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摩拉维亚教会
✍ dations ◷ 2025-07-18 13:47:37 #摩拉维亚教会
摩拉维亚弟兄会(或译作莫拉维亚弟兄会)是一个西方基督教新教教派,14世纪末起源于波西米亚(今捷克),正式名称为弟兄合一会(Unitas Fratrum,与德克萨斯州的Unity of the Brethren不同),有时称为波西米亚弟兄会。摩拉维亚弟兄会起源于14世纪末的扬·胡斯运动,胡斯反对罗马天主教的一些实行,希望波西米亚和摩拉维亚的教会回到初期教会的做法:圣餐中使用当地语言,平民信徒同领饼和酒,以及摒弃炼狱的思想。这个运动得到王室的支持,但最终在罗马教廷的权威下屈服。胡斯被处以火刑。1457年,他的追随者在Kunvald组织了波西米亚弟兄会。他们在马丁·路德之前一百年已经开始反对罗马天主教。1618年以后,由于反宗教改革而引发第二次布拉格抛窗事件,随后造成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费迪南二世与当地新教领主的冲突,进而引发三十年战争的波西米亚阶段。白山战役后,先前支持他们的当地贵族被处决或驱逐,由亲天主教的领主所取代,弟兄会被迫转入地下,散布到低地国家,主教夸美纽斯在那里尝试指导一次复兴。残余的最大的一个波西米亚弟兄会位于波兰的莱什诺(德语: Lissa) ,那里在历史上与捷克联系密切,在摩拉维亚还有一些孤立的小团体。1722年,已经在地下状态中在摩拉维亚生存了100多年的波西米亚弟兄会的一个小团体来到了乐于帮助穷人的德国虔信派贵族新生铎夫在德国东部的土地,得到同意在那里定居,在距离Berthelsdorf3公里处建立了一个村庄,名为“主护村”(Herrnhut)。后来也有路德会、浸信会、和其他宗会来避难的人。在1727年他们由于宗教方面的争执分裂为对立的派别,但是在1727年8月13日,主护村的居民们在祷告之后经历了一次戏剧性的改变,学习彼此相爱,他们归因于圣灵的浇灌,类似于使徒行传中记载的五旬节的经历。此后主护村迅速成长为18世纪基督徒复兴运动的中心:全世界现有信徒大约825,000人。摩拉维亚弟兄会仍然热心于传教,例如在加勒比地区。在德国的摩拉维亚弟兄会,中心仍然位于主护村,在教育和社会工作方面仍很活跃。在美国的摩拉维亚弟兄会主办摩拉维亚学院和神学院。现在世界上摩拉维亚弟兄会最大的集中地位于坦桑尼亚。摩拉维亚弟兄会的格言:在南亚地区的教会,还在不列颠教省的监管之下。
相关
- 拉丁文拉丁语(拉丁语:lingua latīna,IPA:),是印欧语系的意大利语族语言,于古罗马广泛使用,至少可追溯至罗马帝国的奥古斯都皇帝时期,当时所使用的书面语称为“古典拉丁语”。拉丁语是最早
- 福岛第一核电厂事故除特别注明外,此条目或章节的时间均以日本标准时间(UTC+9:00)为准。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日语:福島第一原子力発電所事故/ふくしまだいいちげんしりょくはつでんしょじこ Fukushim
- 方式原子核物理学中的衰变方式主要有五种:
- 磷酸化磷酸化(英语:Phosphorylation)或称磷酸化作用,是指在蛋白质或其他类型分子上,加入一个磷酸(PO32-)基团,也可定义成“将一个磷酸基团导入一个有机分子”。此作用在生物化学中占有重要
- 马克西姆·孔采维奇马克西姆·孔采维奇(法语:Maxim Lvovich Kontsevich,俄语:Максим Львович Концевич,1964年8月25日-),法国俄裔数学物理学家。他的工作领域是扭结理论,量子化和
- 帕提亚帕提亚是伊朗东北部的一个地区,最著名为历史上安息帝国的文化及政治中心。地理上,为大呼罗珊的西部。约存在至前3世纪至3世纪之间。
- 斯塔林方程斯塔林方程(Starling equation)是表示流体经由毛细管膜运动所产生的静水压力及渗透压力(即所谓的斯塔林力)之流体运作方程式。毛细管流体运动可能会出现三个过程的作为结果:斯塔
- 晨间厨房晨间厨房(英语:La Morning),是一个起源于台湾屏东县的连锁早餐店品牌。成立于2000年,创办人为黄义升、邱明正。目前全台约有400家加盟门市,中国约有40家门市。
- 甲基丙二酰辅酶A甲基丙二酸单酰辅酶A (或简称甲基丙二酰辅酶A)是由辅酶A与甲基丙二酸通过硫酯键结合的重要代谢中间产物,参与许多生物合成与分解反应。丙酰辅酶A由丙酰辅酶A羧化酶羧化为甲基丙
- 包立方程式泡利方程或称薛定谔-泡利方程,为描述带有自旋1/2的粒子在与电磁场相互作用下的修正方程(自旋1/2粒子例如电子)。在此之前,用以描述粒子行为的薛定谔方程则未考虑到粒子自旋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