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猫(F. margarita)

✍ dations ◷ 2025-10-22 23:45:13 #沙漠猫(<i>F. margarita</i>)

沙漠猫(学名:Felis margarita)是种小型猫科动物,生活在非洲和亚洲的沙漠中。在饲养的情况下可生活13年。

体长大约50厘米,尾长30厘米,成年平均体重大约在2.7公斤左右。头部很宽;耳大而尖。体毛呈沙黄色,身上有淡暗色的条纹,有时基本上看不见。在非洲亚种身上最为明显。尾尖的毛是黑色的,脚掌上的长毛防止皮肤被炎热的沙子灼伤。可以在5至52摄氏度的温度下生存。

沙漠猫只有在交配季节才会群聚在一起。沙漠猫并不像其他猫科动物会将自己的粪便暴露在明显的地方。它们通过在物体上留下抓痕以及留下尿液的方式来进行交流。

它们会发出类似于家猫的叫声,不过也会在发情时发出音调较高且响亮的声音。听觉在种内沟通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沙漠猫发出短促刺耳的叫声与交配活动密切相关。 沙漠猫住在洞穴中,它们会利用狐狸或豪猪遗弃的洞穴,或者是扩大那些由沙鼠或其他啮齿动物挖掘的小型洞穴。洞穴深度约为1.5米,一般在稍微倾斜的地面上挖掘。洞穴通常只有一个入口,但也有观察到两个或三个入口的洞穴。

在冬天,沙漠猫会在白天行动。但是在炎热的季节,它们主要在黄昏或夜间活动。 沙漠猫的移动方式比较特殊:它们将腹部贴近地面快速移动,只会偶尔进行跳跃。沙漠猫可以突然加速,并以每小时30到40公里的速度冲刺。 以色列的一项无线电遥测研究发现,沙漠猫的活动范围很广。一只雄性沙漠猫通常有16平方公里大小的活动范围。沙漠猫在夜间十分活跃,每晚会进行平均5.4公里的狩猎以及移动。它们曾被记录在一夜完成了5-10公里的长距离跋涉。

在黎明降临之前,沙漠猫会在洞穴的出入口采用相同的观察姿势。沙漠猫们之间可以互换所处的洞穴,但是它们不会在白天进行交换。 小型啮齿类动物是它们的主要食物,在非洲,沙漠猫捕食非洲刺毛鼠,沙鼠,长耳跳鼠,以及幼年草兔。

沙漠猫同样捕食包括拟戴胜百灵,漠百灵的小型鸟类,一些昆虫以及爬行动物,如体型小的荒漠巨蜥,须趾蜥,砂鱼蜥,沙丘壁虎,角蝰,沙蝰等。

沙漠猫能够从猎物获取足够的水分,不过在有水源的情况下它们也会饮水。

它们能够很快的挖地来捕食猎物,并且会将猎物埋在沙子里作为储备。

目前确认有6个亚种:

栖息地衰减是沙漠猫面临的主要威胁,人类的定居活动造成了脆弱的干旱生态系统正在迅速退化,尤其是放牧行为对其造成了更加严重的影响。沙漠猫主要猎食的小型哺乳动物需要有足够的植被,然而干旱,荒漠化,自然植被丧失都会让它们的数目发生较大幅度的波动。

沙漠猫的个性适合当宠物却不容易在饲养环境下生存及繁殖(一直有野生沙漠猫被偷抓去当宠物、但饲养他们的温度及湿度必须控制良好才能避免感染)。 沙漠猫也会被绿洲居民所设置的针对狐狸和豺狼的陷阱所杀死。在阿拉伯东南部偶尔会有此种事件的报道。在以色列,沙漠猫受到较大的食肉动物如狼,狞猫的威胁,而那些冒险接近人类聚集地的沙漠猫也会被狗伤害。

Felis margarita已被列入在CITES的附录二中。 阿尔及利亚,伊朗,以色列,哈萨克斯坦,毛里塔尼亚,尼日尔,巴基斯坦和突尼斯禁止狩猎沙漠猫。 埃及,马里,摩洛哥,阿曼,沙特阿拉伯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没有对其进行法律保护。

沙漠猫在以前属于近危物种,在2016年因为其全球估计数目超过了受威胁类别的门槛被重新分级为无危,但是现在并不确定这个数目是否将会衰减。耶路撒冷 Biblical动物园在以色列的阿拉瓦沙漠启动了沙漠猫放归计划。几只被安置在适宜环境中的圈养沙漠猫在进行野外放归后并没有成功生存。

处于圈养条件下的沙漠猫极易感染呼吸系统疾病造成上呼吸道感染,这是成年沙漠猫的主要死因。最常见的疾病是具有传染性的鼻气管炎。因为沙漠猫非常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它们必须被安置在温度与湿度保持稳定的干燥环境内。 2007年,有四只猫崽出生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Al Ain 动物园,成为第一对出生在动物园的沙漠猫。

截止2009年7月,45个全球种群圈养机构已经收纳了200只沙漠猫。到2010年5月为止,29只被安置于美国动物协会认可的十二个机构内的沙漠猫参与了物种生存计划。 2010年1月,Al Ain 动物园宣布沙漠猫的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首次获得成功,有两只小猫通过此种技术诞生。2012年7月,作为欧洲濒危物种计划的一部分,有四只小猫在Ramat Gan 动物园出生。

相关

  • 性的力学人类性行为的力学(mechanics of human sexuality)或性的力学(mechanics of sex),更正式的名称为人类性行为的生物力学(biomechanics of human sexuality),是研究人类性行为有关的力
  • 作曲家作曲家是专门创作音乐的音乐家。在过去,大部分的音乐家都会作曲,但在分工细密的现代社会,作曲家、演奏家甚至指挥家等,已经成为截然不同的音乐家类型。历史上有许多创作的类型,像
  • 城市开放空间城市开放空间(英语:urban open space),又称城市开敞空间,也简称开放空间、开敞空间,系城市规划及法律用语,其定义为于建筑基地内留设可连通道路并供公众通行或休憩之空间,近似于日本
  • 攀枝花市攀枝花市,旧称渡口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川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四川省西南部边缘。市境东面与北面同凉山彝族自治州接壤,西面与云南省丽江市相连,南面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为邻
  • 处女膜处女膜(hymen)又称阴道冠,是一层位于阴道口的膜状组织。处女膜也被视为外阴部的一部分。普遍认为,处女膜并未具有特定的解剖或生理功能。 青少年时期,处女膜的形状相当多变,最常见
  • 无足目无足目(学名:Apoda)是脊索动物门两栖纲的一目,是蚓螈类(Gymnophiona;又称为蚓螈目)现存的演化支(冠群),是两栖动物中看起来最像虫或是蛇的一类。大部分的无足目均栖息于地下,因此无足目
  • 热那亚低气压热那亚低气压是一个存在于阿尔卑斯山南部至热那亚湾、利古里亚海、波河河谷、亚得里亚海北部的低压系统,这类的低压系统在环境之许可下会增强为热带风暴。许多热带低压系统在
  • 世兵制世兵制为魏晋南北朝通行的一种强制部分国民世代当兵的制度,世兵制亦称为军户制或士家制。创立于三国时期,盛于西晋,在东晋南朝时逐渐衰弱,北朝后期,世兵制逐渐为府兵制所取代。所
  • 中国鸟龙中国鸟龙属(属名:Sinornithosaurus,意为“中国的鸟蜥蜴”),是种驰龙科的有羽毛恐龙,化石发现于中国的义县组,年代为下白垩纪的中巴列姆阶。中国鸟龙是第五个发现的有羽毛恐龙,并且在
  • headache头痛,又叫头疼(英语:headache),是一种在头部、颈部或肩膊以上位置发生的局部疼痛。许多头部和颈部问题的症状都是头痛。头痛表现种类繁多,可能是偏头痛、紧缩型头痛(英语:tension-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