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逐舰

✍ dations ◷ 2025-04-02 17:23:47 #驱逐舰
驱逐舰(英语:destroyer)是一种多用途的军舰,1890年代至今海军最重要的船种之一。美规常用代号为DD。从前是负责配合主力攻击的战列舰与巡洋舰的支援工作,但自从二战后航母开始流行后,无空优能力的战舰就逐渐消失淘汰;巡洋舰舰种在模组化的反舰导弹技术进步下,也显得体型过大而笨重,使驱逐舰已经逐步在功能上取代了前两者地位,而成为了远航海军军舰的头把交椅,在装甲与火力的加强下,新型驱逐舰的吨位也达到了近万吨甚至万吨以上的巡洋舰等级。驱逐舰的出生与海军武器的进化息息相关。1866年,英国工程师罗伯特·怀海德(英语:Robert Whitehead)为奥匈帝国海军开发了白头鱼雷(英语:Whitehead torpedo),这种武器射程虽然只有不到500米,但是鱼雷携带的炸药足以确实伤害大型舰艇,这颠覆了过去海军舰艇越大的军舰、携带越大的火炮、越强的战力这项根本思维,所有国家都在设法把鱼雷装在自己的军舰上,同时也为这项武器寻找适合的载台。1876年,英国皇家海军制造出第一艘以鱼雷为主武器的军舰:闪电号鱼雷艇(英语:HMS Lightning (1876)),这艘鱼雷艇排水量33吨、极速18.5节、武装为2发14英寸规格的白头鱼雷。在1870年代各国巡洋舰极速只有20节的年代,这艘小型快艇为各国投下震撼弹;过去大型军舰只有在靠泊时存在遭伏击的风险,当鱼雷艇出现后,可伏击的场合又更多了。到1890年代,许多海军国家都能自制鱼雷艇,当时的鱼雷艇已经从不满50吨进化成50-100吨,配有小口径舰炮,且极速上看25节,可在近海活动,配备的鱼雷也更加致命。针对这些小型舰艇威胁日趋增加,第一个想出对应手段者依旧是英国皇家海军,1893年英国建成了哈沃克号——一种被称为“鱼雷艇驱逐舰”的军舰,设计航速26节,装有1座76毫米火炮和3座47毫米火炮,能在海上毫无困难地捕捉鱼雷艇,携带3枚450毫米鱼雷,用于攻击敌舰。德国海军发展的同类型的军舰则称为大型鱼雷艇。尽管一开始英语还会用鱼雷艇驱逐舰或TBD称呼,到了一战时所有的参战海军都只用“驱逐舰”或同义词来称呼它随着更多的驱逐舰进入各国海军服役,驱逐舰开始安装较重型的火炮和更大口径的鱼雷发射管,并采用蒸汽轮机作为动力,英国江河级驱逐舰已发展成伴随主力舰队的护航舰艇,英国部族级驱逐舰 (1905)开始使用燃油作为燃料。编队使用的驱逐舰已经成为海军舰队的主要突击兵力,打击敌人鱼雷舰艇的同时还要对敌舰队实施鱼雷攻击。其特征可以概括为:标准排水量1000-1300吨,航速30-37节,多采用燃油的蒸汽涡轮发动机,装备88-102毫米舰炮以及450-533毫米鱼雷发射装置2-3座。事实上,从本质而言,驱逐舰就是一种大型的鱼雷艇,通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火,驱逐舰取代了鱼雷艇而成为一种海上鱼雷攻击的主力,如其名字一般“驱逐”了鱼雷艇。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驱逐舰携带鱼雷和水雷,频繁进行舰队警戒、布雷以及保护补给线的行动,并装备扫雷工具作为扫雷舰艇使用,甚至直接支援两栖登陆作战。驱逐舰首次在大规模战斗中发挥主要作用是1914年英、德两国海军在赫尔戈兰湾发生的海战。1917年德国发动无限制潜艇战,驱逐舰安装深水炸弹充当反潜舰,成为商船队不可缺少的护航力量。随着战争的发展,驱逐舰已经具备了多用途性,逐渐向大型化方向发展,所装备的武器也更具威力。1916年英国V级驱逐舰和后续的W级驱逐舰,舰体采用较高的干舷,装备4英寸火炮以及三联装21英寸鱼雷发射管。1917年美国批准建造111艘维克斯级驱逐舰以及162艘克莱门森级驱逐舰。驱逐舰已由执行单一任务的小型舰艇演变成舰队不可缺少的力量。在1920年代,各国海军的驱逐舰尺寸不断增加,标准排水量为1500吨以上,装备120至130毫米口径火炮、533至610毫米口径鱼雷发射管。驱逐舰的武器搭配和战法日益完善。英国按字母顺序命名的9级驱逐舰——A级至I级;日本的特型驱逐舰——吹雪型驱逐舰及其改进型号是这一阶段驱逐舰的典型代表。法国的美洲虎级驱逐舰以及后续建造的空想级驱逐舰,标准排水量超过2000吨,甚至达到2500吨,通常被称为“反驱逐舰驱逐舰”。1930年签订的伦敦海军条约一度对缔约国——美国、英国、日本的驱逐舰排水量做出限制:排水量不超过1,850吨,主炮口径不超过5.1英寸(130 mm)。1936年伦敦海军条约到期,各国海军开始建造比以前更大、武备更强的驱逐舰,排水量接近或超过2000吨。英国的部族级驱逐舰 (1936)。美国的班森级驱逐舰,日本的阳炎级驱逐舰,德国的Z型驱逐舰,是这一时期驱逐舰的典型代表。虽然驱逐舰担负的任务日益广泛,但是集群攻击仍然是这些以鱼雷、火炮为主要武器的驱逐舰的主要任务。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没有任何一种海军战斗舰艇用途比驱逐舰更加广泛。战争期间的严重损耗使得驱逐舰又再被大量建造——英国利用J级驱逐舰的基本设计不断地改进而建造了14批驱逐舰,美国建造了175艘弗莱彻级驱逐舰。同时在战争期间,驱逐舰成为名副其实的“海上多面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列舰的主力地位已经被航空母舰与潜艇替代。由于飞机已经成为重要的海上突击力量,驱逐舰装备了大量中小口径高射炮担当舰队防空警戒和雷达哨舰的任务,加强防空火力的驱逐舰出现了,例如日本的秋月级驱逐舰,英国的战斗级驱逐舰。针对严重的潜艇的威胁,旧的驱逐舰进行改造投入到反潜和护航作战当中,并建造出大批以英国狩猎级护航驱逐舰为代表的,以反潜为主要任务的护航驱逐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驱逐舰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驱逐舰因其具备多功能性而备受各国海军重视。以鱼雷攻击来对付敌人水面舰队的作战方式已经不再是驱逐舰的首要任务。反潜以及防空作战上升为其主要任务,鱼雷尺寸缩小,并成为反潜作战的主要工具,防空专用的火炮逐渐成为驱逐舰的标准装备,而且由于各种新装备的重量超越以往鱼雷以及火炮的重量,因此驱逐舰的排水量不断加大。20世纪50年代美国建造的薛曼级驱逐舰以及超大型的诺福克级驱逐舰(被称为“领导驱逐舰”)就体现了这种趋势。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飞机与潜艇性能提升(尤其是喷气式飞机与核动力潜艇),以及导弹逐渐逐步应用,防空导弹、反舰导弹及反潜导弹逐步被安装到驱逐舰上,舰载火炮不断减少并且更加轻巧。1967年以色列海军埃拉特号驱逐舰被反舰导弹击沉,因此攻击水面舰艇的任务又成为驱逐舰的重要任务。燃气轮机开始取代蒸汽轮机作为驱逐舰的动力装置。为搭载反潜直升机而设置的机库和飞行甲板也被安装到驱逐舰上。为控制导弹武器以及无线电对抗的需要,驱逐舰安装了越来越多的电子设备。例如美国的亚当斯级驱逐舰,英国的郡级驱逐舰,苏联的卡辛级驱逐舰,已经演变成较大而又耗费颇多的多用途导弹驱逐舰。1970年代,作战资讯控制以及指挥自动化系统,灵活配置的导弹垂直发射装置,用来防御反舰导弹的小口径速射炮,开始出现在驱逐舰上,驱逐舰越发的复杂而昂贵了。英国的42型驱逐舰试图降低驱逐舰越来越大的排水量以及造价(在后来的战争中担当舰队防空雷达哨舰的任务遭到重大损失,5艘同级舰参与战事,两艘被击沉)。而美国的斯普鲁恩斯级驱逐舰、苏联的现代级驱逐舰、无畏级驱逐舰继续向大型化发展,驱逐舰舰体逐渐增宽,其稳定性大大提高,它们的标准排水量达到6000吨以上,这已经接近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轻巡洋舰。现在部分的驱逐舰配备了可以攻击陆地目标的长程巡航导弹,赋予了驱逐舰担当进攻任务的能力,并取代了从十九世纪末使用到波斯湾战争为止的传统战舰和巡洋舰配备大口径舰炮之对地攻击功能。冷战结束后,由于二战战舰、巡洋舰的年老退役,现代舰队必须有能力肩负防空、反潜、反舰等多种武器的使用,例如80年代开始的神盾系统便将这些分散于各舰的设备整合为一,既能在海军舰艇编队担任进攻性的突击任务,又能担任作战编队的防空、反潜护卫任务,还可在登陆、抗登陆作战中担任支援兵力,以及担任巡逻、警戒、侦察、海上封锁和海上救援等任务。电子系统使舰体空间增大 ,舰上条件逐步改善,现代驱逐舰的舰员们因此得以在广阔舒适的封闭舱室中值勤,利用自动化技术操纵他们的战舰。驱逐舰从过去一个力量单薄的小型舰艇,已经成为一种多用途的中型军舰。除了名称留下一点痕迹之外,驱逐舰已经失去了它原来短小灵活的特点,但相对于数万吨的超大型船舰,还是比较小的。较小的体型也让匿踪技术的导入变得容易,成为了21世纪驱逐舰的必要设计之一。欧洲:亚洲:美洲:欧洲:亚洲:美洲欧洲亚洲美洲:大洋洲:维基共享资源中与驱逐舰相关的分类

相关

  • 氟喹诺酮喹诺酮(英语:quinolone)是一类人工合成的含4-喹诺酮基本结构,对细菌DNA螺旋酶具有选择性抑制的抗菌剂。1962年最早的喹诺酮类药物萘啶酸首先用于临床,由于其抗菌谱窄、口服吸收差
  • 南亚南亚(英语:South Asia)是术语,以替换百年老词“印度次大陆”,这老词用来代表亚洲大陆的南部地区,主要是位于印度板块和向南投射到印度洋的地方。是亚洲的一个亚区(英语:subregion),泛
  • 卤代烷烃卤代烷烃或称卤代烷,是指烷烃分子中的一个或多个氢原子被卤素原子(氟、氯、溴、碘)取代的有机化合物,属于卤代烃。天然存在的卤代烃种类不多,大多数卤代烃属于合成产物。卤代烃一
  • 阿尔戈斯阿尔戈斯(希腊语:Άργος,英语:Argos),或译阿戈斯、阿哥斯、阿果斯,是希腊的一座城市,位于伯罗奔尼撒半岛的东北。阿尔戈斯有约5000年的历史,在它的历史上,古希腊人、罗马人、法兰
  • 洛林洛林(法语:Lorraine;德语:Lothringen)是法国东北部的一个旧大区,北邻比利时、卢森堡及德国。面积23,547km²,人口2,310,376。下辖默尔特-摩泽尔省(54)、默兹省(55)、摩泽尔省(57)、孚日省
  • 水俣病水俣病(日语:水俣病),为公害病的一种,成因为汞中毒。1956年左右于熊本县水俣市附近发生,经确认后依地得名。不久,于新潟县发现的新公害病亦称为水俣病。其区别为:前者称熊本水俣病;后
  • 心理统计学心理统计学是统计学方法在心理学以及教育学测量领域的应用。它的目的是测量人的能力、知识、态度、性格特征等,并且发展相应的工具。在心理统计学早期的理论和应用之中,重点集
  • 代谢网络代谢网络(英语:metabolic network)是完整的一决定细胞生理学和生物化学属性的整套代谢与物质过程。这些网络包含了代谢的化学反应以及指导这些反应的调整性相互作用。随着基因
  • 软脑膜软脑膜(pia mater、pia)是脑被膜的最内层,可以渗透水和少量溶质。呈网状的软脑膜是一层几乎覆盖了整个大脑表面的半透明薄膜,并且仅在脑室、脑室正中孔(英语:Median aperture)和外
  • 罹病率疾病是生物在一定原因的损害性作用下,因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是特定的异常病理情形,而且会影响生物体的部分或是所有器官。一般会解释为“身体病况”(medic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