教的语境下。例如,培根在其著作《学习之促进》中讲到“对于学习的亵渎”。许多文化不允许任何诽谤此文化所建立之宗教中的“神”或众神们的言论和著作。而这些限制,在一些国家有与法律同等的力量。英语:Blasphemy起源自古希腊语:βλασφημέω。古希腊语:βλασφημέω由βλάπτω(伤害性的)与φήμη(言论)两个单字组成。这个希腊单字对应到晚期拉丁文blasphemare与古法文blasfemer。在中世纪时,成为中古英文blasfemen,在现代英文变成blasphemy。亵渎圣灵罪源于普通法中的衡平法,也就是源自教会的法例。因此,在基督教国家,对圣灵在言语上的冒犯是一种罪行。然而,由于这是一条不成文的法例,其具体定义一直欠奉,直到1838年,英国法庭把这条罪具体限制于“保护英国国教会(即安立甘宗)的信仰”。在英国,最后一位因本罪而被判监的案例发生于1922年,案中被告John William Gott因为将耶稣与小丑一起比较而被判入狱。2008年,英国正式废除亵渎圣灵罪。作为一个天主教国家,爱尔兰于2009年修订他们的诽谤法之余,有议员建议把原来判处罚的亵渎法改为刑事罪行。严格来讲沙里亚并无亵渎罪条,亵渎行为看具体身份为穆斯林或齐米而以叛教罪或宣战来分别处理。在伊斯兰世界,亵渎神明是很严重的罪行。在巴基斯坦,有两人就只是因为在对骂时冲口而出的一句脏话被其他人听见,被控以亵渎神明,结果在2000年5月12日被判罚监禁35年。自1987年至2014年,巴基斯坦先后有1000余人被指控亵渎伊斯兰教,其中多数事件是对《古兰经》的亵渎事件。2014年1月,巴基斯坦一名65岁男子以相同罪名被判死,该男子以心理有问题作辩护,还是被驳回。1、 《撒旦诗篇》2、 小说《亵渎》

相关

  • 反义单链RNA病毒核糖核酸病毒(英语:RNA virus),又称RNA病毒,其遗传物质为RNA,这些核糖核酸通常是单链RNA(ssRNA),但是也可能是双链RNA(dsRNA)。由RNA病毒感染造成的著名人类疾病包括艾滋病(AIDS)、埃博
  • 病历病历即医疗记录的集合,是民众至医疗机构接受医疗服务的所有医事相关记录。病历资料来源基本上是由医务人员,如医师、护理师、医技、麻配师、复健师、营养师等,在问诊、体格检查
  • 鹅肝肥肝(法语:foie gras)是一道法国著名料理。它是一种使用鹅或鸭的肝制成的食品。根据法国法规,肥肝的原料鹅或鸭必须以特殊的填鸭法(gavage)养殖,使肝脏加肥,方可制成肥肝。虽然传统
  • 伊本·泰米伊哈伊本·泰米叶(Taqī ad-Dīn Aḥmad ibn Taymiyyah,Arabic:تقي الدين أحمد ابن تيمية)是一个争议性的伊斯兰黄金时代逊尼派神学家、法学家、逻辑学家(英语:Lo
  • 复生复活是指生命在死亡后再复生的意思,也称作死而复生。复活是很多宗教的中心思想,但其阐释却不一定与不死灵魂的宗教信念相关。复活的思想,存在于古今的宗教中。古代埃及人相信,人
  • 教育心理学异常心理学 行为遗传学 生物心理学 心理药物学 认知心理学 比较心理学 跨文化心理学 文化心理学 差异心理学(英语:Differential psychology) 发展心理学 演化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
  • 环丙烷环丙烷是环烷烃分子的一种,其分子式为C3H6,代表它存在3个环状连结的碳原子,每个碳原子另与两个氢原子连结。由于碳原子键之间的角度仅60°,比正常的109.5°低,因此这种化合物很不
  • 脱水反应失水反应,也称脱水反应,是消除反应的一类,反应中反应物发生化学反应脱去水。加速失水反应进行的化学试剂一般称为失水剂。醇失水成烯或醚的反应是常见的失水反应之一,反应通常需
  • 马克·吐温马克·吐温(Mark Twain,1835年11月30日-1910年4月21日),原名塞姆·朗赫恩·克莱门斯(Samuel Langhorne Clemens),是美国的幽默大师、小说家、作家,亦是著名演说家。其幽默、机智与名
  • 1984年1984年欧洲足球锦标赛(Euro 84)于1984年6月12日至27日在法国举行。本届比赛是由欧洲足联主办的第七届欧洲足球锦标赛。本届决赛圈与去届一样,共8支球队参赛,而赛制则有所变更。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