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力普·奥尔良

✍ dations ◷ 2025-10-19 15:56:04 #菲力普·奥尔良
菲利普二世,奥尔良公爵(法语:Philippe II, Duke of Orléans,1674年8月2日-1723年12月2日),沙特尔公爵(法语:Duke of Chartres,(1674年–1701年),奥尔良公爵(1701年–1723年)1715年到1723年的法国摄政王。他生于圣克卢(Saint-Cloud)法式城堡,法国国王路易十三次子奥尔良公爵菲利普一世和他第二位妻子莱茵-普法尔茨郡主伊丽莎白·夏洛特(Elizabeth Charlotte, Princess Palatine) (1652年–1722年)所生的唯一的成年儿子。他也是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的侄子。当菲利普一世第一任妻子英格兰的亨丽埃塔于1670年于圣克卢逝世后,有传言说她是被菲利普一世或他的情人菲利普·洛林毒杀的。菲利普一世是同性恋者及与菲利普·洛林的亲密关系,是法国宫廷公开的秘密。他们的关系维持到菲利普一世于1701年逝世时。翌年,菲利普一世娶了普法尔茨选帝侯卡尔·路德维希一世的女儿黑森州卡塞尔的伊丽莎白·夏洛特为第二任妻子。不久,伊丽莎白·夏洛特于1671年生了一个短命的儿子瓦卢瓦公爵,翌年再生了菲利普二世,后来成为法国摄政王及于1676年生了女儿洛林公爵夫人伊丽莎白·夏洛特,后来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法兰兹一世的母亲。菲利普二世作为法国国王路易十三的孙子,这使他从诞生便有王爷风范的资格,以及有权在国王面前坐下扶手椅上。出生时,菲利普二世就被封为沙特尔公爵,但是因为他是次子,他并没有受到像兄长瓦卢瓦公爵的热情待遇。菲利普二世出生时是王位第四顺位继承人,仅次于路易十四的儿子大太子路易,自己的父亲奥尔良公爵菲利普一世和他的哥哥瓦卢瓦公爵。当菲利普二世出生后,他的伯父路易十四正在他的权力的顶峰。1676年,瓦卢瓦公爵死在巴黎皇家宫殿,使得菲利普二世成为奥尔良家族新的继承人;其后未来的奥尔良公爵继承人将被封为沙特尔公爵。他悲痛欲绝的母亲当时正在怀有菲利普二世的妹妹伊丽莎白·夏洛特。菲利普二世生活在圣克卢的法式城堡及巴黎皇家宫殿由他的启蒙老师纪尧姆·杜布瓦教育下成长。他受到当时法国顶尖的历史学家、系谱学家、科学家和艺术家等参与纪尧姆·杜布瓦的教育计划。1701年,其父菲利普一世逝世,菲利普二世继承其父的爵位为奥尔良公爵(1701年–1723年),菲利普二世曾参加大同盟战争(1689-1697),其作战勇猛颇受时人肯定,但路易十四不让他在大同盟战争中参与指挥。其后菲利普二世在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于1706年在意大利的都灵围城战及于1707-1708年间在西班牙展开的阿尔曼萨战役指挥法军作战。在奥尔良公爵1715-1723年的摄政期间,他曾数次尝试改善法国的财政状况,最有名的一次是苏格兰银行家约翰‧劳的改革,却因为密西西比公司的泡沫而失败了。在外交方面,摄政王受到西班牙国王腓力五世的威胁,因为腓力五世也想成为法国的摄政王,于是奥尔良公爵就和英国、荷兰、奥地利结盟,并对西班牙宣战(四国同盟战争)。结果西班牙四处战败,只得在1720年签订《马德里条约》。奥尔良公爵生活放荡无度,特爱寻欢作乐,平常被一大群宠臣包围着,每天晚上他都跟些酒色之徒冶游无度,人们因此咒称这些宠臣为“该死的朋友”(或“被辗死的”,意思是在车轮下辗死才大快人心)。1723年12月2日,他因中风而死去。奥尔良公爵本性善良、正直而聪颖,具有亲和、宽大、诚正、口才及高教养的优点。但他却把天生的优良品质白白糟蹋了。整个宫廷也效仿摄政王,腐化之风在法国社会中蔓延开来,特别是宫廷从凡尔赛迁回巴黎后,立刻让巴黎感染了摄政的放荡风气,王宫上下立刻从路易十四时期的神圣、节制松弛下来,沦于放纵逸乐。至今,“摄政时期”(Régence)这个词在法语中仍是混乱与放荡的同义词。Philippe also produced several illegitmate children with various women. Three of those children were acknowledged.By Florence Pellerin:By Marie Louise Le Bel de La Boissière:By Christine Charlotte Desmares:

相关

  • 病毒蛋白病毒蛋白(英语:viral protein)是指由病毒基因组编码的蛋白质。病毒蛋白非常的多样化且与今日细胞生物中的蛋白有很大的不同。比如源自病毒的逆转录酶和RNA复制酶,这些独特的酶在
  • 恶性高热恶性高热、致命高热(英语:Malignant hyperthermia (MH))是病人因全身麻醉而导致的严重反应,是因为使用特定全身麻醉药而引发的罕见危及生命病症(英语:life-threatening condition),
  • 消化系统消化系统(英语:digestive system)是多细胞生物用以进食、消化食物、获取能量和营养、排遗剩余废物的一组器官,其主要功能为摄食、消化、吸收、同化和排遗。其中有关排遗的部分,也
  • 东欧东欧,多半是指白俄罗斯、乌克兰、俄罗斯等前苏联国家等的欧洲东部,直至德国、瑞士、意大利(不含);但缺乏明确的定义和边界,一般有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种划分方法:自然地理方面的东
  • University of Minnesota明尼苏达大学双城分校(英语:University of Minnesota, Twin Cities),是位于美国明尼苏达州双城区(即明尼阿波利斯及圣保罗)的一所公立大学,为明尼苏达大学系统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
  • 保罗·埃利希保罗·埃尔利希(旧译欧立希,德语:Paul Ehrlich,1854年3月14日-1915年8月20日),德国细菌学家、免疫学家。较为著名的研究包括血液学、免疫学与化学治疗。埃利赫预测了自体免疫的存在
  • 汤匙汤匙(tablespoon,简称tbsp,又译餐桌匙),是一种进食用的匙,以及一个容量单位,其最常见的用途为喝汤,因而得名。汤匙有烹调上也是一种容量量度单位。不同国家对汤匙的标准并不一样,但通
  • 乙酸铀酰乙酸铀酰(UO2(CH3COO)2·2H2O)是铀的乙酸盐,是由黄绿色斜方晶体组成的黄绿色结晶固体,带有轻微的醋酸气味。乙酸铀酰有轻微的放射性,其放射性的精确数值取决于所含铀的同位素。
  • 冯伟衷冯伟衷(英语:Aloysius Pang Wei Chong;1990年8月24日-2019年1月23日),原名冯伟忠,新加坡影视男演员及歌手,曾为新传媒私人有限公司旗下部头合约艺人,亦是新传媒八公子之一。冯伟衷曾
  • 塞缪尔·约翰逊塞缪尔·詹森(英语:Samuel Johnson,1709年9月7日-1784年12月3日(儒略历)),常称为詹森博士(Dr. Johnson),英国历史上最有名的文人之一,集文评家、诗人、散文家、传记家于一身。前半生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