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朝

✍ dations ◷ 2025-11-13 22:54:06 #939年建立的国家或政权,965年终结的国家或政权,吴朝,吴王家,越南朝代

吴朝(越南语:Nhà Ngô/茹吳,939年-965年),亦有称作“吴氏自主政权”,越南历史时期之一。在10世纪以前,越南北部(古称交州)长期受中国统治。938年,越南北部(古称交州)豪族吴权击败中国南汉军队,并于隔(939)年称王建政,建立自主政权,是为吴朝。吴朝历经吴权、杨三哥、吴昌岌、吴昌文等君主,其间出现内部权力斗争及各地豪强割据等问题,后更演成“十二使君”之局,吴朝衰亡。后世肯定吴朝在越南争取自主的重要性,但对于它是否可称为越南独立之始则出现争议。

吴朝建政的时间,是在中国统治时代的末期。10世纪以前,越南北部地区(古称交州)长期处于中国内地王朝所辖,到10世纪初,唐朝分裂瓦解,形成五代十国局面,交州豪族乘中国内地纷乱,争取自主权力,历经曲氏家族、杨廷艺等统治当地,交州与岭南地区的割据势力南汉为邻,双方时起冲突。

吴朝的开创者吴权,交州唐林州人士,为当地世家大族。杨廷艺统治时,吴权担任牙将,管治爱州一地,并娶廷艺之女为妻。937年,杨廷艺被部将矫公羡所杀。不久,938年,吴权讨伐矫公羡,公羡向南汉求援。南汉皇帝刘䶮派皇子刘洪操(一作刘弘操)率兵救矫公羡。吴权先杀公羡,然后在白藤江海口(在今越南广安东)部署陷阱,“先于海口多植大杙,锐其首,冒之以铁”,亦即在木椿末端包上铁皮,等到潮涨时派出舟师,引南汉海军船舰到装有大杙的位置,适值潮退,南汉舰队“轹橛者皆覆”,于是“汉兵大败,士卒覆溺者太半”,刘洪操亦死于此役,是为白藤江之战。吴权击退南汉军后,于次年(939年)春自立为王,是为“前吴王”,定都螺城(即古螺,在今东英县)。

吴权在位六年,于945年去世。他身后的吴朝政局并非长治久安。吴权临终时,遗命其子由杨三哥(杨廷艺之子,吴权王后杨氏的兄弟)辅助,但杨三哥却自夺王位,号称“平王”。吴权长子吴昌岌出逃,得茶乡范令公协助躲藏,使杨三哥无法捉拿。吴权第二子吴昌文被三哥收为己子。950年,杨三哥派吴昌文出外讨伐叛乱,吴昌文在途中倒戈,推翻平王,夺回权力。吴昌文及自立为“南晋王”,又于次年派遣人迎接其兄吴昌岌,立为“天策王”,两人同理国事,曾一起征讨华闾洞割据者丁部领。但后来吴昌岌擅威作福,令吴昌文愤而不再参与政事。洮江郡人周泰不服,吴昌文亲征,将之歼灭,但从此“狃胜而骄”。965年,吴昌文在亲征太平唐阮二村时阵亡。

交州虽为自主政权,但其流通的货币,仍以唐代开元通宝、后汉汉元通宝(948年始铸)等为主,到日后的丁朝方独立铸币。

从杨三哥夺位时起,地方上便出现割据势力,及至965年吴昌文战死以后,吴氏朝廷已无力管治全国,吴氏王子吴昌炽(吴昌岌之子)只能据守平桥(有说在今兴安省或清化省),与此同时“群雄竞起,各据郡邑自守”,后世统称这些割据者为“十二使君”。最后,华闾洞割据者丁部领击败各股势力,夺得全国政权。

吴朝自吴权建政后,便草创朝廷架构。据《大越史记全书》载,吴权在939年“始称王”,册立王后,置百官,制朝仪,定服色,这些措施在后世被视为“帝王之规模可见矣”。在地方行政方面,从铭文资料可知,当时有县、村等行政单位,另外还有称为“社”的宗教会社组织,社里有社主、社副、社判官、社务、都监等位号。

有关吴朝领土范围,越南古代地理著作,如阮廌《舆地志》,认为是“北夹两广,南至地哩(越南语:Địa Lý (châu)),凡二千八百里;东接钦州、海门(在中国广西),西界云南,凡一千七百里”。现代学者陶维英则指是在“雒越人后裔的各州,即北部的中游和平原地区以及清化──乂安的中游和平原地区得以行使其权力”。

佛教传入交州后,隋唐时期出现了灭喜派禅宗及无言通禅派等教派,到10世纪的吴朝仍得到流传,并在日后的丁、黎、李各朝受到重视。 至于起源于中国的宗教,在吴朝亦得以流传。据河内慈廉的钟铭资料,吴朝时期有玄、儒二门信众结合,崇信道教的“太始三尊”(即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一同兴造道教设施。道教信徒中还设宗教职位,有高级醮祭人员“高功”一职。

吴朝与中国南汉政权接邻,南汉在白藤江之战被吴权所败后,“遂弃不复攻”,不再争夺交州。虽然如此,但南汉对交州仍有影响力。在慈廉县日早村出土的吴朝铜钟“日早古钟”(948年刻),铭文上使用南汉年号“干和六年”,现代学者据此认为该古钟所属的社,与南汉有一定的关系。法国汉学家苏尔梦指出南汉铸造工艺精湛,“日早古钟”便可能铸造于南汉,或是南汉工匠到交州铸造,反映了双方有着文化交流。

在杨三哥夺权事件后,吴氏家族为求自保,乃向南汉称臣求封,于是在954年,吴昌文(一作吴昌濬)遣使到南汉,称臣入贡及要求册封。这次求封的结果,各种史籍有不同记载,一说南汉答应吴朝要求,并派员出发册封,但途中吴朝又以“海贼为乱,道路不通”为由,终断行程;另一说是南汉封吴昌文为“静海军节度使兼都护”。

在越南,后世视吴朝为越南脱离中国自立的重要时期。封建时代史官黎文休说吴权称王是“我越之正统,庶几乎复续矣”,法属时代越南人士有“我越南复国自主之第一君曰吴王权”、“吴王乘衅起兵,越乃为五岭以南之独立国”等论调。到现代,越南学术机关越南社会科学委员会说它是“堂堂正正的独立王国”。

但吴朝的独立国家地位亦受到质疑。中国学者郭振铎、张笑梅指出,吴朝在吴权时就未曾统一越南,各地均有豪族掌权,吴昌岌、吴昌文时仍有地方割据,吴氏朝廷还需向中国南汉称臣求封以自保,而且吴氏君主并未正式称帝改元,所以难以被视为越南独立国家之始。

鸿庞 → 蜀 → 赵 → 第一次北属 → 征 → 第二次北属 → 前李 → 第三次北属 (唐代起事) → 自主时期 → 吴 → 十二使君 → 丁 → 前黎 → 李 → 陈 → 胡 → 后陈 → 第四次北属 (蓝山起义) → 后黎 → 莫 → 黎中兴 / 北河 / 广南 / 宣光 → 西山 → 阮 → 现代

相关

  • 水稻籼稻 O. s. indica 粳稻 O. s. japonica水稻(学名:Oryza sativa)是草本稻属的一种,也是稻属中作为粮食的最主要最悠久的一种,又称为亚洲型栽培稻,简单来说也可以说是稻。全世界有
  • 波宁顿理查·帕克斯·波宁顿 (1802年10月25日-1828年9月23日)是英国浪漫主义画派的风景画家,是当时英国最有影响力的画家。波宁顿出生于诺丁汉郊区的阿诺德镇,他的父亲曾经担任过狱卒,还
  • 贝尔格拉诺德语贝尔格拉诺德语(德语:Belgranodeutsch)是一种混合德语和西班牙语、用于移居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德国人后代之间语言,尤其通行于布宜诺斯艾利斯的贝尔格拉诺区。这个名称
  • 教育体制改革教育体制改革是一种通常由政府主导,以提升教学水平为目的,通过改变教育方式、管理方式、学校和政府有关部门行政设置及划分方式的一种社会进步。
  • 小豆岛小豆岛(日语:小豆島/しょうどしま Shōdoshima */?)是位于日本濑户内海播磨滩的岛,面积153.30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26公里,为日本第19大、濑户内海内第2大岛。岛上有小豆岛町、土庄
  • 弗雷德里克·怀斯曼弗雷德里克·怀斯曼(英语:Frederick Wiseman,1930年1月1日-)是一位美国纪录片导演和戏剧导演。怀斯曼生于波士顿,母亲和父亲分别为Gertrude Leah (née Kotzen) 和 Jacob Leo Wise
  • 奥拉夫王子山脉奥拉夫王子山脉(英语:Prince Olav Mountains)是南极洲的山脉,位于杜费克海岸,属于毛德王后山脉的一部分,在1911年被挪威探险家罗尔德·阿蒙森发现,现时由南极条约体系管理。坐标:84
  • L·S·斯塔夫里阿诺斯L·S·斯塔夫里阿诺斯(Leften Stavros Stavrianos,1913年2月5日-2004年3月23日),加拿大出生的希腊裔美国历史学家,早年专攻巴尔干史,后致力于全球史观的通史编纂,1971年出版《全球通
  • 福田道生福田道生(1964年2月19日-),日本男性动画师、动画导演、演出家、插画家。出身于静冈县。岩手大学教育学部毕业。大学在学期间参加《少年肯尼亚》动画师招募并合格。其后进入东映
  • 欧内斯特·布洛赫欧内斯特·布洛赫(英语:Ernest Bloch,1880年7月24日-1959年7月15日),犹太血统的瑞士裔美国作曲家,指挥家。布洛赫1880年生于日内瓦的一个犹太家庭。早年在布鲁塞尔音乐学院从伊萨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