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毒蛇
✍ dations ◷ 2025-08-08 03:12:51 #毒蛇
毒蛇是指所有能分泌特殊毒液的蛇类。蛇毒一般是以蛋白质为主的复合物质,平常贮存在颅腔内的毒素腺中。所有毒蛇体内的毒素腺都会透过体内的管道,把毒素传送到上颚的空心牙齿中。几乎所有蛇毒都蕴含“玻璃酸酶”,这是一种会令毒素迅速扩散的酶素。目前所有毒蛇的毒素成分,主要可分为细胞毒素(如出血毒素)、神经毒素及肌肉毒素(亦有混合型的毒素),这些毒素会直接攻击生物的神经系统及肌肉系统,亦可能导致呼吸系统障碍、肌能麻痹,最终令生物死亡。毒蛇多拥有前列管沟尖牙,能让毒囊中的毒液透过空心的沟牙流出,有效地向生物注射毒素。可分为神经性毒蛇、出血性毒蛇。神经性毒蛇是指毒液属于神经毒素的毒蛇,这类毒蛇毒牙很短,被咬后伤口不痛不肿且会疲倦,严重时可能也会致命,常见的神经性毒蛇有雨伞节、眼镜蛇。出血性毒蛇是指毒性属于出血性的毒蛇,这类毒蛇毒牙长,被咬后毒液会破坏血小板,伤口血液会无法凝固局部肿胀、疼痛、出血或起水泡,虽然神经性毒蛇普遍在LD50测试中结果更低,但出血性毒蛇的毒液比神经性毒蛇的所引致的后遗症更严重,经常导致肢体坏死、需要截肢的情况,这种常见的有百步蛇、龟壳花、青竹丝。而锁链蛇则是以出血毒为主亦有神经毒症状。世界上的毒蛇大多为人类所忌惮,而不少人会以毒蛇的毒性来评定其危险性,但这并非绝对,一种毒蛇对人类的威胁性是要根据很多因素来评定的,除毒素威力外,也要考虑输毒量的多寡、咬击意愿、性情态度、与人类接触的频密程度等因素。例如锯鳞蝰、锁蛇等的毒性虽不及内陆太攀蛇,但却因分布地广泛且接近民居而比内陆太攀蛇造成更多的蛇伤个案。关于蛇的毒性排名,目前有很多种说法,但很难有一个准确。LD50是最常用来测试蛇毒毒性的方法,其主要是用白鼠来做实验,因此测试结果并不一定能绝对反映该品种的毒液对人类的影响,有些品种可能对鼠类的影响很大,但对人类却是另一回事; 再者,很多数据也在不断地改变。不过,LD50是目前世上最被公认的测试方法之一,其可作为一个参考。治疗及对抗体内蛇毒的最佳方法,一般是注射针对每种毒蛇毒素而特制的血清,以平衡或阻止毒素在人类体内所产生的各种负面效果。但目前并不是每种毒蛇都有其专属的疗毒血清存在。至于其他的蛇类,如蚺科和蟒科,本身没有毒性,然而它们长而锋利的牙齿能刺破皮肤,令口中的细菌进入动物体内,从而引致疾病。在已知的超过600种有毒动物中,有四分之一是蛇类。以下列出了一些主要的毒蛇。
相关
- 多态性多态性(英语:polymorphism)在生物学中是指一个物种的同一种群中存在两种或多种明显不同的表型。多态性必须同一时间在同一栖息地中出现。多态性是自然界中的常见现象,与生物多样
- 嗜碱性粒细胞嗜鹼性球或嗜鹼性粒細胞(英语:Basophil 或 Basophilic granulocyte)是一种最少见的粒细胞,约占循环系统中白细胞的0.5%至1%,得名自其可以被碱性的染料染上色的特性,是许多免疫反应
- 细胞周期细胞周期(英语:cell cycle),是指能持续分裂的真核细胞从一次有丝分裂结束后生长,再到下一次分裂结束的循环过程。细胞周期的长短反映了细胞所处状态,这是一个细胞物质积累与细胞分
- 裸藻裸藻纲(Euglenophyceae)在生物分类学上是眼虫门(Euglenophyta)下的一个纲。医学导航: 原虫感染变形虫, 古虫, 囊泡虫 (结构)变形虫, 古虫, 囊泡藻变形虫, 古虫, 囊泡藻
- 肾积脓肾积脓(Pyonephrosis、脓性肾病、脓肾、<希腊语:"pyon"(膿)+ "nephros"(腎)>)是肾脏集合管系统(Connecting tubule)的感染。脓液聚集在肾盂(Renal pelvis)所引起的肾胀。它可
- 非酒精性脂肪肝脂肪肝(英语:fatty liver disease,简写FLD),又叫肝积脂病或肝性肥胖症,是可逆转的病情。大甘油三酸酯脂肪液泡通过脂肪变性(steatosis)积累在肝细胞(Hepatocyte)。这是用鹅制作鹅肝(法
- 北极大陆北极大陆(Arctica)是个远古大陆,形成于约25亿年前的新太古代,由现今的西伯利亚与加拿大地盾所构成,位置相当于现今的北极地区。北极大陆后来先后成为大西洋大陆、妮娜大陆的一部
- 贝克曼重排贝克曼重排反应(Beckmann rearrangement)是一个由酸催化的重排反应,反应物肟在酸的催化作用下重排为酰胺。若起始物为环肟,产物则为内酰胺。此反应是由德国化学家恩斯特·奥托·
- 雪盲症雪盲症是一种由于眼睛视网膜受到强光刺激引起暂时性失明的一种症状。雪地对日光的反射率极高,可达到将近95%,直视雪地正如同直视阳光,由于这种症状常在登高山、雪地和极地探险
- 股疝股疝是一种腹外疝,是指腹腔内的器官或组织连同腹膜壁层形成的疝囊通过股环经股管向卵圆窝突出。其发病率约占腹外疝的3~5%,多见于中老年妇女。根据传统定义,股疝不属于腹股沟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