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奥尔特云

✍ dations ◷ 2025-04-26 16:39:20 #奥尔特云,彗星,太阳系,海王星外区域

内奥尔特云(英语:Inner Oort cloud),又称希尔斯云(英语:Hills cloud)是一个推测存在的星周盘区域,位于距太阳3千到2万天文单位之间的空间,处于柯伊伯带外侧、奥尔特云内侧。

根据推测,内奥尔特云区域呈圆盘状,内部的彗核是奥尔特星云的数十甚至数百倍,是长周期彗星很好的补充源。如果内奥尔特云区域确实存在的话,位于这一区域内的彗星数量将是奥尔特云的五倍。

1950年,荷兰天文学家扬·奥尔特提出了奥尔特云的概念。他认为,在太阳系边缘存在一个能孕育长周期彗星的云团。在1981年,美国天文学家杰克·希尔斯提出在奥尔特云内侧存在一个能产生彗星的区域,这就是今天所说的“内奥尔特云”或“希尔斯云”区域。希尔斯认为,这一区域中产生的彗星比奥尔特云外侧更多。在希尔斯提出内奥尔特云的概念后,西德尼·范登贝赫和马克·贝利两名天文学家分别在1982年和1983年推测了内奥尔特云的结构。

内奥尔特云区域受到太阳影响较少,因此很可能较好维持了45亿年前太阳系形成时的环境。因为内奥尔特云受到的太阳引力作用比奥尔特云外侧更强,内奥尔特云得以保持圆盘状,而不是像奥尔特云外侧那样呈球壳状。根据推测,内奥尔特云区域的彗核和彗星的数目都比奥尔特云外侧要多,这一区域甚至可能是太阳系中彗星最密集的区域。内奥尔特云可以产生大量进入太阳系中心的彗星雨,来自内奥尔特云区域的彗星甚至有可能曾撞击地球,造成过地球上的生物大灭绝。内奥尔特云内的物质会源源不断地进入奥尔特云外侧,补充奥尔特云的质量。这也很可能是奥尔特云内一直有天体在离开太阳系或靠近太阳中心,却能一直维持存在的原因。

内奥尔特云区域天体的总质量目前尚无精确值,一项研究认为内奥尔特云天体的总质量大约是地球质量的13.8倍,也有人估算这一数字应该是500-1000倍地球质量。

相关

  • 康托尔格奥尔格·费迪南德·路德维希·菲利普·康托尔(德语:Georg Ferdinand Ludwig Philipp Cantor,1845年3月3日-1918年1月6日),出生于俄国的德国数学家(波罗的海德国人)。他创立了现代
  • 植物生殖植物为了延续后代,因此要生生不息不断的繁衍后代,此过程中可以有性繁殖或无性繁殖两大类方式进行。有性生殖由融合产生的后代配子,产生的后代从父或父母的基因不同。无性繁殖利
  • 硫醚硫醚是有机硫化合物的一种,通式为 R 1 −
  • 博恩霍姆岛博恩霍尔姆岛(丹麦语:Bornholm)是波罗的海西南部的一个岛屿,北望瑞典,南望波兰,历史上曾由丹麦和瑞典交替统治,现属丹麦管辖,并且是丹麦领土地理上的极东点。面积588平方公里,人口约
  • 水晶之夜纳粹集中营转移营比利时:布伦东克堡垒 · 梅赫伦转移营法国:居尔集中营 · 德朗西集中营意大利:波尔查诺转移营荷兰:阿默斯福特集中营 · 韦斯特博克转移营挪威:法斯塔德集中营部
  • 夸脱夸脱(英语:quart)是容量单位,主要于英国、美国及爱尔兰使用。1夸脱等于四分一加仑(quart 一词即来自“quarter(四分一)”);但英国和美国代表的是不同的容量,而美国更有两种夸脱:干量夸
  • 大小金川大小金川之役,又称平定两金川,是清乾隆年间清军平定四川西北部大、小金川土司两次动乱的合称。第一次金川之役为乾隆十二年(1747年)大金川安抚司莎罗奔私自进攻明正土司,清廷调兵
  • 应仁之乱应仁之乱(1467年─1477年,应仁元年—文明9年)发生于日本室町幕府第八代将军足利义政在任时的一次内乱。主要是幕府三管领中的细川胜元与四职中的山名持丰(山名宗全)等守护大名的
  • 西巴丹岛坐标:4°6′52.86″N 118°37′43.52″E / 4.1146833°N 118.6287556°E / 4.1146833; 118.6287556西巴丹岛(马来语:Pulau Sipadan)是马来西亚沙巴州著名岛屿,以优美的的自然景观
  • 澳洲动物相澳洲的动物相包含了多种独特的动物。居住在这片大陆上的动物中,有83%的哺乳类、89%的爬虫类、90%的鱼与昆虫,以及93%的两栖类是澳洲的特有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