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季人

✍ dations ◷ 2025-10-23 01:59:32 #克季人
克特人或克季人(俄语:Кеты,英语:Kets),是居住在西伯利亚的一支操克季语的民族。在沙皇俄国时期,被称作“奥斯蒂亚克人(汉特人)”,并未从其它西伯利亚民族中区分出来。随后,又被称作“叶尼塞-奥斯蒂亚克人”,因其居住在叶尼塞河的中下游地区。现在,克季人居住于叶尼塞河的中东部地区。克季人据称是西伯利亚中南地区古代游牧民族的遗民。今天的克季人是叶尼塞林区渔猎民族的后代,他们继承了西伯利亚南部地区克季部族的文化。早期的部落从事渔猎活动,并饲养驯鹿。加拿大学者蒲立本推测克季人和古代匈奴或胡羯民族有关。根据传说,克季人的祖先为了躲避“石人”(Tystad)的侵袭,于两千年前翻越阿尔泰山和萨彦岭沿着叶尼塞河迁徙而来。到达叶尼塞河中游一带,又受到了“契里契”(Kiliki)人的攻击,被迫再次北逃。叶尼塞河下游地区的克季人自称尤克人,尤克一词在爱斯基摩语中意为“人类”。克季地区于17世纪并入沙俄。克季人的反抗最终无效,并被逐入分散的地区。原本组织严密的父系社会因此逐渐瓦解。20世纪,苏联在此推行农业集体化。1930年代,苏联实行原住民族民族自定族属政策时,克季人的民族地位得到承认。克季人口自1923年至今相对稳定。根据2002年人口普查结果,俄国境内现有1494人,而1970年时为1200人。今天,克季人居住于沿河的小城镇中,不再从事游牧。克季语(或译为“克特语”)与西伯利亚其它语言迥然不同,却与北美的纳-达尼语系关系密切。“克季”一词本意为“人”(复数“deng”:“众人,人民”)。 卡斯河、斯姆河、杜布齐河沿岸的克季人自称为“朱衮”[JUGUN]。1788年,P.S. 帕拉斯在其旅行日记中首次发表了关于克季语言的调查报告。1926年,曾有1428名克季人,其中1225人(约占85.8%)使用克季语。1989年人口普查表明,克季语的使用者只剩537人(约占48.3%)。1930年代前,萨满教曾是传统宗教,但到1960年代几乎无法找出真正的萨满。

相关

  • 生物防治剂生物防治(Biological control)或生物害虫防治(Biological pest control)是病虫害防治的一种方法,使用生物(英语:bioeffector)缓解昆虫、螨虫、野草和病态植物对人类农作物、环境等造
  • 麦角菌约50种, 包括: C. africana C. fusiformis 雀稗麦角菌 C. paspali C. purpurea C. sorghi C. zizaniae麦角是谷类作物(如小麦)被真菌感染所形成的黑色子实体。它是由多种叫做
  • 虫囊菌纲虫囊菌纲(学名:Laboulbeniomycetes)是子囊菌门的一个纲,约包含2000种物种,常寄生于陆生、水生昆虫或其他节肢动物。此类真菌的体积很小,子实体多为瓶状的子囊壳(perithecia),且大小多
  • 可可脂可可脂(cocoa butter),也称作“可可油”,是在制作巧克力和可可粉的过程中自可可豆榨取的天然植物性可食用油脂,它占可可豆50-57%的重量,并赋予了巧克力独特的入口即化口感。可可脂
  • 理型理型论(英语:theory of Forms,或theory of Ideas),西方哲学对于本体论与知识论的一种观点,由柏拉图提出。理型论认为,在人类感官能够感受到事物的共相之上,存在着一种抽象的完美理型
  • 光学异构物对映异构体(英语:Enantiomer (/ɪˈnæntiəmər, ɛ-, -tioʊ-/ ə-NAN-tee-ə-mər)),又称对掌异构物、光学异构物、镜像异构物或旋光异构体,不能与彼此立体异构体镜像完全重叠
  •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德语:Deutsche Demokratische Republik;英语:German Democratic Republic),简称民主德国(德语:DDR;英语:GDR)、东德(East Germany)或民德,是存在于1949年至1990年的中欧
  • 咖啡这是一个各国(地区)年人均咖啡消费量列表,最新的为2009年的数据。
  • 施奠邦施奠邦(1924年9月5日-2005年12月6日),上海崇明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学家,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八届全国政协常委。1952年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医疗系学习。1957年毕业后分配到中国
  • 翟灏翟灏可以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