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共轭

✍ dations ◷ 2025-08-08 00:45:30 #超共轭
超共轭效应在有机化学中是指一个σ键里的电子(通常是C-H或C-C)和一个临近的半满或全空的非键p轨域或反键的π轨域或全满的π轨域之间的相互作用,该相互作用能够使整个体系变得更稳定。这是由于该作用能够生成一个较大的分子轨道。对于一个碳阳离子来说,只有位于正电荷β位的键上的电子能够通过超共轭来稳定整个碳正离子。1939年,罗伯特·S·马利肯在他关于紫外光谱和共轭分子的研究中首次提出这个概念。 他观察到随着烯上的烷烃增多,吸收光谱移向长波长端。这种红移在一般的共轭化合物中很常见,例如丁二烯中。他也首次提出这些取代烯烃的氢化热较低的原因也是由于超共轭。在超共轭这个概念提出之前,人们已经在1935年发现了Baker-Nathan效应。超共轭也可以解释很多其他的化学现象,例如端基异构效应、偏转效应、β-硅效应、环外羰基的振动频率以及取代碳正离子的稳定性等。根据量子力学模型的推导,交叉式构象的优先性也可以由超共轭效应来解释,而不是老的教科书提到的位阻效应。超共轭效应能影响分子的结构与化学性质,主要体现在:

相关

  • 心血管系统循环系统(英语:circulatory system),也称为心血管系统(英语:cardiovascular system)或血管系统(英语:vascular system)是负责血液循环,在细胞间传送养分(如氨基酸及电解质)、氧气、二氧化
  • 厄他培南厄他培南(英语:Ertapenem)是一种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由默沙东以怡万之为商品名销售。结构上,厄他培南与美罗培南非常相似,前者有一个1-β-甲基。羧基青霉素:羧苄西林(卡茚西林) · 替
  • 新政罗斯福新政(The New Deal)是指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小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所实行的一系列经济政策,其核心是三个R:救济(Relief)、复兴(Recovery)和改革(Reform),因此有时亦称三R新政
  • 工程技术工程技术可指:
  • 等离子体等离子体物理学是研究等离子体性质的物理学分支。等离子体是物质的第四态,是由电子、离子等带电粒子及中性粒子组成的混合气体,宏观上表现出准中性,即正负离子的数目基本相等,整
  • 地幔热点热点在地质学上是指地球表面长期历经活跃的火山活动的地区。约翰·图佐·威尔逊在1963年时有了一种想法,认为像夏威夷群岛这样的火山链是板块缓慢地移动时经过地表下一个“固
  • 驱逐舰驱逐舰(英语:destroyer)是一种多用途的军舰,1890年代至今海军最重要的船种之一。美规常用代号为DD。从前是负责配合主力攻击的战列舰与巡洋舰的支援工作,但自从二战后航母开始流
  • 亚美利哥·韦斯普奇亚美利哥·韦斯普奇(意大利语:Amerigo Vespucci,1454年3月9日-1512年2月22日)是佛罗伦萨商人、航海家、探险家和旅行家,美洲(全称亚美利加洲)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他经过对南美洲东
  • b蜀汉/b font style=color:#888small221–263/small<汉(221年-263年,又称季汉)为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西南方的一个政权。于221年由昭烈帝称帝开始,至263年曹魏攻入蜀地,后主投降为终,共经过43年,二帝统治。汉昭烈帝刘备、汉丞相武乡侯诸
  • 革囊胃革囊胃(Linitis Plastica),又称皮革胃(Brinton's disease、leather bottle stomach),是由横向浸润生长的胃癌导致的一种胃部病态结构变化。因其特征之一为胃壁变厚、僵硬,外观类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