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齿犀

✍ dations ◷ 2025-08-14 11:26:59 #1808年描述的分类群,犀科,古动物,上新世哺乳类,更新世哺乳类

板齿犀属(学名:)是一类已经灭绝的大型犀牛,平均高约2米及长5米,前额上有长达2米的角,估计重达5吨。它的脚较其他犀牛长,适合跃步,姿势有点像马,有可能善于奔跑。它的牙齿像现今的马,可以吃矮小的植物。它于上新世晚期的中亚出现,在东欧生存至更新世中期,其起源可能是中华板齿犀。

最近期的物种是西伯利亚板齿犀,分布在更新世的俄罗斯南部、乌克兰及摩尔多瓦。古板齿犀及裴氏板齿犀生活在上新世晚期至更新世早期的中国东部,估计于约1600万年前消失。俄罗斯最古老的板齿犀物种是生存在上新世晚期黑海的高加索板齿犀。

板齿犀的形态特征产生了两个有关它们出现及栖息地的假说。第一个是较为广泛接受,指板齿犀是大型的长毛动物,前额有大角,但是却未曾发现这角的化石。而基于它们幼长的四肢,估计是生活在广阔的草原。另一个则基于板齿犀的牙齿及头颅骨形态,指它同时也是生活在河岸带的群落生境。因为板齿犀没有犬齿及发展完好的外侧突,显示它们的头部会向外侧移动,可能是来吃草的。另外它的齿列亦是高冠齿,显示其食物中有矿物颗粒,而这些颗粒往往都在湿润泥土的植物中找得到。

目前已知的西伯利亚板齿犀体长可达 4.5米(15英尺),肩高超过 2米(6英尺7英寸);而根据一枚大小远大于西伯利亚板齿犀的高加索板齿犀臼齿化石,高加索板齿犀的体长至少可达 5米(16英尺),体重估计约 3.6~4.5公吨(4~5短吨)。两种板齿犀都是犀科中体型最大的物种,趋近猛玛象而远大于披毛犀。足为蹄行,前肢较后肢长,均具 3 趾及残遗的第五掌骨

一般相信板齿犀已经灭绝,但是根据瑞典的百科全书及科学作家维利·莱(Willy Ley)所述,板齿犀有可能生存至俄罗斯鄂温克族的传说出现。另外,中世纪的阿玛德·伊本法德兰(Ibn Fadlan)亦记载了一种像板齿犀的动物。

一些人指其实独角兽传说其实就是未灭绝的板齿犀,因为板齿犀的形态与独角兽的描述相似。

高加索板齿犀

西伯利亚板齿犀

鲁菲尼亚克的洞穴中发现的史前壁画,推测为旧石器时代

第一幅板齿犀的复原图(1878年)

板齿犀实体大小模型

柏林博物馆所收藏的西伯利亚板齿犀头骨

头骨模型

相关

  • 真蜱科蜱(拼音:pí,注音:ㄆㄧˊ,音同“皮”),又名蜱虫、壁虱、扁虱、草爬子,是一种体形极小的蛛形纲蜱螨亚纲蜱总科的节肢动物寄生物,仅约火柴棒头大小。不吸血时,有米粒大小,吸饱血液后,有指
  • 乾闼婆乾闼婆 gān tà pó(梵语:गन्धर्व,转写:Gandharva,巴利语:Gandhabba),在印度宗教中,是一种以香味为食的男性神,能表演音乐、节目;又音译为.mw-parser-output ruby.zy{text-alig
  • 苏必利尔苏必利尔国家森林(英语:Superior National Forest)是一座美国国家森林,位于明尼苏达州美加边界和苏必利尔湖北岸。森林于1909年2月13日设立,占地面积3,900,000英亩(16,000平方千米
  • 格曼语支格曼语支,又称米教语支,是藏缅语族的一个小支系,主要分布在阿鲁纳恰尔邦东部,有7000人使用。包括两种语言:虽然格曼人、达让人和义都人在印度统称米什米部落,在中国格曼人和达让人
  • 圆佛教圆佛教(韩语:원불교)为源自韩国佛教系近代宗派,又融入了基督教的组织架构方式。由少太山(소태산)大师(原名朴重彬(朝鲜语:박중빈))创建于1916年,据称他于该年悟道,后人尊他为教祖。其本山
  • 珍妮丝·贾普林詹尼斯·琳恩·乔普林(英语:Janis Lyn Joplin,1943年1月19日-1970年10月4日),美国歌手、音乐家、画家和舞者。她在1960年代以大哥控股公司乐队(Big Brother & the Holding Company)
  • 克利尔菲郡克利尔菲县(英语:Clearfield County)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中西部的一个县。面积2,988平方公里。根据美国2000年人口普查,共有人口83,382。县治克利尔菲。成立于1804年3月26日,县名
  • 兖州 (古代)兖州,中国古代的州,前身为监察区兖州刺史部。早期辖境主要包括今山东省西南部与河南省东北部,东晋十六国时期辖境变动频繁,北魏时辖境逐渐缩小,北朝后期以后辖境仅限于今山东省济
  • 科吉卢耶-博韦艾哈迈德省科吉卢耶-博韦艾哈迈德省(波斯语:کهگیلویه و بویراحمد)是伊朗三十一个省份之一。面积15,504平方公里。人口约695,099(2005年数据);首府位于亚苏季市。科吉卢耶
  • 引渡法引渡法是指两个不同司法体系在犯人或嫌疑犯的移送法规及执法互助程序。“引渡”是指一个司法管辖区,应外地请求,将正处在自己领土之内而受到该外地通缉或判刑的人,移交给该外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