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话

✍ dations ◷ 2025-04-04 11:13:03 #温州话
温州话(,Wenzhounese),为中国东南沿海城市温州市住民所讲的一种南部吴语。无论是发音、词汇、还是句法上都与现代标准汉语有着较大的差别。甚至,温州吴语在这些方面与北部吴语以及其他吴语方言也有较大差异,已无法与其他吴语方言沟通。有部分人认为,吴语是汉藏语系下的一个语支而非语言,温州话和其他吴语虽有较大的渊源,但已属于不同言语。由于温州是历史上百越中瓯越族东瓯王国都城所在,也有人认为其语言受到古代侗台语系百越语的一定影响。广义的温州话在学术上又称作瓯语(,Au Chinese, Auish),指的是所有瓯语方言的集合体,温州市的瓯江下游、飞云江和鳌江流域,以及丽水、台州的部分市镇,可以细分为瑞安话、乐清话、虹桥话、平阳话等等。使用人口500万左右。瓯语内部差异较大,但能相互沟通。狭义的温州话指的是温州鹿城口音。广义的温州话分布于温州地区的瓯江下游、飞云江和鳌江流域,以及丽水、台州的部分市镇。其在温州的分布为:温州主城区(不含洞头区)及永嘉县是纯瓯语区,瑞安市和文成县基本上属瓯江片,只有个别乡村通行闽语或畲族畲语。乐清清江镇石阵岭以南的海积平原是瓯江片,石阵岭以北为台州片。平阳县鳌江下游是瓯江片,鳌江上游是温州话和闽语的混杂区。苍南县和洞头区都以浙南闽语为主,通行瓯语的乡镇有:龙港、湖前、灵江、读浦、沪山、沿江、龙江、宜山、铁龙、平等、江山、凤江、天井、蒲城。蒲城话是吴语的南极,一个受闽语包围的吴语方言岛。洞头县的瓯语乡镇有:大门、鹿西、三盘、元觉、霓屿等。泰顺县的百丈口分布有变了调的文成话-百丈口话,属方言孤岛,俗称“下路话”,它受周围莒江话的影响很大,有被莒江话同化的趋势。其在温州地区以外的分布为:丽水的青田县通行瓯语的有贵岙镇、温溪镇、吴坑、小舟山、黄垟、万山、汤垟乡以及平桥乡平山村、油竹乡半坑村。台州的玉环县的瓯语区散布在玉环岛东南和西南海边以捕鱼为业的应东镇、鲜叠镇、大麦屿等地。另外由于20世纪初的移民原因,湖州市埭溪镇也有个别村庄通行瓯语。上古时期,东瓯地的原住民瓯人,与太湖流域南下的越人逐渐融合,形成瓯越。瓯越在秦以前属“百越”。在当时,当地居民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古越语,属于侗台语系,而非汉语。公元前333年,楚国灭越,加强了对吴越的统治,直到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历时112年。由于楚人在吴越的势力和影响,东楚方言与古吴越语相融合,形成了一种新的汉语——“江东方言”,吴语的直接祖先。唐代《慧琳音义》把江东一带所说的方言合称为“吴楚之音”。温州话中较古老的词汇,大多可以追溯到“江东方言”,亦是温州话中白读系统的主要来源。秦汉时期,汉人对吴越地区正式开拓,但浙南、福建仍是越人天下,越人建立的东瓯国与闽越国一直处于独立状态。虽然汉武帝时东瓯国“举国徙中国,乃悉举众来,处江淮之间”,但迁走的仅限瓯越的王族与豪强。期间来自汉语的借用词越来越多,不过瓯越方言的主要词汇仍是土著词语。“江东方言”六朝时期开始分为“吴语”和“闽语”。温州从东汉公元323年建郡一直属会稽郡,据东晋郭璞的记载,瓯越人应从六朝开始说古吴语。因与闽语区接壤,温州话中也保留了较多与古闽语相同的特征。唐宋时期,几次大规模的移民潮,尤其是南宋迁都后,温州汉人大量增加,汉人从中原带到瓯越的正统汉文化对当地汉语方言进行了同化,中原方言在温州话中留下了文白异读的特点。在北方汉语几经变更后,温州话仍然保持了很多汉语的古老特征。温州话与古闽语、古楚语、古江东语都有密切的联系,对研究汉语语音史和语言史都具有特殊的意义。温州是南戏的发源地,留传的南戏作品都含有不少温州话。由于南戏对元曲及元明小说影响深远,学者们在注释考证这些作品时都需要大量引用温州话。温州鼓词是流行于浙江温州及其毗邻地区的一个曲艺品种,俗称“唱词”。因过去的艺人多为盲人,故又称为“瞽词”或“盲词”。它用温州方言(以瑞安话为标准音)表演,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清代中期已见流传。“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温州人说温州话”,温州话的复杂性,使其一直被认为是全中国最难学习的方言之一。如下表所示,温州话和各支官话的相似度基本上都是南方各种方言中最低的。 各地区方言相似度表:在温州民间广泛流传着这样的说法:由于温州话极为难懂且语法结构奇特,因此在中越战争期间,它被用于编写密码,其完美的保密性和情报作用可与太平洋战争时期的纳瓦霍语相媲美。但官方并无此类记载,不过不少语言专家认为温州话十分适合用于编写军用密码。次浊声母分为带紧喉和带浊流两套,前者只拼阴调类,后者只拼阳调类。零声母开头有轻微的喉塞音 。上声带有紧喉成分,入声为长音。温州话的阴上和阳上、阴入和阳入,实际上是一个声调,只有清浊的差别,可统称上声、入声。由于浊音对调值的同化作用,所以会有微小的调值差异,但是没有辨义作用。某些郊县话可能有调类之差别。一般的两字组变调调型共有13种,连续变调产生3个新个声调:˩˧ 13、˥˧ʔ 53(带紧喉成分,下表未标)、˩ 1(短而弱)。文白异读,乃汉语方言甚至汉字文化圈中比较常见的语音现象。其形成原因是在不同的时期,当地语言从外界强势语言中吸收了部分字的发音,并在该语言中与该字原本读读音共存。新的发音被称为文读,或者“读书音”;原有的发音则为白读,或被称为说话音。随着该语言的自然发展,现今的发音也与当初引入的读音大有不同。在温州话中,文、白读音丰富多样,变化复杂,使方言词语更加丰富。但多数词的文白读音是相对固定,不能任意变读的。文白读音运用不同,使含意也不相同。例如:第一百货商店的缩写“一百”,要用文读;作为基数词就要用白读,如“一个”。外地人来温州,感到温州话最难学的是辨别不了哪个字、哪个词在什么时候该文读或该白读,用不当,不但令人听不懂,有时候还会闹出笑话。 例如温州民谣《叮叮当》中有一句“三角门外仙人井,妙果寺里猪头钟”,这里的“角”字应白读念成了/ʨia/(脚),而人们常说的“三角城头”里的“角”却只能文读成/ko/(各)。这些文白对应的语音材料,为我们了解汉语语音发展演变提供了一定的线索。本土固有词汇可包括百越遗留词汇,及一些吴语瓯江片之外不用的具有本土特色的词汇,如:疑似来自古越语的词汇:这些词汇及表达方式,在瓯语之外的汉方言中,都是极其罕见的。瓯语作为吴语的东瓯片,言语中有不少词汇能与北部吴语区相通。如:一些词汇吸收于古文言词汇如:亦有部分继承古汉语的词汇能与粤语、闽语及官话相通。 如“落雨”、“相伴”、“不啻”等。词汇比较:如“喜欢”、“电脑”以及大量现代书面语词汇。下表中的是汉语方言的一些基本词汇,在温州话内部说法较为统一,而在其他地方基本没有同类说法(瓯江片周边地区的方言可能有少量受其影响;有的在其他地方有极少零散的分布):温州人称“豌豆”则为“蚕豆”。习惯将名词置于定语之前,而将动词置于副词之前,与现代汉语正好相反。仍使用一些古汉语中的语法。在使用完成式时,温州话的语序会被强制转换为SOV。助词叠词的使用,也是温州话的特色之一。

相关

  • 石油工程石油工程(Petroleum engineering)是和碳氢化合物生产有关活动的工程学领域,碳氢化合物可以是石油,也可以是天然气。探勘及石油生产定义为石油及天然气产业的上游产业。地球科学
  • 稳定岛稳定岛理论是核子物理中的一个理论推测,核物理学家推测原子核的质子数和中子数为“幻数”的超重元素会特别稳定。假如这个猜测正确的话,那么某些特定的超重元素的同位素将比其
  • 奥伊勒乌尔夫·斯万特·冯·奥伊勒(瑞典语:Ulf Svante von Euler,1905年2月7日-1983年3月9日),瑞典生理学家和药理学家。他因为神经递质方面的工作,与伯纳德·卡茨、朱利叶斯·阿克塞尔罗
  • 政治自由政治自由,是一种政治思想、西方历史的核心概念,也是民主社会间最重要的(真实或理想)特征之一。构成政治自由理想的条件,根据政治光谱上各派别的团体和个人的立场不同,其所持看法也
  • 克鲁克斯管阴极射线管(Cathode ray tube,又称“显像管”、布劳恩管)是一种用于显示系统的物理仪器,曾广泛应用于示波器、电视机和显示器上。它是利用阴极电子枪发射电子,在阳极高压的作用下
  • 183线市道183号 楠梓-五甲,是目前唯一全线均位于高雄市境内的南北向市道。北起高雄市楠梓区经建路,沿途经高雄市凤山区与台25线共线,南至高雄市前镇区,全长共计16.303公里(公路总局资料
  • 马鲁古海板块摩鹿加海板块是位在印尼大巽他群岛东部的小型板块。摩鹿加海板块在理论上被认为是一个小的构造板块,承载着北苏拉威西、马鲁古海和一部分在一个散布着许多小板块的地区的班达
  • 绍兴绍兴(1131年-1162年)是南宋皇帝宋高宗的第二个也是最后一个年号,共计32年,有承继前业,振兴昌盛又或是绍奕世之宏修,兴百年之丕绪之意。绍兴三十二年六月宋孝宗即位沿用。1. 郾城之
  • 警察大学警察大学,是为培养专业警务人员而设置的高等学校,可以指,
  • 降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INN名称:Norepinephrine、nor-epinephrine,也称Noradrenaline、nor-adrenaline--,缩写NE或NA),旧称正肾上腺素,学名1-(3,4-二羟苯基)-2-氨基乙醇,是肾上腺素去掉 N-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