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顿骑士团

✍ dations ◷ 2025-08-07 08:14:06 #条顿骑士团

条顿骑士团(拉丁语:Ordo Domus Sanctae Mariae Teutonicorum;德语:Deutscher Orden),又译德意志骑士团,正式名称为耶路撒冷圣玛丽亚医院德意志兄弟骑士团(拉丁语:Ordo domus Sanctae Mariae Theutonicorum Ierosolimitanorum;德语:Orden der Brüder vom Deutschen Haus Sankt Mariens in Jerusalem),与圣殿骑士团、医院骑士团一起并称为三大骑士团。其作为一个天主教会所建立的军事修会,于1190年在耶路撒冷王国的阿卡成立。

条顿骑士团的成立旨在帮助基督徒前往圣地朝圣以及在圣地建立医院,其成员通常被称为条顿骑士。在中世纪时条顿骑士团主要作为十字军军队保护圣地和波罗的海地区的基督徒。

自1810年以来,纯属宗教性质的条顿骑士团仍然会授予有限的荣誉骑士头衔。现时,条顿骑士团的口号是“帮助、守卫、救治(Helfen, Wehren, Heilen)”。

第三次十字军东征(1189-1192年)期间,大批德意志骑士加入东征军队,希望霍亨施陶芬王朝的腓特烈一世率领他们取得胜利。 然而腓特烈一世不幸在一条小河中溺亡,抵达阿卡的德意志骑士群龙无首,饱受酷热与疾病所扰。常规的军事单位与医院骑士团不堪重负,患病的德意志人很难得到及时的救治。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来自不来梅和吕贝克的十字军决定组建德意志人的医院修会,即“耶路撒冷圣玛丽亚医院德意志兄弟骑士团”。在1197年,修会成员决定为一些前线城堡提供驻防,因此他们请求教宗塞莱斯廷三世批准他们成为军事修会的请求。第二年,教宗颁发了新的特许状,条顿骑士团得以成立,阿卡成为骑士团总部,直至1291年被攻占。

1199年9月19日,教宗意诺增爵三世颁布训令,规定条顿骑士披和圣殿骑士一样的披风(白色披风,刺绣的纹章由圣殿骑士团的红十字改为条顿骑士团的象征黑十字),并执行和医院骑士团一样的团规。

条顿骑士团最初的势力很小,他们的领地与城堡大多来自其他领主的馈赠。1195年4月,香槟区的亨利伯爵赠提尔(今黎巴嫩境内)作为据点,1196年3月再赠其在雅法(今特拉维夫附近)的封邑;另有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六世在1197年赠送意大利和西西里的教堂、修道院和医院,逐渐在耶路撒冷地区形成势力。

13世纪初,随着医院骑士团和圣殿骑士团对立加剧,医院骑士团拉拢条顿骑士团以对抗控制着耶路撒冷地区主要军事据点的圣殿骑士团,其间条顿骑士团从医院骑士团手中获赠马加特堡。

1210年,赫尔曼·冯·舒尔茨(英语:Hermann von Salza)(c.1165-1239)担任条顿骑士团团长,条顿骑士团在其指挥下在耶路撒冷地区获得一定的胜利,并参与第五次十字军东征,进入埃及,但最后在曼苏拉战役(英语:Battle of Al Mansurah)(1221年8月30日)中惨败,赫尔曼·冯·舒尔茨与圣殿骑士团团长一同被俘。在赫尔曼·冯·舒尔茨担任团长期间,条顿骑士团获得教廷颁发的赎罪证(1216年2月18日),以及教宗和诺理三世授予的113项特权(1221年1月9日)。

1211年,匈牙利的安德烈二世邀请条顿骑士团前往特兰西瓦尼亚帮助遏制库曼人的扩张,好让他可以专心参加十字军东征。安德烈二世承诺骑士团可以在特兰西瓦尼亚的布尔岑兰德(Burzenland)定居,并且免除了骑士团许多税目。骑士团对这项新使命表现出了极大热情,到1220年条顿骑士团已经在这片土地上建立了5座城堡,并且拒绝与当地的贵族分享胜利果实,这引起了匈牙利贵族和教士们的不满与猜忌。

为了保护骑士团的既得利益,大团长赫尔曼·冯·舒尔茨向教宗提出请求,将骑士团的土地置于教廷保护之下,特兰西瓦尼亚的一部分实际上成为了教廷的采邑,原先支持骑士团的匈牙利国王也被激怒,下令将骑士团驱逐出境。

至此,骑士团在匈牙利的尝试以惨败告终。

在条顿骑士团离开匈牙利后,匈牙利不得不自己对抗东方游牧民族的威胁。1241年,鞑靼人大举入侵东欧,一路打至匈牙利并将时任匈牙利国王贝拉四世驱逐至奥地利大公国。匈牙利北部的波兰王国也损失惨重,无力防御游牧民族的侵略。

1226年,波兰东北部的马佐夫舍公爵康拉德一世请求骑士团帮助保卫他的边境并征讨波罗的海普鲁士地区的原住民(古普鲁士人),并允许骑士团驻扎在库尔默兰,这一事件也被认为是“北方十字军东征”的一部分。1226年,条顿骑士团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二世达成协议,获得普鲁士境内的所有贵族特权。1234年,条顿骑士团赢得瑟格纳战役的胜利,教廷控制普鲁士全境,将之租借给条顿骑士团,但直到1285年,条顿骑士团才最终征服普鲁士,迫使普鲁士人改宗天主教。其间,1237年4月合并利沃尼亚的宝剑骑士团,并于1241年初开始进军诺夫哥罗德公国。

1242年4月5日,1万2千名条顿骑士团部队(包括丹麦和波罗的海沿岸各地的骑士和民兵)与亚历山大·涅夫斯基指挥的1万5千至1万7千人的诺夫哥罗德公国军队展开楚德湖战役,条顿骑士团以重骑兵作为前锋和作战主力,其后是步兵,两翼和后方有重装骑兵,俄军则以轻骑兵和装备弓箭、标枪的轻步兵配置在中央,诺夫哥罗德公国的精锐重装步兵在两翼,亚历山大·涅夫斯基的亲卫队和贵族骑兵队作为预备队埋伏在左翼后侧。最终条顿骑士团的重装骑兵由于行动不便以及冰层开裂等原因遭到惨败,损失超过1万人,再无能力向俄国腹地进军。楚德湖战役也被称作冰湖大战。

1291年5月18日,马木留克骑兵攻陷阿卡,条顿骑士团总部迁往威尼斯。1320年,条顿骑士团团长在希腊南部摩里亚半岛被当地人杀死。1391年,条顿骑士团在摩里亚战役中失败,被逐出摩里亚半岛。1500年,条顿骑士团被土耳其人彻底逐出希腊。

1346年,条顿骑士团从丹麦人手中夺取爱沙尼亚,控制了波罗的海东岸的全部出海口。1410年7月15日,条顿骑士团与波兰、立陶宛、俄罗斯联军进行格林瓦尔德战役,条顿骑士团再次败北,包括总团长在内的全部指挥官阵亡,从此一蹶不振。

1466年结束战争的《第二次托伦和约》规定,骑士团除赔款600万葛罗琛以外,还要割让西普鲁士予波兰王国。虽然东普鲁士仍由骑士团统治,但必须臣服于波兰国王,并成为波兰的附庸。

1512年,来自勃兰登堡霍亨索伦家族的阿尔布雷希特被选为条顿骑士团总团长,他是勃兰登堡选帝侯的近亲。在德意志宗教改革的影响下,1525年他宣布改信马丁·路德的信义宗,从而切断了与骑士团名义上的宗主罗马教皇的联系,随后宣布将骑士团领地改为普鲁士公国,阿尔布雷希特自任普鲁士公爵,成为臣服于波兰君王的世俗君主。

1809年,法国皇帝拿破仑解散了作为军事组织的条顿骑士团。

1929年,教宗庇护十一世训令,条顿骑士团成为纯宗教修士会,以协助与公益性质现存至今。

条顿骑士团总团长纹章

条顿骑士团盾徽

条顿铁十字,后来演变成著名的德意志铁十字

洛林的阿亚历山大大之徽章

十四世纪的条顿骑士团印章

总团长之印章

条顿骑士团国通用货币之一

条顿骑士团国通用货币之二

相关

  • 电脑断层血管摄影术电脑断层血管摄影术(英文: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ngiograph,CTA)是一种利用电脑断层扫描(CT)技术进行的血管造影检查,其可探及全身的所有动脉与静脉血管,包括心、脑、
  • ATARU《ATARU》,是2012年TBS的电视剧,由中居正广主演,初回延长20分(21:00 - 22:14)。一名罹患学者症候群的特殊能力自闭儿又真实身份不明的青年-ATARU常在事件现场中协助警察破案,随着剧
  • 林猪属大林猪(学名:Hylochoerus meinertzhageni),是偶蹄目猪科大林猪属中唯一的一种,分布于西非和中部非洲地区。其种加词“meinertzhageni”得名于英国军官及动物学家理查德·梅纳茨哈
  • 南海大道南海大道是中国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的一条城市道路,南起蛇口港,北至同乐立交与同乐路、广深高速公路相连接,将南山半岛由南至北联系起来。南海大道工业七路以南路段为双向四车道
  • 链球菌快速检测链球菌快速检测(英文:Rapid strep test,简称RST)是临床上广泛用于辅助诊断链球菌性咽炎的快速抗原侦测检验(英语:rapid antigen test)(RADT),该病的致病原为A群链球菌(英语:group A stre
  • 冈真里子冈真里子,日本女性动画师、人物设计师。别名冈真理子(两者日文读音相同)。代表作是负责人物设定的《盗贼王JING》、《地狱少女》系列等。动画公司Studio LIVE(日语:スタジオ・ラ
  • 小此木彦三郎小此木彦三郎(日语:小此木 彦三郎/おこのぎ ひこさぶろう ;1928年1月26日-1991年11月4日)日本自民党政治家,1969年至1991年8次当选众议院议员,先后在第二次中曾根内阁担任经济产业
  • 旺多姆公爵旺多姆伯爵(Count of Vendôme)和后来的旺多姆公爵(Duke of Vendôme)是法国贵族称号。第一个已知的持有人的名称是Bouchard Ratepilate,1514年旺多姆成为一个公爵领地,1589年成为
  • 李泌李泌(722年-789年4月12日),字长源,京兆人,祖籍辽东襄平,唐朝宰相。李泌是西魏八柱国李弼的六代孙,父亲李承休是吴房县令,娶汝南周氏为妻,聚书两万余卷,并告诫子孙不得卖书。李泌幼居长
  • 平定罗刹方略《平定罗刹方略》,凡四卷,是清朝初年中俄交涉文件的汇集。罗刹是指俄罗斯沙皇国。康熙二十四年,康熙帝命国史馆编纂《平定罗刹方略》;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清廷与沙皇签定《尼布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