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报

✍ dations ◷ 2025-02-23 22:05:28 #中华民国大陆时期报纸

《晶报》是一份民国时期的上海报纸,由钱芥尘创刊于1919年3月3日。《晶报》是当时上海著名的小报之一,与晚清小报不同,《晶报》首创三日一刊的发行方式,加之创刊日期为三月三日,遂命名为“晶”。1940年5月,《晶报》停刊。

主编余大雄,对办好《晶报》制定了三条办报方针:大报不肯登的《晶报》敢登;大报不便登的《晶报》愿登;大报不屑登的《晶报》可登。晶报成功的发展,使得其位列“四小金刚”之首,被誉为“小报之王”。

1919年3月3日,《晶报》在《神州日报》副刊《文艺俱乐部》的基础上创刊,随《神州日报》赠送,余大雄任主编。

1922年,《晶报》销量增长到五万多份,就小报而言已相当可观。但实际阅报人数则要大大高于这个数字。

1923年,一篇《晶报》创刊四周年纪念文中称:“本报每期虽尚未能销到十万份,但看本报的,或者不止十万人也未可知。”

1923年10月6日,《晶报》开始推广到苏州,随上海报纸中在苏州销量第一的《新闻报》附送三期,此时《晶报》在上海销数已占了第三名的位置。

1933年11月6日,为庆贺《晶报》改三日刊为日刊,上海市市长吴铁城题词“小报之王”。

1937年八一三事变发生后,受战事等因素的影响缩减为半张,只有两版,第一版为广告版,第二版为文字版。

1937年12月《晶报》不得不提前休刊,“欲利用这个时期,将内部革新一番”。

1938年1月,《晶报》复刊,朱虚白被聘为主笔。

1940年5月,《晶报》停刊。

余大雄摆脱传统小报对于大报的依赖,创造性地将《晶报》从母体分离,同时,他制定了三条办报方针:登大报所不肯登,登大报所不愿登,登大报所不屑登。

与传统大报不同,《晶报》是一份多元化的综合性报纸。从《晶报》前几期的栏目设置就可以发现其内容之丰富,有新闻报道、简短评论、问题探讨、知识介绍、小说笔记、游戏文字,真是五花八门,包罗广泛,初步显现出综合性的特色,其中又以捧妓捧伶的内容尤多。20 年代初期,《晶报》开始尝试内容转向,减少文艺性,增加新闻性,关注的视野从狭窄的娱乐、社会逐渐延展到政治、战事、文化、经济、报界等广阔领域,同时强化独家新闻,加大时评力度。这样丰富的内容也被一向喜欢大量内容的上海人所认可,而这种多元化也被主笔张丹翁形象地成为“大杂烩”。

除了迎合受众广泛的阅读兴趣,余大雄也十分重视新闻在报纸中的比重。由于不能如大报一般在时效性上占得先机,余大雄另辟蹊径,把重心放在独家新闻和大胆披露上。从政界到商界甚至上海滩三大闻人、大报的报道,敢于笔伐权威成为了《晶报》不同于其他报纸的重要特点,也成为了销量稳定的来源。

余大雄作为一个报人,能够主动发掘独家新闻。袁世凯次子袁克文亲身经历了国家沧桑事,加之其文笔出众,才华横溢,余大雄、张丹翁便邀请他撰文揭秘,袁克文应诺写《辛丙秘苑》10万字,但其并无按时交稿的习惯。袁克文是瘾君子,嗜鸦片如命,终日缠榻卧吸,吞云吐雾。余大雄为了拉稿子,常混迹其间。袁氏写字,余为其研磨抻纸,袁氏吸烟,余为其点火奉茶,袁氏聊天,余陪他扯《山海经》,鞍前马后一如侍仆。袁氏高兴时写几段,时断时续。余大雄往往枯坐一两小时,那坐等取稿之窘,一如捧鸡屁股等鸡下蛋。一等袁氏在文末画上句号,余大雄马上叫黄包车赶回报馆发排。

正是凭借余大雄及其团队的创新和努力,晶报在发展初期销量日渐增大,销量一度与执上海报业牛耳的《申报》分庭抗礼。

《晶报》凭借内容丰富,写他人之不敢写而著称,在北洋政府时期通过批判北洋政府赢得了广泛认可,然而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出于对和平的渴望,《晶报》收敛了锋芒,甚至一定程度上维护政府形象,得到了读者的不满,经营状况也江河日下。与此同时,原《立报》主笔朱虚白入主《晶报》,希望能够采用《立报》的经验挽救《晶报》。

复刊之初,《晶报》就设置了言论专栏《晶语》,宣传抗日救亡的政治主张,但这个专栏只存在了四个月就夭折了。1937年11月27日,日军强占了国民党设在上海租界的上海新闻检查所。12月13日,日军又以上海新闻检查所的名义命令各报将稿件小样送该所检查,否则,不得刊载。当时宣传抗日的《立报》、《申报》、《大公报》等报纸拒绝检查。但留存下来的《晶报》面对强大的外来政治军事势力,选择了妥协。1938年4月,《晶报》向公共租界当局履行了登记手续,之后《晶语》专栏被撤销。

此时的《晶报》销量大不如前,为了维持经营,花稿在《晶报》中的比重渐渐增加,虽然销量比起之前有所回升,但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晶报》经营模式的无力,经过几年挣扎后,《晶报》于1940年5月正式停刊。

《晶报》赢得市场除了内容符合市场需求外,营销手段也是重要原因。

与一般报纸发刊不同,《晶报》利用报纸为自己做广告。《晶报》分别于1919年2月23日、 25日、27日和3月1日在《民国日报》和《神州日报》的第一版刊载《<晶报>出版预告》。在出版的前一天即3月2日又在《神州日报》的第一版预告“《晶报》明日出版”。出版当日即3日,在《神州日报》同一版面告知“琳琅满目之《晶报》今日出版”,零售每份洋二分。代派处:上海望平街神州日报馆。出版之后,《晶报》对于自己的推销并没有停歇,5日再次在《申报》第一版推出《<晶报>出版》广告,向读者介绍自己的办报宗旨、名家阵容、栏目设置、出版周期和售价等,以加深读者对《晶报》的了解和记忆。

《晶报》借由纪念刊方式扩大影响。每逢周年纪念,《晶报》都会以此为由与名家约稿,是公关的典范。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晶报》本身也拥有一批具有影响力的作者,同时,通过主编余大雄的游说能力,吸引了更多名家写稿。首先,他向撰稿人们承诺:《晶报》对稿件的内容无所限制,做到最大限度的宽容;其次,一旦这些文字肇祸,《晶报》和余大雄一律承担,决不殃及作者;第三,对于已经去世的作者,《晶报》也不会人走茶凉,反而经常中断发稿计划,以大量篇幅发表悼念文字。通过这一系列有人情味的举措,《晶报》在不支付稿酬的情况下吸引大量名人撰稿。

那时,沪上但凡订报人家,不外乎以《申报》、《新闻报》这两张。而这两份报纸的订费为每月9角。而《晶报》是三日一张的小报,每月报价为1角。那些报贩在上门收《申报》、《新闻报》报费时,就竭力向这两种大报的订户宣传《晶报》好看,报费又便宜。他们在收下订户的1块钱后,那1角的零头就不找回给订户,用这1角钱再帮订户订一份《晶报》。那些订户也不在乎这1角钱,况且可以多看一份报纸,何乐而不为呢?另外,由于报纸的撰稿人知名度都很大,在读者中极有人缘。日子一长大家就愿意订这份报纸。

就在徐志摩逝世后的两三个月里,关于陆小曼的谣言便在上海滩风声四起。造谣者肆意地搬弄陆小曼与其前夫王赓之间的是非,传说两人在徐志摩离世后又偷偷恢复了往来。丈夫新逝,无中生有的谣言又不请自来,陆小曼开始感到寂寞凄凉,痛苦无助。万般无奈下,只好写信向丈夫生前熟悉的报社朋友求助,希图借助媒体的力量恢复自己的清白与宁静。余大雄按照自己一贯的经营原则刊载了这篇求助信,自陆小曼的求助信刊登以后,谣言也便随之慢慢平息了下来,大抵这不得不归功《晶报》的影响力。


相关

  • J05A·B·C·D·G·H·QI·J·L·M·N·P·R·S·VATC代码J05(抗病毒药)是解剖学治疗学及化学分类系统的一个药物分组,这是由世界卫生组织药物统计方法整合中心(The WHO Collaborat
  • 乔治·怀特塞兹乔治·怀特塞兹(英语:George M. Whitesides,1939年8月3日-),出生于美国肯塔基州路易斯维尔,美国化学家,哈佛大学教授,在有机金属化学、纳米技术、超分子组装、核磁共振谱学、物理有机
  • 弗雷德里克·莱因斯弗雷德里克·莱因斯(英语:Frederick Reines,1918年3月16日-1998年8月26日),美国物理学家,加州大学尔湾分校教授,因为对中微子检测的贡献获1995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1918年3月16日,出
  • 玛雅文明玛雅文明(Mayan),是古代分布于今墨西哥东南部、危地马拉、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和伯利兹5个国家的丛林文明。虽然处于新石器时代,惟在天文学、数学、农业、艺术及文字等方面都有极
  • 归正神学加尔文主义(法语、荷兰语:Calvinisme;英语:Calvinism),亦称为归正主义,是16世纪法国与瑞士基督新教宗教改革家约翰·加尔文毕生之主张,以及支持加尔文的其他神学家意见的统称,在不同
  • 足球场足球场就是进行足球比赛的场地。足球场的基本条件是一块长方形的平地,可以是草地、人造草、胶地甚至混凝土地,较简陋的足球场可能只有两边龙门及几条白线,设备较佳的足球场可能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不可移动文物所核定的最高保护级别——即中国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根据2002年10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
  • 水文化水文化是人类创造的与水有关的科学、人文等方面的精神与物质的文化财产。水是人类生活的重要资源,特别是农业需要大量水进行灌溉,人类文明的起源大多都在大河流域,如尼罗河流域
  • 刀鱼刀鱼(学名:),又称凤尾鱼、长颌鲚、刀鲚、江鲚、毛鲚、�(音同“兹”),为辐鳍鱼纲鲱形目鳀科的其中一种,分布于西北太平洋区,包括日本、韩国、中国的黄海与东海等海域,栖息深度可达50米,本
  • 扬·拉什图夫卡扬·拉什图夫卡(Jan Laštůvka)是捷克的一位足球运动员。在场上司职门将。他现在效力于乌克兰足球超级联赛球队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足球俱乐部。他也代表捷克国家足球队参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