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冰洋

✍ dations ◷ 2025-11-21 01:26:11 #北冰洋
北冰洋(英语:Arctic Ocean)又称北极海、北大洋,北极洋,位于北极圈内,大致以北极点为中心。北冰洋是世界五大洋中最小最浅的。面积1405.6万平方公里,约占世界大洋面积的3.6%。平均深度1200-1300米,为世界大洋平均深度的三分之一。最深处为南森海盆,深度为5450米。国际海道测量组织将北冰洋视为洋,不过一些海洋学家称之为“北极陆间海”或是“北极海”,分类为陆间海或是大西洋的河口湾。北冰洋有巴伦支海、波弗特海、楚克奇海、东西伯利亚海、格陵兰海、哈得逊湾、哈得逊海峡、喀拉海、拉普捷夫海、白海和巴芬湾等边缘海和陆间海。洋面上有长年不化的冰层,占北冰洋面积的三分之二,厚度多在2-4米左右。中央的海冰已持续存在300万年,是永久性的海冰。水温大部分时间在0℃以下。当海水向南流进大西洋时,瓦解的冰山就随之流入大西洋,给航运带来威胁。1912年4月15日,泰坦尼克号客轮就是撞到漂流的冰山而沉没的,造成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北冰洋岛屿很多,数目仅次于太平洋,面积达400万平方公里。主要岛屿有格陵兰岛、斯瓦尔巴群岛、北极群岛等。在欧洲历史上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北极地区大部分都是未探明的,那里的地理情况也都是依据推测。公元前325年,来自马赛的皮西亚斯曾经记录过向北前往他所称的“图勒”的地方的一次旅行,在那里太阳每天仅仅落下3个小时,水被一种冻结的物质所取代,“在其中,人既不能行走也不能航行”。他说描述的零散的海冰,可能是现今所知的“极小冰山”或“较小冰山”。他的“图勒”可能是挪威,也有可能是法罗群岛或设德兰群岛。早期的地图学家不是很确定是否应该将北极区域画为陆地(比如约翰内斯·鲁伊希的1507年地图,或杰拉杜斯·麦卡托的1595年地图)还是水域(比如马丁·瓦尔德泽米勒的1507年世界地图)。欧洲商人热切的渴望有一条到达“契丹”(即中国)的北方通道,使得地图在北极区域多画为水域。到了1723年,制图家们(比如约翰·霍曼(英语:Johann Homann))将地图的北面边缘标为广阔的海洋。在这一时期,极少数深入北极圈的探险仅仅发现了几个小岛,比如新地岛(11世纪)和斯匹次卑尔根岛(1596年)。即使这些岛被浮冰所包围,但他们的北面边界仍不是很清楚。航海图制作者通常比那些充满幻想的地图学家更保守些,他们倾向于将这个区域留作空白,仅仅勾勒出断断续续的已知海岸线。直到1933年,最后一片被探索的北极岛屿——北地群岛被纳入苏联版图。缺乏对漂浮冰垒的北面的了解使得猜测很多。在英国以及其他一些欧洲国家,有关“开放的极地海洋”的传说一直流传。长时间担任过英国海军部二秘的约翰·巴洛(英语:Sir John Barrow, 1st Baronet)在1818至1845年间一直在促进探险活动(英语:Arctic exploration)以搜寻这一海洋。2006年9月20日,欧洲环境卫星发回的图片显示,欧洲北部至北冰洋一带的永冻冰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松动融化。2012年8月27日,美国国家冰雪数据中心显示在8月26日的卫星观测,北冰洋的海冰面积已经缩减至只有410万平方公里,北冰洋夏季的海冰量已减少超过百分之四十。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科学家科米索(Joey Comiso)表示,2012年北极的夏天气温未见出现不寻常高温,北冰洋夏季的溶冰量更令人惊讶。冰雪数据研究中心指出,此现象是长期气候暖化的强烈信号,不少科学家均预测2020年至2030年可能会出现夏季北冰洋彻底无冰的情况。北冰洋形状似椭圆形,沿着短轴方向,有一系列长条形的海岭;主要有三条:靠亚欧大陆一侧的为欧亚海盆,深约4千米,最深处在斯瓦尔巴群岛以北(北冰洋最深处);靠北美洲一侧为加拿大海盆。很多海底峡谷分割着北冰洋大陆边缘,最大的斯瓦太亚·安娜峡谷,位于喀拉海北部,长度超过500公里。北冰洋海底大陆架很广阔,面积约440万平方公里,占北冰洋面积的1/3,深海区在大洋中所占的比例很小。在亚欧大陆以北,大陆架从海岸一直延伸约1000公里,最宽处可达1200多公里;在阿拉斯加以北,大陆架比较窄,只有20多公里。北冰洋处高纬区,得到的太阳辐射少,加上夏季冰雪融化消耗大量热量,所以气温比地球上其他区域低。冬季极夜期长179天,冷月份(1~3月)平均气温约为-40℃,近海区为-30℃,最低温度为-53℃。夏季极昼期长180天,暖月份(7~8月)平均气温在极地附近为0℃,沿岸地区为7℃。云雾天多是北冰洋夏季典型的天气;疾风很少,月平均风速为4.5米/秒。暴风雪容易发生在边缘地区,尤其在冷暖气团交汇处。反气旋控制着北极上空,冬天在西伯利亚上空发展为强大的反气旋中心,在西伯利亚和极地反气旋之间,形成了由西向东延伸的低压槽,把从大西洋的暖湿空气带到北冰洋;同时大西洋暖流的延伸,北极的寒冷气候有所缓和;所以北半球的冷源不在极地,而在亚洲的维尔霍扬斯克。在北冰洋沿岸有许多的港口及港湾。美国的阿拉斯加邻近北冰洋,主要港口有巴罗(71°17′44″N 156°45′59″W / 71.29556°N 156.76639°W / 71.29556; -156.76639 (Barrow))及普拉德霍湾(英语:Prudhoe Bay, Alaska)(70°19′32″N 148°42′41″W / 70.32556°N 148.71139°W / 70.32556; -148.71139 (Prudhoe))。在加拿大船只会停靠在曼尼托巴的丘吉尔市(英语:Churchill, Manitoba)(丘吉尔港(英语:Port of Churchill), 58°46′28″N 094°11′37″W / 58.77444°N 94.19361°W / 58.77444; -94.19361 (Port of Churchill)),努纳福特的努纳福特(73°04′08″N 084°32′57″W / 73.06889°N 84.54917°W / 73.06889; -84.54917 (Nanisivik Naval Facility)),西北地区的图克托亚图克(69°26′34″N 133°01′52″W / 69.44278°N 133.03111°W / 69.44278; -133.03111 (Tuktoyaktuk))或因纽维克 (68°21′42″N 133°43′50″W / 68.36167°N 133.73056°W / 68.36167; -133.73056 (Inuvik))。格陵兰的主要港口是努克(努克港,64°10′15″N 051°43′15″W / 64.17083°N 51.72083°W / 64.17083; -51.72083 (Nuuk Port and Harbour))。挪威本土中的港口有希尔克内斯(69°43′37″N 030°02′44″E / 69.72694°N 30.04556°E / 69.72694; 30.04556 (Kirkenes))及瓦尔德 (70°22′14″N 031°06′27″E / 70.37056°N 31.10750°E / 70.37056; 31.10750 (Vardø))。在弗拉姆海峡对面的斯瓦巴群岛也有朗伊尔城(78°13′12″N 15°39′00″E / 78.22000°N 15.65000°E / 78.22000; 15.65000 (Longyearbyen))。俄罗斯在北冰洋的不同海域中也有许多的港口:北冰洋的濒危物种有海象及鲸,此地方的生态系很脆弱,变化很慢,因此要从破坏中复原也很缓慢。狮鬃水母在北冰洋水的数量很多,条纹锦鳚是锦鳚科中唯一生存在海中的物种。北冰洋除了浮游植物以外,其他的植物很少。浮游植物是海洋中重要的一部分,在北冰洋的数量相当多,也提供了河流及太平洋和大西洋上洋流中的养份。在夏天时,白天会持续约半年,因此浮游植物可以长期进行光合作用,可以快速的繁殖,不过在冬天也会有半年没有阳光,因此浮游植物很难获取到足够的阳光。矿藏、天然气、鱼及夏季航道也会出现在北极海。美国、俄国、加拿大、丹麦、挪威均在北极海的不少部分声称拥有领土,各国屡就北极控制权发生争议。但没有国家可证明其大陆架伸延到北极,国际法规定北极不属于任何国家。2007年8月2日俄罗斯北冰洋勘探小组周四乘小型潜艇,将装有俄罗斯国旗的容器,放到北冰洋底宣示主权。2007年8月11日加拿大宣称将会在北极兴建两座军事设施,以宣示加国在北极的主权。次日,丹麦派遣一支由科学家组成的探险队前往北极冰层,展开历时1个月的考察任务,以寻找有关丹麦拥有北极地区主权的证据。北冰洋的冰正在渐渐减少,多年来在北极上空的臭氧层也有季节性的破洞。北冰洋冰的减少会使地球的反照率下降,可能在全球暖化上有正回授的效应。研究发现北冰洋在2040年时会完全没有浮冰,是人类历史中头一次出现这样的情形。北冰洋温度的提高会造成大量的融冰水进入北冰洋,也许会破坏全球的温盐环流,可能会造成全球气候的严重影响。若北冰洋浮冰减少及海平面上升到一定程度,在水域上的气旋(例如2012北极大气旋(英语:Great Arctic Cyclone of 2012))效应会变大,海水也可能会破坏河岸上的植物(例如马更些河的三角洲),风暴潮也会更强烈。其他的环境议题和北冰洋的放射性污染有关,例如俄罗斯卡拉海的放射性废料及冷战时在新地岛的核试验等。此外,2012年夏天时壳牌石油计划在楚科奇海和博福特探戡原油,环境组织为了保护附近居民及野生动物,以及北冰洋的溢油事件提出诉讼。亚洲东亚 · 东南亚 · 南亚 · 中亚 · 西亚/西南亚 · 北亚/西伯利亚  · 东北亚 其他:近东 · 中东 · 远东 · 东亚岛弧 · 东印度 · 印度次大陆非洲文化地理:阿拉伯非洲 · 黑非洲(拉丁非洲) 自然地理:北部非洲/撒哈拉以北非洲 · 撒哈拉以南非洲(东部非洲 · 中部非洲 · 西部非洲 · 南部非洲) 其他:东北非洲、西北非洲、大中东地区欧洲自然地理:东欧 · 西欧 · 南欧 · 北欧 · 中欧其他:东南欧/巴尔干地区 · 欧俄美洲自然地理:北美洲 · 南美洲政治地理:北美 · 拉丁美洲(中美(中美洲 · 加勒比地区) · 南美)文化地理:盎格鲁美洲/英语美洲 · 拉丁美洲(伊比利亚美洲 · 西班牙语美洲) · 中部美洲大洋洲澳洲:澳大利亚澳大拉西亚 · 美拉尼西亚 · 密克罗尼西亚 · 波利尼西亚极地北极地方 · 南极洲/南极地方其他环太平洋地区/亚太地区 · 独立国家联合体地区 · 阿拉伯地区 · 环地中海地区 · 高加索地区大洋世界大洋  · 太平洋 · 大西洋 · 印度洋 · 北冰洋 · 南冰洋气候区热带:热带雨林 · 热带莽原 · 热带草原 · 热带沙漠 · 热带季风 亚热带:副热带湿润/夏雨型暖湿 · 副热带季风 温带:温带海洋性 · 温带大陆性 · 温带地中海型 · 温带草原 · 温带沙漠 · 温带季风 副温带: 寒带: 极地气候 · 副极地气候(苔原气候 · 冰原气候) 副寒带: 其他: 高地气候 · 丘陵气候 · 平原气候 · 盆地气候 · 台地气候生物分布区新北界  · 古北界 · 埃塞俄比亚界 · 东洋界 · 澳新界 · 新热带界 · 南极界俄罗斯岛屿

相关

  • 膝蓋膝,俗称膝盖,为位于大小腿之间的连接部位。膝的主要内部组成结构为半月板以及四条韧带。半月板为膝内部股骨下端和胫骨上端之间的接连处所垫的一块新月形的纤维软骨组织,作用是
  • 降解分解反应(decomposition reaction)是化学反应的常见类型之一,是指化合物在特定条件下分解成二种或二种以上元素或化合物的反应。例如:水在通电的情况下会分解成氢气和氧气;氯酸钾
  • 核糖核蛋白核糖核蛋白(英语:ribonucleoprotein,简称核蛋白或RNP)是指包含有RNA的核蛋白,即将核酸和蛋白质结合在一起的一种形式。核糖核蛋白包括核糖体、端粒酶以及小核RNP(snRNP)。RNP在流感
  • 带状疱疹带状疱疹(英语:herpes zoster、shingles、zoster、或zona)中医又称缠腰火龙、缠腰火丹,俗称蜘蛛疮、生蛇、皮蛇、白蛇、飞蛇,是一种病毒性疾病,特征为局部出现强烈疼痛的群聚皮肤
  • 罗培南美罗培南(英语:Meropenem),或译美洛培南,是一种有非常广泛抗菌性及可供注射的抗生素,用于治疗多种不同的感染,包括脑膜炎及肺炎。它是一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属于碳青霉烯的分类下。
  • 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英语:Iron-deficiency anemia,IDA)指的是因为缺乏铁质所产生的贫血,而贫血是指红血球细胞数量或血液中的血红素下降。一般贫血的产生影响的速度较缓慢,所以症状通常较
  • J01GA·B·C·D·G·H·QI·J·L·M·N·P·R·S·VATC代码J01(抗菌药)是解剖学治疗学及化学分类系统的一个药物分组,这是由世界卫生组织药物统计方法整合中心(The WHO Collaboratin
  • 全身麻醉药全身麻醉剂(英语:general anesthetics)是麻醉药中的一类。麻醉药根据作用部位的不同,可分为全身麻醉药(general anesthetics)和局部麻醉药(local anesthetics)。全身麻醉药作用于中
  • 家族性肾淀粉样变家族性肾淀粉样变(Familial renal amyloidosis、或称"家族性内脏淀粉样变性病"(familial visceral amyloidosis),或"遗传性淀粉样肾病"(hereditary amyloid nephropathy))为原
  • 碱雨碱雨,顾名思义,就是呈碱性的雨,与酸雨相反。 碱雨的成因可以有两方面,例如:当氧化钙或氢氧化钠的粉尘排放到空气里,又或是有时 在一些氨工厂周围因为氨气排放到空气里。这些碱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