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味剂

✍ dations ◷ 2025-04-24 23:53:38 #甜味剂
甜味剂,也有称作甘味剂、甘味料的,泛指食品赋予食品甜味的食品添加剂。根据《食品添加剂手册》描述:甜味剂(Sweeteners)是指赋予食品或饲料以甜味,提高食品品质,满足人们对食品需求的食物添加剂。蔗糖、果糖、和淀粉糖,在台湾不列为食品添加剂,视为食品原料。代糖、糖替代品是低热量的甜味剂,常添加到需要减少热量的食物中。除了注意热量的减肥人士外,代糖亦带给糖尿病患者很大的便利性。天然甜味剂按化学结构分为:单糖、双糖、寡糖/低聚糖、糖醇、糖蛋白、皂素/糖苷/糖甙、肽。口感较接近糖,相对甜度低于蔗糖,能预防龋齿,不会引起血糖升高,因不易代谢、容易在肠壁积累,易造成渗透性腹泻。口感不接近糖,作用时间长,味觉留下余韵可持续很长时间,相对甜度高于蔗糖数十至数千倍,部分有混淆味觉的作用。口感不接近糖,作用时间长,味觉留下余韵可持续很长时间,相对甜度高于蔗糖数十至数千倍。亦有蔗糖、葡萄糖、乳糖、异麦芽酮糖等。以及糖精钠盐(Saccharin Sodium)、醋磺内酯钾(Acesulfame potassium)等。甜味剂按照能量高低可分为营养型甜味剂和非营养型甜味剂,通常所说的无糖的或低糖的甜味饮料中使用的就是非营养型甜味剂,这类甜味剂不提供或很少提供热量,只提供甜味。依照GB 2760-2011《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允许在食品中使用的非营养型甜味剂有:统计数据显示,经常食用人造甜味剂的群体,明显的有较高的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心血管肿瘤、代谢症候群等疾病风险。不过有些统计则认为,是肥胖人士及患病者才经常食用人造甜味剂(人变胖、变不健康才增加代糖使用量),只要考虑这些人本身面临的风险,可以发现,对高风险族群来说,人造甜味剂还是比精致糖更好的选择。但也有一些理论认为当人体感觉到甜味时,就会期待有相应的能量吸收,若是没有,反而会扰乱人体,造成脂肪囤积、食量增加、增加糖尿病风险等有害副作用。

相关

  • 发热性癫痫热性痉挛(febrile convulsion),又称作又称作发烧性抽搐、热性抽搐、热性惊厥、热性全身痉挛,是一种癫痫性发作(英语:epileptic seizure),伴有体温升高的症状但是并无任何潜在的健康
  • 死光死光(英语:Death Ray),亦作杀人光线(日语:さつじんこうせん)或死亡射线。在一种理论物理学上,利用粒子束或电磁波(包括光)为基础的武器,其高峰研究期位于1920年代到1930年代。当中以尼
  • ICD-9编码列表 (800–999)Template:FracturesTemplate:Nonmusculoskeletal injuries of head, neck, and thorax Template:Chest trauma Template:Nonmusculoskeletal injuries of abdomen and pelvi
  • 撒哈拉撒哈拉沙漠(阿拉伯语:الصحراء الكبرى‎,aṣ-Ṣaḥrāʾ al-Kubrā ,“大沙漠”)是世界最热的荒漠,亦是世界第三大荒漠,仅次于南极和北极,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其
  • Nd4f4 6s22, 8, 18, 22, 8, 2蒸气压第一:533.1 kJ·mol−1 第二:1040 kJ·mol−1 第三:2130 kJ·mol主条目:钕的同位素钕(旧译作釢、鋖)是化学元素,化学符号是Nd,原子序数是60,属于
  • 无神论者的赌注对宗教的批评 · 自由思想反教权主义 · 反宗教虚构宗教无神论者的赌注,因迈克尔·马丁(英语:Michael Martin (philosopher))发表在他1990年出版的书《无神论:哲学的正信》中而
  • 中世纪饮食中世纪饮食文化泛指欧洲中世纪(从5世纪到16世纪)的饮食习惯、烹调方法和餐桌礼仪,这套饮食文化跨越近千年,涵盖严寒的北欧和酷热的地中海,屡经转变和更替,成为今日欧洲菜系的基础
  • 《细胞》《细胞》(Cell)为一份同行评审科学期刊,主要发表生命科学领域中的最新研究发现。《细胞》刊登过许多重大的生命科学研究进展,与《自然》和《科学》并列,是全世界最权威的学术杂志
  • 异体字表《异体字表》(variant character table)是中华民国教育部编制之异体字字表,位列《常用国字标准字体表》、《次常用国字标准字体表》和《罕用字体表》之后,简称“丁表”。最新
  • 责任医疗事故(英语:medical malpractice;也称为医疗失当或医疗疏失),是一法律诉讼原因,泛指医疗院所与医疗从业人员,在对病患提供医疗服务时,出现不当或怠忽的专业医疗行为过失(失当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