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修

✍ dations ◷ 2025-08-15 12:06:53 #1931年出生,1990年逝世,印度人,印度哲学家,思想家,邪教

香卓拉·穆罕·简(印地语:रजनीश चन्द्र मोहन जैन,英语:Chandra Mohan Jain;1931年12月11日-1990年1月19日),1960年代前又称阿阇黎·罗杰尼希(Acharya Rajneesh),1970年代到1980年代自称巴关·希瑞·罗杰尼希(Bhagwan Shree Rajneesh,这三个字在印地语中分别是“神”、“伟大”、“王”的意思),1989年改名奥修(Osho),寓意 (Ocean) 大海的意思。奥修曾经旅居美国,启蒙奥修运动(英语:Osho movement),该运动着重在灵性与哲学层面,颇受争议。

奥修曾是哲学教授,他在20世纪60年代走遍了印度作公共演讲。他直言不讳的批评社会主义、圣雄甘地和制度化的宗教使他备受争议。他还主张以更开放的态度对待性行为,这个立场为他在印度和国际新闻界赢得了绰号“性大师”。1970年,他定居于孟买。他成为灵性教师并开始收门徒。在他的教学中,他重新诠释传统宗教、修行者和世界各地的哲学家的作品与文字。

奥修出生名Chandra Mohan Jain,是一位十一个孩子的布商的长子,生于印度中央邦瑞森区的小村Kuchwada,他外祖父母的家中他父母Babulal和Saraswati Jain,是Taranpanthi耆那教徒Jain,让他与外祖父母同住,直到他七岁。根据奥修自己的说法,这对他的发展有重大的影响,因为他的祖母给了他最大的自由,不管他,对他没有施加任何限制或教育。

当他七岁,他的祖父去世了,他于是来到加达尔瓦拉与他的父母共同生活。他祖父的去世还有他15岁时童年女友和表妹Shashi死于伤寒,这些事件深刻地影响他,导致死亡的阴影,笼罩他的大部分童年和青年期。在他的求学年代中,他是一个叛逆而有天赋的学生,获得了大辩论家的声誉。

他反对任何形式的信仰或迷信,所以,他既不是无神论者,也不是有神论者。他认为,有神论和无神论都是基于相信,而采取相信的态度仅仅意味着你不知道,在你不知道的情况下,无论你采取相信或不相信的态度都会妨碍你直接去看见真理。所以,为了能够直接而清晰地看见真理,你不应该采取任何先入为主的态度。

要么你看见了,要么你没看见。他认为,传统宗教最大的错误就在于它们都在人们的头脑中预先植入各种关于神、魔鬼、天堂、地狱等等概念,而这些概念恰恰阻碍了人们直接看到真理。正是他强烈反对传统宗教的原因之一。

他对催眠有兴趣,并曾短期与社会主义和两个印度民族主义组织有所牵连:印度国民军和Rashtriya Swayamsevak Sangh。然而,他在该组织的会员资格是短暂的,因为他不能认同任何纪律,意识形态和制度。

1951年,他十九岁,在 Hitkarini 学院就学。在与一位教员冲突后被学校要求离校,他转学到D.N.耆那教学院,也在贾巴尔普尔市。在学校知道他上课方面是有破坏性争议者之后,让他除了考试,不需要参加上课。他就用空闲时间在当地报纸作了几个月的编辑助理。1951年,他开始在贾巴尔普尔市举行的年度各种信仰大会(Sarva Dharma Sammelan)中作公众发言,活动是由 Taranpanthi 耆那教社区主办,他在1951至1968年都有参与。他同时拒绝了此时父母给他的结婚压力。奥修说,他在1953年3月21日在贾巴尔普尔市 Bhanvartal 花园一个神秘的体验中开悟,当时他才21岁。

1955年他在D.N.耆那教学院完成他的学士学位,进入了萨格尔大学,在1957年,他得到了他的哲学硕士。他立刻在赖布尔梵文大学获得了教职,但副校长很快的要求他转校,认为他会危及学生的道德、品格和宗教信仰。从1958年,他在贾巴尔普尔大学任讲师教哲学,1960年被晋升为教授。

他是一个受欢迎的讲师,他的同事认为他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已经克服他早期的小城镇教育的缺陷。与他的大学工作的同时,他以“Archarya Rajneesh”(Archarya 是教师或教授:Rajneesh 是他童年的绰号)的名字走遍了印度,讲学批判社会主义和甘地。

他说,社会主义只会是在社会化贫者,他描述甘地是一个崇拜贫困的受虐狂。印度需要用资本主义、科学、现代技术和节育来摆脱其落后。他批评正统的印度宗教死气沉沉、充满空洞的仪式、以恐惧的诅咒和祝福的承诺来压迫他们的追随者。这样的陈述使他备受争议,但也为他带来不少忠实的追随者,其中包括了不少富商和生意人。

这些人还用捐款的方式,请他为他们的灵性发展和生活作个别咨询,这是在印度常见的方法,他这方面的业务迅速成长。从1962年开始,他带领3-10天的静心营,第一个静心中心(Jivan Jagruti Kendra)在他的教学期开始浮现,当时称为生命觉醒运动(Jivan Jagruti Andolan)。在1966年的巡回演讲后,他辞去教职。(待续)

相关

  • 建制市台湾市制是指台湾的建制市制度,始于日治时期。1903年出现、1916年确立的台南市,为最早以“市”命名的行政区划、也是当时唯一的一个,但此时的市仅为地区名,并不具有法人地位与“
  • 单域抗体单域抗体(sdAb)是指包含了抗体中单个可变域的片段,开发这一技术的Ablynx公司称为纳体(Nanobody)。和完整的抗体一样,它可以选择性的和特定抗原结合。与完整抗体的150-160kDa的质量
  • 血块血块是血液凝固后的产物,主要由血小板聚集,加上血液内含的凝血因子所构成,若是因身体损伤而形成,于生理上属于正常现象,但若造成血栓,则会带来病理上的影响。
  • 麦克尔加成反应麦克尔加成(Michael reaction),最有价值的有机合成反应之一,是构筑碳-碳键的最常用方法之一。有时也称为1,4-加成、共轭加成。是亲核试剂对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发生的β位碳原
  • 白纹伊蚊亚洲虎蚊(学名:),也称做白纹伊蚊、白纹伊蚊,属蚊科,其特征是有带白色条纹的腿及小而黑白色的身躯。它们来自东南亚,散布于马达加斯加往东到新几内亚,北至韩国的纬度地区。与埃及伊蚊
  • 鬼影人鬼影人(英语:Shadow person,又译阴影人)是一种都市传说中的超自然存在。鬼影人通常被描述为黑色的人形阴影,无法看清五官,有时穿戴着斗篷或帽子,身体类似于烟雾或伴随着烟雾出现。
  • 约翰·维恩约翰·维恩(英语:John Venn,1834年8月4日-1923年4月4日)是英国的数学家、逻辑学家、哲学家及皇家学会成员,并为事物群组分类用图形“文氏图”的发明者。约翰·维恩于1834年出身自
  • 罗斯托克城市快铁罗斯托克城市快铁(德语:S-Bahn Rostock)是德国梅克伦堡-前波美拉尼亚罗斯托克的S-Bahn系统。罗斯托克城市快铁现在共有三条路线,全长90公里。罗斯托克城市快铁连接罗斯托克市区
  • 萱嶋高萱嶋高(日语:萱嶋 高,かやしま たかし,1889年4月18日-1956年2月18日)是一名大日本帝国陆军军人、陆军中将。宫崎县儿汤郡高锅町出身。陆士21期、陆大32期。历任]驻屯步兵队(昭和11
  • 金秀璟金秀经(韩语:김수경;英语:Kim Soo Kyung;2001年10月6日-),是一名韩国女歌手及演员。为韩国女子团体Weki Meki成员之一,团中担任领舞、副唱以及反转魅力担当,所属经纪公司为Fantagi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