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自由

✍ dations ◷ 2025-10-20 03:20:28 #四大自由
四大自由(英语:The Four Freedoms)是美国总统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于1941年1月6日星期一阐明的目标。在“四大自由演讲”(准确而言是1941年国情咨文演讲)中,他提出了“世界各地(everywhere in the world)”的人们应该享有的四项基本自由:罗斯福在日本偷袭夏威夷珍珠港的美军前11个月发表讲话,日本偷袭导致美国于1941年12月8日向日本宣战。在国会发表的国情咨文演讲主要是关于美国国家安全(英语:national security of the United States)以及肆虐东半球的二战对其他民主国家构成的威胁。演讲中,他打破了长期以来美国奉行的不干预政策(英语:United States non-interventionism)的传统。他概述美国对于帮助参战盟友所做出的贡献。在此背景下,他总结了两党对待当时存在的国际干预的共识背后的民主价值观。演讲中的一句名言就概括了这样的价值观:“如同人们并不单靠着面包生活,他们也不单靠着武器来作战。”在演讲的后半部分,他列举了民主的好处,包括经济机会、就业、社会保障和“充分的医疗保健”的承诺。前两项自由:言论和宗教自由受到《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的保护。他将后两种自由纳入,则超出了《美国权利法案》保护的传统宪法价值。罗斯福还赞同经济保障方面更广泛的人权,并作出展望,这些展望成为了后来数十年社会科学和经济发展的“人类安全”范式。他还纳入了反对国家侵略的“免于恐惧的自由”,并把它带到了他正着手创办的联合国。在20世纪30年代,许多美国人认为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是错误的,坚决反对继续干涉欧洲事务。随着1935年以后《中立法》(Neutrality Acts)的立法,美国法律禁止对战争中的国家出售武器,并限制搭乘交战船只旅行。第二次世界大战于1939年9月开始时,《中立法》仍然有效,并确保不会给予英国和法国实质性的支持。随着1939年《中立法》的修订,罗斯福采取了“methods-short-of-war政策”,即如果不能宣战并且没有派出军队,就可以向欧洲盟国提供物资和军备。1940年12月,欧洲基本落入阿道夫·希特勒和德国纳粹政权的支配。随着德国在1940年6月击败法国,只有大英帝国还能反对德国、意大利和日本的军事同盟。温斯顿·丘吉尔作为英国首相,呼吁罗斯福和美国向他们提供军备,以便继续战争。1939年纽约世界博览会庆祝了四大自由:宗教、言论、新闻和集会自由,并委托利奥·弗里德兰德(英语:Leo Friedlander)创作代表它们的雕塑。纽约市市长菲奥雷洛·亨利·拉瓜迪亚将这些雕像描述为“博览会的核心”。后来,罗斯福宣布了他自己的“四大基本自由”,并请求沃尔特·鲍曼·拉塞尔(英语:Walter Russell)创作一个四大自由纪念碑(英语:Four Freedoms Monument),后来该纪念碑献给了纽约麦迪逊广场花园。四大自由演讲于1941年1月6日进行。罗斯福希望为美国放弃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出现的孤立主义政策提供理由。在讲话中,罗斯福批评孤立主义说:“任何现实的美国人都不能期望从一个独裁者的和平中获得国际上的宽容,或者回归真正的独立,或世界裁军、言论自由、宗教自由——甚至是良好的商业。这种和平不会给我们或我们的邻国带来任何安全。‘那些愿意放弃基本自由以求一时安全的人,不配享有自由和安全。’”演讲恰逢《租借法案》的出台,该法案促使罗斯福计划成为“民主的兵工厂”并为盟军(主要是英国)提供急需的物资。此外,这一讲话确立了美国参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意识形态基础,所有这些都以个人权利和自由为框架,这是美国政治的标志。罗斯福总统发表的讲话包括了以下内容,它们后来被称为“四大自由”:第一个是言论和表达的自由——在世界各地。第二个是每个人以自己的方式敬拜上帝的自由——在世界各地。第三个是免于匮乏的自由——翻译成世界经济的表达,这意味着保障每一个国家的居民健康和平的生活的经济理念——在世界各地。第四个是免于恐惧的自由——其中,从全球的角度说,意味着世界范围的裁军是如此彻底,以至于没有一个国家有能力做出任何对邻居的物理攻击行为——在世界任何地方。这不是对遥远的千禧年的幻想。它是我们这个时代、这个世代的人可以达到的世界的坚实基础。那样的世界和暴政下独裁者企图用炸弹的威力创造的所谓新秩序是截然对立的。四大自由的宣布作为战争的辩护,在战争剩下的期间内引起共鸣,并作为纪念的框架又继续了数十年。自由成为美国战争目标的主要目标,也是所有团结公众支持战争的努力的中心。随着战时新闻处(Office of War Information1942年)的创建,以及诺曼·洛克威尔的著名画作出版,自由被宣传为美国生活的核心价值和美国例外论的例子。四大自由演讲很受欢迎,其目标在战后政治中也颇具影响力。然而,在1941年,演讲受到反战派的激烈批评。批评者认为,四大自由只是罗斯福新政、社会改革的宪章,而这些新政和改革已经在国会内部产生了严重分歧。反对社会事业和加强政府干预的保守派反对罗斯福将战争合理化并描绘为捍卫崇高目标之需的企图。虽然自由的确成为了美国战争思想的有力层面,但它们从来都不是战争唯一的辩护理由。美国战时情报局(OWI)的民意调查显示,“自卫”以及对偷袭珍珠港的报复仍然是战争最流行的理由。罗斯福总统在1942年的一个广播讲话中宣称,“四大自由”体现了“无论生活在哪里,所有信仰和所有种族的人的权利”。1942年2月19日,罗斯福总统用第9066号行政命令授权了日裔美国人囚禁和意大利裔美国人囚禁(英语:Internment of Italian Americans),允许当地军事指挥官将“军事区”指定为“禁区”,“任何或所有人都可以被排除在外”。这种权力被用来宣布除拘禁营中的人以外,所有日本血统的人都会被排除出整个太平洋沿岸,包括加利福尼亚州和俄勒冈州、华盛顿州和亚利桑那州的大部分地区。到1946年,美国已经监禁了12万名日本血统的人,其中约有8万人在美国出生。四大自由的概念启发了第一夫人埃莉诺·罗斯福主导起草的联合国人权宣言,即大会第217A号决议。事实上,这四大自由被明确地纳入了《世界人权宣言》的序言:“鉴于对人权的无视和侮蔑已发展为野蛮暴行,这些暴行玷污了人类的良心,而一个人人享有言论和信仰自由并免予恐惧和匮乏的世界的来临,已被宣布为普通人民的最高愿望……”罗斯福呼吁“在世界范围内裁军”,作为“在未来我们力求安定的日子里”的目标,而这一目标是“这个时代、这个世代的人可以达到的”。不过,他立即呼吁大规模扩大美国军火生产:富兰克林·D·罗斯福四大自由公园(英语:Franklin D. Roosevelt Four Freedoms Park)是由建筑师路易·康(Louis Kahn)为罗斯福岛南部设计的公园。公园赞美了这个著名的演讲,在最终版设计中,演讲的文字刻在了公园的花岗岩墙上。罗斯福研究所(英语:Roosevelt Institute)向对这些理想的终生奉献的杰出人士致敬。四大自由奖(英语:Four Freedoms Award)的颁奖典礼在纽约海德公园和荷兰米德尔堡交替举行。该奖首次颁发于1982年,即罗斯福总统诞辰一百周年暨美国与荷兰建交两百周年。获奖者包括:罗斯福的演讲为诺曼·洛克威尔的一套四幅画作提供了灵感。该系列的作品统称为《四大自由》,连续四期出版于《星期六晚邮报》。随后四幅画作由美国财政部在美国各地展出。言论自由(1943年2月20日,星期六) - 来自诺曼·洛克威尔的《四大自由》系列宗教自由(1943年2月27日,星期六) - 来自诺曼·洛克威尔的《四大自由》系列免于匮乏的自由(1943年3月6日,星期六) - 来自诺曼·洛克威尔的《四大自由》系列免于恐惧的自由(1943年3月13日,星期六) - 来自诺曼·洛克威尔的《四大自由》系列每幅画刊登时都附带了一篇相应的“自由”的随笔:洛克威尔的《四大自由》画作于1943年、1946年和1994年由美国邮政署复制成邮票,其中1994年是洛克威尔诞辰一百周年。出口控制法(英语:Export Control Act) · 租借法案联邦俱乐部演说(英语:Commonwealth Club Address) · 麦迪逊广场花园演说(英语:1936 Madison Square Garden speech) · 四大自由 · 国耻演说 · 民主兵工厂(英语:Arsenal of Democracy) · “恐惧本身”(英语:First inauguration of Franklin D. Roosevelt#Inaugural address) · 炉边谈话 · “望向挪威”(英语:Look to Norway) · 隔离演说 · “更丰富的生活”(英语:The More Abundant Life) · 第二权利法案(英语:Second Bill of Rights) · 国情咨文(1934(英语:1934 State of the Union Address) · 1938(英语:1938 State of the Union Address) · 1939(英语:1939 State of the Union Address) · 1940(英语:1940 State of the Union Address) · 1941 · 1945)(英语:1945 State of the Union Address)纽约州选举(1928(英语:New York state election, 1928) · 1930)(英语:New York state election, 1930) · 民主党全国大会(1920(英语:Democratic National Convention, 1920) · 1924(英语:1924 Democratic National Convention#Impact) · 1932(英语:1932 Democratic National Convention) · 1936(英语:1936 Democratic National Convention) · 1940(英语:1940 Democratic National Convention) · 1944)(英语:1944 Democratic National Convention) · 美国总统选举(1920 · 1932(主题曲(英语:Happy Days Are Here Again#In popular culture)) · 1936 · 1940 · 1944)早年生活与教育(格罗顿学校) · 故居 · 坎波贝洛住宅(英语:Roosevelt Campobello International Park) · 麻痹性疾病(英语:Franklin D. Roosevelt's paralytic illness) · 山顶小屋(英语:Top Cottage) · 小白宫总统图书馆(罗斯福研究所(英语:Roosevelt Institute) · 罗斯福学院校园计划(英语:Roosevelt Institute Campus Network)) · 罗斯福纪念公园(英语: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 Memorial) · 罗斯福岛(四大自由公园(英语:Franklin D. Roosevelt Four Freedoms Park)) · 白宫罗斯福厅(英语:Roosevelt Room) · 罗斯福研究中心(英语:Roosevelt Study Center) · 四大自由奖(英语:Four Freedoms Award) · 四大自由(油画) · 未完成的肖像 · 邮票(英语:U.S. presidents on U.S. postage stamps#Franklin D. Roosevelt) · 10美分硬币 · 书籍(英语:Category:Books about Franklin D. Roosevelt) · 电影(英语:Category:Films about Franklin D. Roosevelt)(罗斯福故事(英语:The Roosevelt Story) 1947 · 坎波贝洛的日出(英语:Sunrise at Campobello) 1960 · 爱莲娜与罗斯福(英语:Eleanor and Franklin) 1976、白宫的日子(英语:Eleanor and Franklin: The White House Years) 1977 · 温泉疗养院(英语:Warm Springs (film)) 2005 · 哈德逊岸边的海德公园(英语:Hyde Park on Hudson) 2012 · 罗斯福家族百年史(英语:The Roosevelts (film)) 2014记录片) · 同名事物(英语:List of things named after Franklin D. Roosevelt) · 其它作品(英语:Category:Works about Franklin D. Roosevelt)安娜·爱莲娜·罗斯福(妻) · 安娜·罗斯福·霍斯提德(英语:Anna Roosevelt Halsted)(女) · 小詹姆斯·罗斯福(英语:James Roosevelt)(长子) · 小富兰克林·德拉诺(次子) · 艾略特·罗斯福(英语:Elliott Roosevelt)(三子) · 小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四子) · 小约翰·罗斯福(英语:John Aspinwall Roosevelt)(么子) · 爱莲娜·罗斯福·西格瑞夫(英语:Eleanor Roosevelt Seagraves)(长孙女) · 柯帝斯·罗斯福(英语:Curtis Roosevelt)(长孙子) · 莎拉·德拉诺·罗斯福(英语:Sara Wilford)(么孙女) · 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三世(次孙子) · 约翰·罗斯福·伯提格(英语:John Roosevelt Boettiger)(三孙子) · 詹姆斯·罗斯福三世(英语:James Roosevelt (lawyer))(么孙子) · 老詹姆斯·罗斯福(父) · 萨拉·罗斯福(母) · 詹姆斯·罗斯福·罗斯福(英语:James Roosevelt Roosevelt)(同父异母兄) · 艾萨克·罗斯福(英语:Isaac Roosevelt (businessman))(祖父) · 雅各布·罗斯福(英语:James Roosevelt (1760–1847))(曾祖父) · 法拉(家犬)

相关

  • 被忽视热带病被忽略的热带疾病 (Neglected Tropical Diseases,简称NTD) 是一类在发展中地区(如漠南非洲、东南亚及拉丁美洲)的低收入人群中,常见的由许多种不同疾病组成的热带感染疾病。这些
  • Buerger病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hromboangiitis obliterans,TAO),又称为Buerger病(Buerger's disease)是一种以中小动静脉节段性、非化脓性炎症和动脉腔内血栓形成为特征的慢性进行性闭塞性疾
  • 神农神农氏(?-?),又称烈山氏,或称连山氏,相传生存年代在夏朝以前,现存文字记载多出现在战国以后。相传“神农尝百草”、教人医疗与农耕,中国人视之为传说中的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守护神,尊
  • 波克霍利斯波克霍利斯(英语:Bakenranef),(?—约公元前720年),古埃及法老,第二十四王朝君主。继承特弗纳赫特之位。又名贝肯雷内夫或巴肯勒内夫。希腊人称之为菩科利斯。凭借古埃及历史上的六位
  • 脑容量脑容量是脊椎动物的颅骨内腔容量大小。早期人科:2003年西安大略大学的研究显示,东亚人的平均脑容量为1383立方厘米,欧洲白人的平均脑容量为1371立方厘米,非洲黑人的平均脑容量
  • 慢性前列腺炎/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hronic nonbacterial prostatitis)或慢性前列腺炎/慢性骨盆疼痛综合症(chronic prostatitis/chronic pelvic pain syndrome )是会导致男性盆腔疼痛(英语:Pe
  • 国立台湾艺术教育馆坐标:25°01′54″N 121°30′42″E / 25.031672°N 121.511775°E / 25.031672; 121.511775国立台湾艺术教育馆(简称艺教馆),位于台湾台北市中正区,隶属中华民国教育部,为推广学
  • 斯塔尔格奥尔格·恩斯特·斯塔尔(Georg Ernst Stahl,1659年10月22日-1734年5月24日),德国化学家、医生。燃素说和活力说创始人。斯塔尔生于安斯巴赫。在当地接受高中教育后,于1679年进入
  • 厄尔尼诺-南方振荡现象厄尔尼诺-南方涛动现象(英语:El Niño-Southern Oscillation,ENSO,或厄尔尼诺-南方涛动)是发生在横跨赤道附近太平洋的一种准周期(英语:Quasiperiodicity)气候类型,大约每5年发生一次
  • 哥特文学哥特小说(英语:Gothic fiction或Gothic horror),十八世纪开始的英语文学流派。一般认为哥特小说的滥觞是霍勒斯·渥波尔所写的《奥托兰多城堡》。哥特小说可以说是西方人恐怖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