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一

✍ dations ◷ 2025-11-27 11:18:36 #太一
太一,又作太乙、泰一,原是中国古代天文学中的星名,即北极星,后成为先秦两汉民间信仰的最高神明,奉为天帝,相当于上帝。知识分子则把太一哲学化,想像为永恒不变的法则,即“道”,或宇宙的本源。汉武帝时期,成为官方信仰,位居五帝之上,由皇帝进行祭祀。太一星即天龙座42(或184),在商、周之际是北极星,到汉代,太一去极20.7度,在天文图中位于紫微垣宫门外,已不是北极星。太一在民间信仰中,视为北极星,是最尊贵的星神,在《楚辞》中称为“东皇太一”,有人奉之为“天帝”。司马迁《史记.天官书》:“中宫,天极星,其一明者,太一常居也。”汉末郑玄:“太一者,北辰之神名也,居其所,曰太一。”唐代张守节《史记正义》:“泰一,天帝之别名也。”太一操控人间吉凶祸福,纬书《春秋命历序》:“太一主风雨、水旱、兵革、饥疫、灾害。”祭祠太一,可以招致神仙。拜祭时,信众以歌舞娱神。汉代道教也崇拜太一,汉末太平道尊崇太一。修道之士瞑想存思升上太一,《太平经》:“入室思道……乃上从天太一也。”太一并变成身神之一,六朝前期成书的《老子中经》教人存思太一。前133年,方士谬忌上奏建议祀祠太一,指太一位于五帝之上。汉武帝为太一立祠,最初只让祠官主祭,自己并未参与。前112年,汉武帝开始把太一列入国家正祀,郊祀太一,成为国家认可的天帝。汉代天子所祀最高神原是“皇天上帝”,汉武帝为了登仙,却将太一作为国家祀典的最高神祇来祭祀。儒生不太接受太一为最高神,主张回复祀祠皇天上帝。公元5年,汉平帝将皇天上帝与太一合二为一,连称为“皇天上帝泰一”。东汉的国家祭祀,基本沿用汉平帝时的制度,最高神祇却是“皇天上帝、后土神祇”,略去了“太一”之名,太一失去与皇天上帝并列的资格,下降为星神之一,与山川等神灵共祀。在唐、宋两代,太一地位曾一度重升,为朝廷所尊崇。在战国时的楚国,太一半神半兽,头戴双羽冠冕,身披铠甲,双手和胯下各有一龙,左足踏日,右足踏月。在山东、河南地区现存一些汉代的画像石,雕刻了太一的图像。汉初的太一仍未人形化,有时是人首蛇身,戴冠,身着长袖身服,有时是面目狰狞凶恶的怪兽,往往伏羲、女娲分列左右。自东汉起,在儒家思想影响下,太一已人形化, 衣冠整齐。在先秦两汉士人的想像中,太一就是元气,是宇宙本源,开辟天地,又是宇宙法则“道”。战国中期《太一生水》:“天地者,太一之所生也。”《吕氏春秋.大乐》:“道也者,至精也,不可为形,不可为名,强为之名,谓之太一。”庄子把太一视作绝对的虚无精神“道”,《庄子.天下》:“建之以常无有,主之以太一。”

相关

  • 酶(英语:Enzyme(/ˈɛnzaɪm/ )),是一类大分子生物催化剂。酶能加快化学反应的速度(即具有催化作用)。由酶催化的反应中,反应物称为底物,生成的物质称为产物。几乎所有细胞内的代谢过
  • 生物病毒分类表本页面列出了生物病毒的分类,包含病毒以及类病毒、普利昂蛋白、卫星病毒等等得亚病毒因子。医学导航: 病毒病病毒(蛋白质)/分类cutn/syst (hppv/艾滋病, 流感/疱疹/人畜共患)
  • 黑色素瘤黑色素瘤,又称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从黑色素细胞发展而来的癌症,是皮肤癌中罕见的癌症。好发于皮肤但也可能出现在口腔、肠道或眼睛中。女性患者的黑色素瘤最常出现在腿,而男性患
  • 癌症疫苗癌症疫苗(英语:cancer vaccine)可以用来治疗或预防癌症,那些用来治疗已存在的癌症又被称作治疗性癌症疫苗。有些或很多疫苗是“自体”的,也就是说,它是从病人自己的身体中萃取的,所
  • 蛙壶菌蛙壶菌(学名:Batrachochytrium dendrobatidis)是一种壶菌门真菌,可以引起两栖类的壶菌病。它们最初是于1998年发现,在其后的十年内,造成了大量两栖类的死亡,引发多个物种灭绝,是为全
  • 乳头瘤病毒科乳头瘤病毒科(Papillomaviridae)是双链DNA病毒的一科,该类病毒会导致肿瘤,但大多情况不会成为癌症,仅有少数种类会导致子宫颈癌。下有一属:医学导航: 病毒病病毒(蛋白质)/分类cutn
  • 凤凰城菲尼克斯(英语:Phoenix),又译凤凰城,是美国亚利桑那州的首府和最大城市。凤凰城于1881年2月25日被注册为城市,当时凤凰城在纳瓦霍语中被称为Hoozdo,意为炎热之地;在西阿帕契语中被称
  • 心血管绕道手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英语: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常缩写为CABG)或心脏绕道手术,俗称冠脉搭桥或搭桥,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一项缓解心绞痛和减少冠心病死亡风险的手术。搭桥
  • 萨贡托萨贡托(Sagunto)是一座西班牙东部城市,位于瓦伦西亚省,距其省会城市瓦伦西亚约30公里。城市处于丘陵地带,也是一座海岸城市。2008年人口总计65,821。约在公元前五世纪时,西班牙的
  • 希氏脸希波克拉底面容 (拉丁语:facies Hippocratica)是指由于濒临死亡或长期患病、过度排泄、过度饥饿以及类似原因导致的面容改变。"容貌可以被描述如下:鼻子变尖,眼窝深陷,太阳穴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