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子轨道理论
✍ dations ◷ 2025-11-14 17:33:10 #分子轨道理论
分子轨道理论(英语:Molecular orbital theory),简称MO理论,是处理双原子分子及多原子分子结构的一种有效的近似方法,是化学键理论的重要内容。它与价键理论不同,后者着重于用原子轨道的重组杂化成键来理解化学,而前者则注重于分子轨道的了解,即认为分子中的电子围绕整个分子运动。计算化学中常以原子轨道线性组合近似来计算分子轨道波函数:式中的cij系数可由将等式代入薛定谔方程以及应用变分原理求得。简单地讲,该方法意即,分子轨道由原子轨道组合而成。原子轨道波函数各乘以某一系数相加或相减,得到分子轨道波函数。组合时原子轨道对分子轨道的贡献体现在系数上,组合前后轨道总数不变利用分子轨道理论与价键理论通常只是从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去看问题,常常会得到相同的结论。只是有时分子轨道理论的思想与计算过于复杂,在研究简单问题时,价键理论反而更显得简单明了。或者说,价键理论对于分子定态的性质(键长,键角等)的解释和分子轨道理论相近,而分子轨道理论在研究和电子激发相关的性质时(分子颜色,光电子能谱等)更为有效分子轨道理论认为,分子轨道由原子轨道线性组合得到,分布在整个分子之中。分子轨道仅仅是一个薛定谔轨道,包含数个(通常只有两个)原子核。由此可衍生出成键、反键和非键轨道的概念:分子轨道法的基本要点,即LCAO-MO法的基本原则包括:除了遵照LCAO-MO的三条基本规则外,电子填充规则也适用于分子轨道理论:构筑原理、泡利不相容原理以及洪德规则。键级被定义为分子中成键电子总数减去反键电子总数再除以2得到的纯数,是分子稳定性的量度。键级大于零是分子存在的前提。各种分子轨道具有不同的对称性,可依此将其分为σ、π与δ三种类型。
相关
- 单氯丙二醇3-氯-1,2-丙二醇(3-MCPD),分子式C3H7ClO2。无色、有愉快性气味的吸湿性液体,放置后逐渐转变为微带绿色的黄色液体。溶于水、乙醇、乙醚、丙酮,微溶于甲苯,不溶于四氯化碳、苯和石
- 开放阅读框架开放阅读框(英语:Open reading frame;缩写:ORF;其他译名:开放阅读框架、开放读架等)是指在给定的阅读框架中,不包含终止密码子的一串序列。这段序列是生物个体的基因组中,可能作为蛋
- 艺术家艺术家是指进行艺术作品的创造活动的人物,包括写作、绘画、摄影、表演、雕塑、音乐、书法及舞蹈、等艺术领域,通常是有比较高的成就或拥有独特的个人风格,从而具备了一定的美学
- 疫情防控指挥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是中国大陆各地政府部门为应对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而成立的指挥部。最早成立指挥部的是疫情最初爆发地湖北省武汉市,之后中国大陆受疫情
- 相互理解性相互理解性(mutual intelligibility)指语言学上的互通程度(亦称互懂程度),为某种语言的使用者在从未接触另一种语言(包括听或学习)的情况下,能通过听力或(及)阅读理解另一种语言的程度
- 真值在逻辑中,真值(truth value),又称逻辑值(logical value),是指示一个陈述在什么程度上是真的。在计算机编程上多称做布林值、布尔值。在经典逻辑中,唯一可能的真值是真和假。但在其他
- 白桦茸Boletus obliquus Ach. ex Pers. (1801) Polyporus obliquus (Ach. ex Pers.) Fr. (1821) Physisporus obliquus (Ach. ex Pers.) Chevall. (1826) Poria obliqua (Ach. ex
- 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玻色–爱因斯坦凝聚(Bose–Einstein condensate)是玻色子原子在冷却到接近绝对零度所呈现出的一种气态的、超流性的物质状态(物态)。1995年,麻省理工学院的沃夫冈·凯特利与科罗
- 视觉系统视觉系统是神经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使生物体具有了视知觉能力。它使用可见光信息构筑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视觉系统具有将外部世界的二维投射重构为三维世界的能力。需要
- 卵母细胞卵母细胞(Oocyte)在卵子发生过程中进行减数分裂的卵原细胞。在卵细胞发育过程中,一个卵原细胞首先经过有丝分裂进行复制产生一个初级卵母细胞;随后初级卵母细胞通过减数分裂产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