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田野

✍ dations ◷ 2025-08-24 03:21:08 #春日田野

春日田野(荷兰语:Lentetuin)又名纽南的牧师花园(荷兰语:De pastorie in Nuenen)、春天里的纽南牧师花园(荷兰语:De pastorie in Nuenen in het voorjaar),是荷兰画家文森特·梵高于1884年创作的油画,画作内容是荷兰小镇尼厄嫩的风景。梵高在1883至1885年期间曾在此居住。2020年3月30日,春日田野在拉伦辛厄尔博物馆失窃,当时这幅油画正被格罗宁根博物馆外借给拉伦辛厄尔博物馆。


2020年3月30日,在梵高167周年诞辰当天,《春日田野》在北荷兰拉伦的拉伦辛厄尔博物馆失窃。这幅画是从格罗宁根博物馆外借展览的借来的。在盗窃发生时,博物馆因严重特殊传染性肺炎疫情而对关闭。.警方称,凌晨3点15分左右,小偷或小偷用大锤砸碎了玻璃门,并在执法部门响应警报前离开。博物馆馆长扬·鲁道夫·德·洛姆(Jan Rudolph de Lorm)表示说:“这件事发生了,我感到震惊和难以置信的愤怒。”

6 月,《春日田野》画作的照片连同5月30日的《纽约时报》副本被发送给侦探亚瑟·布兰德调查。布兰德将此与2002 年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馆的两幅画作失窃进行了比较。格罗尼格博物馆馆长安德烈亚斯·布吕姆(Andreas Blühm)表示他很高兴这幅画仍然存在,并相信这些照片是真实的。自 1988年以来,已有28幅梵高画作在荷兰被盗,但均已找回。


2021年4月上旬,荷兰警方在乌特勒支的巴恩逮捕了一名男子,他涉嫌盗窃《春日田野》,弗兰斯·哈尔斯的《两个大笑的男孩,拿着一杯啤酒(英语:Two_Laughing_Boys_with_a_Mug_of_Beer)》两幅作品,截止2022年7月日。这两幅画都没有被找回。

布兰德告诉记者,在押人员可能不知道作品的位置,因为“被盗的艺术品经常被犯罪团伙迅速转移”。 根据未具名的消息来源,在德国之声和卫报发表的文章中,《春日田野》的价值估计为 500 万英镑 。9月24日,该男子因盗窃罪被判入狱八年。


相关

  • 投射投射(英语:projection)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一个人下意识地否认自身不良的思绪、动机、欲望、或情感,而将其赋予外部世界,通常是其他人。因此,投射包含想象。这种行为的一个例子可能
  • 锡兰象锡兰象(学名:)又名斯里兰卡象,是体型最大的亚洲象亚种,也是亚洲象的指名亚种。锡兰象是食草动物,它主要食草,叶,树皮,掉落在地上的果实、棕榈叶(如椰树树叶)。长大后每日需要吃大约 200
  • 志锐《庚子辛亥忠烈像赞》之志锐像志锐(1852年-1911年),字伯愚,一字公颖,斋号廓轩,署名穷塞主人,清朝政治人物,他他拉氏,满洲正红旗人,陕甘总督裕泰之孙。进士出身,官至伊犁将军,辛亥革命时被
  • 马丁·安格哈马丁·安格哈(Martin Yves Angha-Lötscher),生于1994年1月22日,是瑞士足球运动员,司职中后卫。现于荷甲球队幸运薛达效力。马丁·安格哈是阿森纳的青训和学徒球员。加盟阿森纳
  • 2012年亚洲职棒大赛2012年亚洲职棒大赛(Asia Series 2012),是于2012年11月8日至11日在韩国釜山举办的一场亚洲职业棒球赛事。本次赛事获得了韩国CJ希杰集团旗下CJ E&M Netmarble赞助,以其出产的游
  • 泰伦·科宾泰伦·肯尼迪·科宾(英语:Tyrone Kennedy Corbin,1962年12月31日-),生于南卡罗来那州哥伦比亚,曾任犹他爵士和萨克拉门托国王队主教练。1981年至1985年间,就读于帝博大学,并加入篮球
  • 欧拉方程 (流体动力学)在流体动力学中,欧拉方程是一组支配无黏性流体运动的方程,以莱昂哈德·欧拉命名。方程组各方程分别代表质量守恒(连续性)、动量守恒及能量守恒,对应零黏性及无热传导项的纳维-斯托
  • 滨海大学滨海大学,全名为滨海-珍珠海岸大学(法语:Université du Littoral-Côte-d'Opale),音译为"利多拉尔大学",是法国的一所公立综合性大学,于1991年成立,总部位于法国北部的敦刻尔克,隶属
  • 梅平高速公路梅平高速公路是广东省的一条高速公路,省高速编号为S66,起点位于梅州市,终点位于平远县,全长33.356公里,于2015年9月29日开工,2019年8月30日通车。
  • 共时性共时性(德语:Synchronizität,英语:synchronicity,又译同时性、同步性),是瑞士心理学家荣格1920年代提出的一个概念,内涵包括了“有意义的巧合”,用于表示在没有因果关系的情况下出现的事件之间看似有有意义的关联。荣格在他的事业历程中为这个概念下了几种不同的定义,如“非因果性原理”、“有意义的巧合”以及“非因果性平行”。荣格认为,这些表面上无因果关系的事件之间有着非因果性、有意义的联系,这些联系常取决于人的主观经验。荣格提出这一概念的时期可以追溯到1920年代,但是他在1951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