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囊菌纲

✍ dations ◷ 2025-04-24 19:11:31 #虫囊菌纲
虫囊菌纲(学名:Laboulbeniomycetes)是子囊菌门的一个纲,约包含2000种物种,常寄生于陆生、水生昆虫或其他节肢动物。此类真菌的体积很小,子实体多为瓶状的子囊壳(perithecia),且大小多在1毫米以下,可能有柄或无柄。有关本纲物种的研究不多,且多难以在实验室中培养。2018年,一篇分子种系发生学的研究分析rDNA序列,结果显示虫囊菌纲为一单系群,且与粪壳菌纲互为姊妹群。有关本纲物种最早的正式研究为1873年,Peyritsch纪录了五个属,共12种物种,并将这些物种归入虫囊菌目(英语:Laboulbeniales)中。1890年至1932年,美国真菌学家罗兰·瑟斯特(英语:Roland Thaxter)做了许多关于此类真菌的研究,他描述发表了103个属,共1260种物种。虫囊菌纲的分类地位传统上多有争议,曾被归入子囊菌门、担子菌门与接合菌门,甚至还曾被认为属于棘头动物门,或与红藻关系接近。1998年,英国生物学家汤玛斯·卡弗利尔-史密斯将本纲类群与虫霉菌目、捕虫霉目(英语:Zoopagales)、钩孢毛菌目(英语:Harpellales)、内孢毛霉目(英语:Asellariales)等归入古真菌门(Archemycota)的一个纲Zoomycetes中。后来才由分子证据确定虫囊菌纲属于子囊菌门。虫囊菌纲的物种多寄生于节肢动物,其菌丝体大多已退化至相当程度。除了盖柄菌目(英语:Pyxidiophorales)的类群之外,本纲的物种几乎都是节肢动物的绝对寄生菌。昆虫纲中有十个目(蜚蠊目、鞘翅目、革翅目、双翅目、半翅目、膜翅目、等翅目、食毛目、直翅目与缨翅目)的物种会被本纲真菌寄生,而其他节肢动物中,马陆(倍足纲)与蜱螨也是本纲真菌的宿主。本纲真菌的子囊孢子表面具有黏性,会在昆虫成虫的表皮萌发,进而长出吸器吸取宿主的养份,并长出菌丝穿透宿主体壁,蔓延到其体腔中。有关虫囊菌纲真菌与其宿主关系的研究尚不全面,不过其宿主专一性,一般认为比其他节肢动物的寄生物来得高,虽然本纲许多物种可以寄生不只一种宿主,但通常一物种只能寄生一个属(或亲缘关系相近的数个属)的节肢动物。也有观点认为本纲的某些类群在特定条件下,可寄生的宿主范围可能较广。多数虫囊菌纲的真菌可在宿主身体的多数部位生长,不过少数种类具有位置专一性,即只生长于宿主的特定部位,这种现象可能是因为某些物种是透过交配在昆虫间传播,而在雌虫与雄虫身上有不同的感染部位。医学导航 · 真菌病真菌 · 分类疾病药物(抗真菌药)

相关

  • 酗酒酗酒(英语:alcoholism),又称酒精使用疾患(alcohol use disorder, AUD)或酒精依赖症候群(alcohol dependence syndrome),其为饮用酒精所致相关问题的广义用语,过去将之分成酒精滥用(英语
  • NAMN-乙酰胞壁酸(英语:N-Acetylmuramic acid,简称为MurNAc或NAM)是N-乙酰葡糖胺与乳酸形成的醚类,化学式C11H19NO8。它与N-乙酰葡糖胺共同为细菌细胞壁的组成单糖。细菌疾病 · 科
  • 限制修饰系统限制修饰系统(英语:Restriction modification system)是一种存在于细菌(可能还有其他原核生物),可保护个体免于外来DNA(如噬菌体)的侵入。有些细菌体内含有限制酶,可将双股DNA切断,之
  • 基因遗传遗传学是研究生物体的遗传和变异的科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史前时期,人们就已经利用生物体的遗传特性通过选择育种来提高谷物和牲畜的产量。而现代遗传学,其目的是寻求了
  • 减毒病毒疫苗减毒活病毒(英语:attenuated virus,又译弱化病毒)是指致病性被削弱的病毒,这些病毒在毒性降低的同时,仍保有活性,也就是并未被杀死。制造这类病毒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生产疫苗。与其相
  • 外耳炎外耳炎(Otitis externa)是耳道的炎症,常见的症状有耳部疼痛(英语:ear pain)、耳道肿胀,偶尔也会有听力减退的情形。若动到外耳(英语:outer ear),多半会感觉疼痛。一般来说外耳炎不太会
  • UprifosbuvirUprifosbuvir(MK-3682)是一种开发用于治疗丙型肝炎的抗病毒药物。它是一种核苷酸类似物,可用作NS5B RNA聚合酶抑制剂,目前处于III期人体临床试验中。
  • 吞咽痛吞咽痛 (odynophagia、/oʊ-dɪnˈə-feɪˈjəˌ-jiː-ə/;由 odyno "痛" + -phagō "吞咽") 指当吞咽时所产生的痛感。 可能在口腔或咽喉部感觉到疼痛,而且吞咽障碍可能会或
  • 五界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界(Kingdom)是生物科学分类法中最高的类别。一开始人只将生物分为动物和植物两界,微生物被发现后,也长时期被分入动物或植物界:好动的微生物被分入动物界,有色素
  • 蕈褶蕈褶(英语:lamella, gill),又称菌褶,是担子菌门真菌子实体(担子果)的菌盖内侧的脊状突起,多条脊状突起以蕈柄为中心,一般形成放射状的排列。蕈褶表面有子实层,是担孢子产生之处,子实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