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失调

✍ dations ◷ 2025-09-03 04:45:18 #认知失调
认知失调(英语:Cognitive dissonance)是一个心理学上的名词,描述在同一时间有着两种相矛盾的想法,因而产生了一种不甚舒适的紧张状态,后续为了改善紧张状态而改变自身行为或想法,使自己相信理念与行为间没有冲突。如时薪过低劳累而相信自己热爱工作、被众人指责是因为自己的错误,内心感到愧疚不愿承认而故作轻松、对遭严酷考验而进入的团体更有归属感,都是认知失调的作用案例。更精确一点来说,是两种认知中所产生的一种不相容的感觉,这里的“认知”指的是任何一种知识的型式,包含看法、情绪、信仰,以及行为等。认知失调理论是费斯汀格在1957年的《认知失调论》一书中提出,只要个人发现到有两个认知彼此不能调和一致时,就会感觉到心理冲突。因冲突而引起的紧张不安,转而形成一种内在动机作用,促使个人放弃或改变认知之一,而迁就另一认知,藉以消除冲突,恢复调和一致的心态。社会心理学家利昂·费斯廷格在1956年首次于其著作《当预言失灵》中提出了此一理论,其观察幽浮末日教派的成员们对这种反直觉信仰的坚持,以及其领导人的预言失败后,改信人数的增加。因为地球灭亡的预言失败,“预期落空”增加了认知间的失调,结果使得大多数没有心理准备的成员们,为了减缓此一认知失调带来的紧张感而改去接受新的预言;亦即,外星人已经因为他们而饶恕了这个星球。已有一些实验方法被用来证明认知失调,其为:在费斯廷格与美瑞尔·卡尔史密斯1959年的一个经典实验中,学生们被要求进行繁琐且无意义的工作,包括把书翻转四分之一圈,以及另一个,把汤匙放在盘子上,清空盘子,再把盘子放满汤匙,如此不断地重复。参加这个实验的人都很消极地反复这些工作。过了一段时间后,学生们会被告知实验已经结束,他们可以离开了。这是诱导性的服从的研究的一个例子。不过,实验者随后向实验对象做了一个小小的请求。即他们被告知某位必要的研究助理无法进行这个实验,而这位参加者被要求去代为说服另一位接受实验者(此人实际上是知情者)这项刚刚才被完成的单调的,无聊的工作其实是有趣的且吸引人的。某些参加者受雇以20元的代价,另一组则是1元,而对照组不能被要求去执行此任务。当之后被要求去评价拔钉子工作时,那些在1元组的人比起其他在20元组以及对照组之评价显得更加地肯定。这被Festinger和Carlsmith解释成为认知失调的证明。实验者理论化了人们在感受到介于矛盾认知的不一致“我告诉某人这项工作是有趣的,而实际上我却发现它是无聊的”。 当只被给予1元时,学生们被强迫内在化他们被诱导表现而产生的态度,因为他们没有其他正当的理由。那些在20元组的情况中,这种认知失调是有争议的,因为此行为有着一个外在正当的理由。行为内在化是唯一一个方式去解释受试者对于此任务的评价。这项研究已经在之后被重新试验过。现今相信的理论是有一个冲突介于认知当中即“我不是一个说谎者,但我却说了谎”。 因此,这事实已经被带向靠近谎言一步了,更可以说,即此任务评价往上升了。研究者更进一步地推测只有1元组的受测者面临“没有足够动机解释这种行为”以致于产生“认知失调”的境况,所以当他们被要求对于这些任务而说谎,他们借由改变他们的态度以寻求抒发“认知失调”带来的紧张不适感.这种过程让受测者真正地相信这些工作是有趣的.此理论多用于心理学领域,来解释个人态度改变与否。如果个人的态度和行为两者协调时,态度不会改变;两者失调时,态度就可能会改变。 例如:显然,人在很多社会场合中,其态度改变与否与个人维持面子与自尊有关。而且,当个人态度改变或维持不变时,为了保持心理上认知一致,个人常对自己的作为提出辩解。此理论对于人类的认知有三个基本假设:认知失谐的强弱程度取决于所有涉及的失谐认知的数量,与协调认知元素的数量之比率,以及这些认知元素对个人的重要性。对个人越重要,而且失谐认知元素的数量越大,认知失谐程度也越大。

相关

  • LCCN美国国会图书馆控制号(英语:Library of Congress Control Number,简称LCCN)是美国国会图书馆用于图书记录、编码和查询的序列号。每一本书籍都有相对应的控制号。该号码与书籍内
  • HCT血细胞比容(德语:Hämatokrit,英语:hematocrit 源于希腊语:αιματοκρίτης,简写 HCT / Ht)又称血比容、红血球容积比、血容比,旧名红细胞压积(packed cell volume,简写PCV)指
  • 蛋白质A蛋白质A(英语:Protein A)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面上发现的一种表面蛋白,大小约为42 kDa。该蛋白由 spa 基因转译而成,并由DNA的拓朴结构、包内渗透压,以及一个名为ArlS-ArlR的双单元
  • 川流在字体排印学中,川流(英语:river,或英语:river of white)是采用印欧语言之书写系统的文段在排印的过程中出现的“裂缝”,由碰巧在纵向上排列到一起的空格所组成,可能在多种情况下出
  • 惠施惠施(约前370年-前310年),尊称惠子,是中国战国时期的一位名家代表人物、辩客和哲学家。惠施是宋国人,但他最主要的行政地区是魏国,惠施是合纵抗秦的最主要的组织人和支持者。他主张
  • 搅拌棒搅拌棒,为一种化学实验设备,通常以玻璃或塑料制成。主要用于搅拌以加速化学实验中的溶解作用或使溶液混合均匀,过滤时引流,点测pH,蒸发时搅拌,引燃红磷等。
  • 奏鸣曲奏鸣曲(Sonata)是种乐器音乐的写作方式,此字汇源自拉丁文的sonare,即发出声响。在古典音乐史上,此种曲式随着各个乐派的风格不同也有着不同的发展。奏鸣曲的曲式从古典乐派时期开
  • 引产引产(英语:Labor induction),当继续怀孕对母亲或胎儿的危险性大于让娩出时,医生会考虑使用的人工引导生产方法。引产方法施行的前提是子宫颈成熟(cervical ripening),子宫颈的状况不
  • 三观三观可以指:
  • 认领认领系指生父承认非婚生子女为自己亲生子女者,被认领之非婚生子女即因认领取得其生父之婚生子女之法律地位。由于生母与子女之间可藉分娩之事实确定真实血缘联络,故子女毋须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