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单域抗体
✍ dations ◷ 2025-04-25 19:57:33 #单域抗体
单域抗体(sdAb)是指包含了抗体中单个可变域的片段,开发这一技术的Ablynx公司称为纳体(Nanobody)。和完整的抗体一样,它可以选择性的和特定抗原结合。与完整抗体的150-160kDa的质量相比,单域抗体则显得小得多,大约只有12-15kDa,这是因为前者包含了两条免疫球蛋白轻链和两条重链。即便和包含一条轻链和半条重链的抗体结合区段的约50kDa,或者含有两个可变域分别来自轻链和重链的单链可变片段的约25kDa,也显得更小。第一个单域抗体是从骆驼的重链抗体中人造工程制作出来的,称为“VHH区段”。软骨鱼也有重链抗体(IgNAR,免疫球蛋白新抗原感受器Immunoglobulin new antigen receptor的缩写),从该类抗体也可以制作出称为“VNAR区段”的单域抗体。另一种制作方法是将普通的、含有两种可变区的人或鼠IgG抗体分解成单域抗体。尽管大多数对单域抗体的研究都是基于重链可变区的,但轻链所发展出来的纳体也展现出可以与目标抗原的抗原表位特异结合的能力。单域抗体正被研究用于多种制药应用场景,并且在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癌症和阿兹海默病等上面具有前景。单域抗体为约110个氨基酸的肽链,包含了抗体(或者说G型免疫球蛋白)中的一个重链可变域(VH)。它们对抗原的特异性程度与完整的抗体相似,但热稳定性好,在清洁剂和高浓度尿素环境下稳定。从骆驼和鱼的抗体中获得的单域抗体脂溶性较差,而更易溶于水。这得益于其互补决定区的第三个转角,该延展出来的转角(图中橙色部分)遮挡了本应和轻链结合的亲脂点位。在1999年的研究中发现,每6个单域抗体中就有两个能够在90°C(194°F)的环境中保持活性,比普通抗体表现要更好。在胃酸与蛋白酶中的稳定性和氨基酸序列有关,某些类型已显示出口服后在肠道里能保持活性,但其吸收率之低阻碍了全身活性单域抗体药物的开发。相对于完整抗体,单域抗体的分子质量更低,这使其更容易渗透到组织中。同时,由于更容易通过肾脏清除,因此其药代动力学半衰期也更短。此外,由于它们没有可结晶区,因此无法通过补体系统引发细胞毒性。从骆驼和鱼身上发展出来的单域抗体可以与那些完整抗体无法接触到隐藏抗原相结合,比如说酶的活性点位。这一属性被发现源自于他们补体决定区3(CD3)延长的转角,这一特点使之可以渗透至上述点位。单域抗体可以通过用特定抗原激活单峰骆驼、双峰骆驼、羊驼、大羊驼或者鲨鱼的免疫系统,然后分离产生重链抗体的mRNA来取得。通过逆转录和聚合酶链式反应,可以获得一个包含了数百万个单域抗体克隆的基因库。通过诸如噬菌体展示和核糖体展示之类的筛查技术,可以识别出与抗原相结合的克隆。另一种方式是从未经免疫反应刺激的动物身上获取基因库,这种原始基因库通常只包含与期望抗原亲和度低的抗体基因,因此需要施以随机诱变这一额外步骤来提高亲和力。当识别出最有潜力的克隆后,他们的DNA序列会进行一些调整,例如使它们能够稳定于酶。而另一个目标则是人源化,以避免人机体中的免疫反应对抗这种抗体。由于骆驼的VHH片段和人类的VH同源,因此不是问题。最后一步则是将调整过的单域抗体基因转录至大肠杆菌或酿酒酵母等合适的生物体中,以便进行生产。此外,单域抗体还可以通过常见的小鼠或人类丙种免疫球蛋白制作获得,后者拥有四条链。其制作过程与前面的方法类似,包括了从原始的或者免疫激活供体重获取基因库,以及通过展示筛查技术来识别具备特异性的抗体克隆。该方法的一个问题是,普通的IgG互补结合区拥有重链和轻链两个域,由于其脂溶性导致容易形成二聚体。单体化过程通常通过用亲水氨基酸替换疏水氨基酸来达成。但是这一过程通常会导致抗体丧失针对原有抗原的亲和力。如果亲和力在经过这一步骤之后仍然得以保留,即可如前一种方法,通过大肠杆菌、酿酒酵母等生物体来生产。口服的单域抗体已在仔猪上治疗大肠杆菌引起的腹泻的测试上取得了成功,其它的消化道疾病如炎症性肠病和大肠癌,也可能是其潜在应用场景。而针对引起头屑的马拉色菌,也已经制作出与其某一表面蛋白结合的,能在洗涤剂中稳定存在的单域抗体,被用于抗头屑洗发香波。而另一种已在临床试验阶段的ALX-0081单域抗体能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英语:von Willebrand factor)特异结合,用于避免因血栓形成而导致的急性冠脉综合征。2009年9月,在高风险冠状动脉再成形术上展开了2期临床试验。Ablynx公司预期单域抗体可以通过血脑屏障,并且和完整的抗体相比更容易渗透到大型肿瘤当中,因此有可能可以开发出治疗脑肿瘤的药物。
相关
- 角质角质,是蜡聚合物中的一种,是植物表皮两种主要成分中的一种,覆盖了植物与空气接触的表面。另一种聚合物是胶膜,较容易被保存在化石纪录中。角质主要由ω-羟基酸及其衍生物组成,其
- 定向进化定向演化,也成为直生论,是有关生物演化的学说,其基本观点是生物演化按照一定步骤依生物自身能力而向一定方向进行,与外部环境无关。这种观点否认了自然选择的可能。
- 良三世教宗圣良三世(拉丁语:Sanctus Leo PP. III;750年-816年6月12日)于795年12月27日至816年6月12日出任教宗。因为在799年遭到由哈德良一世遗族为核心的权贵们反对,他被迫出亡并向法兰
- 单层柱状上皮单层柱状上皮与单层立方上皮类似,只不过细胞高度较高,且在与基底膜成直角的切面排列。细胞的高度由矮柱状至高柱状不等、乃决定于其所在的位置和/或功能活性的程度。细胞核为
- 仁学《仁学》,谭嗣同撰,共2卷。最早由梁启超在日本东京刊行。1896年底谭嗣同抵南京,开始写《仁学》。《仁学》是一部融合儒、释、道、墨等各家学术的哲学典籍。《仁学》指斥二千年
- 缬沙坦缬沙坦(英语:Valsartan),是一款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抗高血压类药物,该药物使血管紧张素Ⅱ的I型(AT1)受体封闭,血管紧张素Ⅱ血浆浓度升高,刺激未封闭的AT2受体,同时抗衡AT1受体的
- 化脓灸化脓灸,也称作为疤痕灸,属于中医针灸直接灸的一种。是以5mm左右的艾炷放置在体表某些穴位直接烧灼。一般每穴3~9壮,然后贴以膏药。该治疗方法有提高人体免疫力的功能,故也被称为
- 捕食者捕食(英语:Predation,或称猎食或掠食)是生态学中一种生物互动方式,在这种方式中,捕食者会捕食其他的生命,而这些被捕食者则称为猎物。在进食或行动的过程里,捕食者不一定会杀死它们
- 离片椎目离片椎目(Temnospondyli),因为翻译的不同又称离椎螈目、离椎龙目、离椎目,是原始两栖类的重要但极度分化的分类,在石炭纪、二叠纪及三叠纪非常繁盛。当中有部分一直保持原有的生
- 阴道积水阴道积水(英语:Hydrocolpos),是一类由于先天性阴道堵塞(英语:vaginal obstruction)导致的阴道积水。这种障碍通常是由于处女膜闭锁或较少类由于阴道横隔引起。积累液体通常是宫颈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