袋狮

✍ dations ◷ 2025-05-16 02:39:39 #袋狮
袋狮(学名:Thylacoleo)是一种已灭绝的肉食性有袋类动物,生存于上新世末至更新世末(2 百万年前 - 46,000 年前)的澳洲。模式种是刽子手袋狮(T. carnifex)。袋狮是澳洲最大的肉食性动物,且是最大的肉食性有袋类。它可能在森林、林地、灌丛带及河谷等地进行猎食。袋狮的最近亲是草食性的袋熊及树熊。它是所有现存及已灭绝的哺乳动物中,咬劲最强的,重101千克(223磅)公斤的袋狮一咬可以媲美一头重250公斤的狮子,研究也显示,袋狮会狩猎比它还大型的猎物。 它会猎食像双门齿兽及巨型短面袋鼠等大型动物。它是有袋类中专门的猎食者,它的前肢极度强壮,有可收缩的爪,这都是有袋类中未曾有过的。它有锋利的裂齿及强壮的颚肌,可以从猎物撕开一大片的肉。这些特征综合起来估计它有可能会攀树,并保存猎物的腐肉(类似于现存的花豹)。袋狮肩高71 cm(28英寸),长114 cm(45英寸)。它们平均重101至130千克(223至287磅),个别的可重达124至160千克(273至353磅)。 它们的体型差不多像雌狮及老虎。从袋狮的齿列可得知其为一种十分特化的肉食动物。和其他双门齿目一样,袋狮自上颌骨与下颌骨各长出一对大门牙,其外型已演化成类似于猫和狗的犬齿。袋狮齿列最特殊的特征在于其巨大、类似利刃的裂肉齿。当上下前臼齿咬合时,其效果就类似于剪刀,可以将肉从尸体上扯下,或是咬碎骨头。 袋狮的颚肌十分发达,提供强大的咬合力。以体型比例来说,袋狮拥有全哺乳动物中最强的咬合力,一头 101 公斤的袋狮其咬合力相当于一头 250 公斤的非洲狮。透过研究X射线电脑断层扫描所构成的三维模型发现,袋狮杀死猎物的方式与现生的大猫有所不同。袋狮透过其门牙咬开猎物的血肉,并利用其裂肉齿直接咬穿猎物的气管、脊髓与血管(总颈动脉或是颈静脉(英语:Jugular vein))。一般非洲狮需要约 15 分钟才能使猎物窒息而死,而袋狮只需要仅仅不到 1 分钟。袋狮特殊的齿列十分适合猎捕大型猎物,但在捕捉小型猎物上几乎无用,这也可能是它们灭绝的原因之一。袋狮的化石在澳洲多个位点都有发现。于2007年,在纳拉伯平原下的山洞中就发现了整副袋狮的骨骼及头颅骨,估计它是在平原隙缝中摔死的。 另外,亦发现了一头幼狮在其母狮育幼袋中的化石。

相关

  • ICD-9编码列表 (280–289)Template:Diseases of megakaryocytes
  • 品达品达(Πίνδαρος ,约公元前518年-前438年),古希腊抒情诗人。他被后世的学者认为是九大抒情诗人之首。当时,希腊盛行体育竞技,竞技 活动又和敬神的节日结合在一起,品达在诗中
  • 扶余-新罗语系朝鲜语系,或称朝鲜语族,又作韩语系、韩语族、高丽语系,是东亚地区的一个假定的语系,包括现代的韩国语、济州语,以及一些已经灭亡的语言。目前,朝鲜语系主要通行于朝鲜半岛以及满洲
  • 麻醉药麻醉药(英语:anesthetic、或anaesthetic)是一种麻醉学所用的麻醉药品,可暂时、可逆性的使人丧失知觉。麻醉药分为两大类:全身麻醉药导致可逆的意识丧失;局部麻醉药导致身体的有限
  • 甾体的药物使用注意事项及指引甾体(英语:steroid)是属于脂类的一类,特征是有一个四环的母核。所有甾体都是从乙酰辅酶A生物合成路径所衍生的。不同的甾体在其附在环上的官能团有所不同,而其基本结构都是有一个
  • 17-羟孕酮17α-羟孕酮(英语:17α-Hydroxyprogesterone,17α-OHP),有时就简称为羟孕酮(英语:hydroxyprogesterone,OHP)是一种孕酮类似的内源性的孕激素类甾体激素,同时也是很多内源性甾体激素生
  • 人类繁殖人类繁殖 是任何导致人体受精的有性生殖,通常带有一男一女的性交。 在性交过程中,男性生殖系统以及女性生殖系统的动作导致出女性的卵子和男性的精子的受精作用。 这些专门用
  • 英式酒吧英式酒吧(pub,是public house的缩写)是一种主要盛行在英国、爱尔兰、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的酒吧形式。在许多地区,特别是在乡村,英式酒吧是当地社交活动的中心。塞缪尔·皮
  • 古植物学古植物学是一门研究地球历史上植物的形态、构造、分类、分布以及演化关系,是植物学和古生物学的分支学科。古植物学通过对植物化石的收集、研究和解释,得出植物的进化过程,同时
  • Hsub2/subSnOsub3/sub锡酸(英语:stannic acid)是一种含锡无机酸,其化学式为H2SnO3。锡酸拥有类似于碳酸的结构,不易溶于水,可溶于有机物如丙酮,溶解后可解离成锡酸根离子(SnO32-),也同样拥有类似碳酸根的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