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一

✍ dations ◷ 2025-10-30 15:29:53 #太一
太一,又作太乙、泰一,原是中国古代天文学中的星名,即北极星,后成为先秦两汉民间信仰的最高神明,奉为天帝,相当于上帝。知识分子则把太一哲学化,想像为永恒不变的法则,即“道”,或宇宙的本源。汉武帝时期,成为官方信仰,位居五帝之上,由皇帝进行祭祀。太一星即天龙座42(或184),在商、周之际是北极星,到汉代,太一去极20.7度,在天文图中位于紫微垣宫门外,已不是北极星。太一在民间信仰中,视为北极星,是最尊贵的星神,在《楚辞》中称为“东皇太一”,有人奉之为“天帝”。司马迁《史记.天官书》:“中宫,天极星,其一明者,太一常居也。”汉末郑玄:“太一者,北辰之神名也,居其所,曰太一。”唐代张守节《史记正义》:“泰一,天帝之别名也。”太一操控人间吉凶祸福,纬书《春秋命历序》:“太一主风雨、水旱、兵革、饥疫、灾害。”祭祠太一,可以招致神仙。拜祭时,信众以歌舞娱神。汉代道教也崇拜太一,汉末太平道尊崇太一。修道之士瞑想存思升上太一,《太平经》:“入室思道……乃上从天太一也。”太一并变成身神之一,六朝前期成书的《老子中经》教人存思太一。前133年,方士谬忌上奏建议祀祠太一,指太一位于五帝之上。汉武帝为太一立祠,最初只让祠官主祭,自己并未参与。前112年,汉武帝开始把太一列入国家正祀,郊祀太一,成为国家认可的天帝。汉代天子所祀最高神原是“皇天上帝”,汉武帝为了登仙,却将太一作为国家祀典的最高神祇来祭祀。儒生不太接受太一为最高神,主张回复祀祠皇天上帝。公元5年,汉平帝将皇天上帝与太一合二为一,连称为“皇天上帝泰一”。东汉的国家祭祀,基本沿用汉平帝时的制度,最高神祇却是“皇天上帝、后土神祇”,略去了“太一”之名,太一失去与皇天上帝并列的资格,下降为星神之一,与山川等神灵共祀。在唐、宋两代,太一地位曾一度重升,为朝廷所尊崇。在战国时的楚国,太一半神半兽,头戴双羽冠冕,身披铠甲,双手和胯下各有一龙,左足踏日,右足踏月。在山东、河南地区现存一些汉代的画像石,雕刻了太一的图像。汉初的太一仍未人形化,有时是人首蛇身,戴冠,身着长袖身服,有时是面目狰狞凶恶的怪兽,往往伏羲、女娲分列左右。自东汉起,在儒家思想影响下,太一已人形化, 衣冠整齐。在先秦两汉士人的想像中,太一就是元气,是宇宙本源,开辟天地,又是宇宙法则“道”。战国中期《太一生水》:“天地者,太一之所生也。”《吕氏春秋.大乐》:“道也者,至精也,不可为形,不可为名,强为之名,谓之太一。”庄子把太一视作绝对的虚无精神“道”,《庄子.天下》:“建之以常无有,主之以太一。”

相关

  • PVC聚氯乙烯(英语:Polyvinyl Chloride,缩写:PVC)是氯乙烯经加成聚合反应得到的的高分子材料。是聚乙烯和聚丙烯之后,第三种最广泛生产的合成塑胶聚合物。聚氯乙烯有两种基本形式:硬性
  • 青霉烯青霉烯(英语:penem)是一类不饱和的β-内酰胺抗生素的统称。青霉烯和青霉烷的不同在于五元环上带有一个2(3)位的双键,青霉烯和碳青霉烯的不同在于五元环上的4号位上是一个硫原子,
  • 立克次体等立克次体(学名:Rickettsia),或者称立克次氏体,是一类细菌,但许多特征和病毒一样,如不能在培养基上培养,可以通过瓷滤器过滤,只能在动物细胞内寄生繁殖等。直径只有0.3-1μm,小于绝大
  • 环境承载力环境承载力,有时也称环境容纳量、环境容受力、环境人口容量。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某一环境体系所能承担的人类数量及人类活动总量,它既包括自然环境提供给人的各类有形的与无形的
  • 多核巨细胞巨细胞(英语:giant cell,或称为多核巨细胞)是多个不同细胞(常为组织细胞)融合在一起形成的,常伴随形成肉芽肿。巨细胞可作为感染的反应而形成,这些感染包括结核病、疱疹或HIV,也可由
  • 危地马拉中美洲(灰色)危地马拉共和国(西班牙语:República de Guatemala;西班牙语:.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 五大湖五大湖(英语:Great Lakes)是位于加拿大与美国交界处的5个大型淡水湖泊,按面积从大到小分别为:苏必利尔湖(Lake Superior)、休伦湖(Lake Huron)、密歇根湖(Lake Michigan)、伊利湖(Lake E
  • 安吉县安吉县在中国浙江省西北部、西苕溪流域,是湖州市下辖的一个县。以产竹闻名,有“中国竹乡”之称。安吉县境内有亚洲第一的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下辖8个镇、3个乡、4个街道:递铺
  • 道德发展柯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或译为柯尔堡道德发展阶段,英语:Lawrence Kohlberg's stages of moral development),是美国心理学家劳伦斯·柯尔伯格用以解释道德判断发展的理论。1958年,
  • 中世中世纪(公元5世纪-公元15世纪)是欧洲历史三大传统划分(“古典时代”、“中世纪”和“近现代”)的一个中间时期,始于西罗马帝国(公元476年)的灭亡,终于东罗马帝国(公元1453年)的灭亡,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