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4年至775年间碳14飙升

✍ dations ◷ 2025-02-23 21:21:18 #774年,775年,天文现象,树木学,地层学

774年至775年间碳14飙升是指在公元774年至775年间,树木年轮中碳14(14C)的浓度增长了1.2%,是普通的背景小幅度波动的20倍。 研究人员在研究日本柳杉时发现了这一现象,随后依照树轮年代学的有关理论确定了该现象具体的发生时间。此外,在南极冰层的核心地带检测出了铍的同位素10Be(英语:beryllium-10)的激增,这一现象也与774年至775年间发生的事件相关。

该现象似乎在全球都有发生,在德国、俄罗斯、美国和新西兰树木的年轮中都有类似的碳14飙升的现象存在。

碳14的浓度激增了约1.2%,随后又逐渐减少(见右图)。这种模式和大气中碳14浓度突然增多表现出的模式很接近,暗示出这是一次突发事件。经计算,此次事件期间,全球碳14的产量为 (1.1至1.5)×108 原子/cm2。

目前,对于事件的发生,人们有几种不同的解释。

公元774年。在这一年中的复活节季,诺森布里亚人将他们的国王阿尔莱德从约克放逐;他们拥立了摩尔之子埃塞雷德为王,让他统治了四个春秋。这一年垂暮的天空中也出现了一个红色的十字架;麦西亚人和肯特人在奥特福德交战;在南撒克逊人的土地上,人们也看到了些奇妙的蛇。

根据《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的记载,774年间,英国的天空中出现了“红色的十字架”。鉴于人们没有发现超新星爆发的痕迹,“红色的十字架”被认为是极光。

中国也没有关于770年代中期极光的史料记载,只有在762年有极光的记录。770年代的彗星观测也与预期的大气现象不符。相反,根据记载,775年发生了一场异常的“雷暴”。

最常见的一种说法是,这次的碳14飙升是一场强烈的太阳耀斑引发的太阳粒子事件所造成的。这场太阳耀斑可能是有史以来最强烈的一次,但仍在太阳的极限以内。此外也有人提出过伽玛射线暴的可能性,但这似乎不太可能,因为同位素10Be和36Cl(英语:Chlorine-36)的浓度水平也出现了和碳14类似的情形。

在宇宙同位素的记录中,774年的这次事件是在过去的1.1万年间最强烈的一次,但绝非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公元993年至994年期间发生了类似的事情(英语:993–994 carbon-14 spike),但是强度只有774年到775年的0.6倍。此外,人们怀疑类似的事件在全新世年代也有发生。

从这些统计数据中,人们可能会估计这种事情可能上万年才能发生一回,而稍微轻微一些的可能每一千年、每个世纪都会发生。774年的这次事件并没有对地球生命造成多大的损害,但是如果它在现代社会中发生的话,很可能会对现代科技造成极大的破坏,首当其冲的就是通讯行业和卫星导航系统。此外,太阳耀斑所造成的这些同位素的变化也会给宇航员造成危险。

相关

  • 靶向治疗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靶向治疗或靶向分子治疗(英语:Targeted
  • 化学史化学史的范围从远古时代一直延伸到今日。到了公元前100000年,各个古文明的科技,像是从矿石提炼金属、制作陶器、酿酒、制作颜料、从植物中提取香料和药物、制备奶酪、染布、制
  • 脱氢抗坏血酸脱氢抗坏血酸(Dehydroascorbic acid, DHA)是氧化形式的抗坏血酸(维生素C)。维生素C以DHA的形式通过葡萄糖转运体(GLUT1)进入在有大量自由基产生的线粒体中并聚集。脱氢抗坏血酸已
  • 丹麦女孩《丹麦女孩》(英语:The Danish Girl)是2015年的一部英国传记剧情电影,由汤姆·霍伯执导,改编自大卫·埃伯肖夫(英语:David Ebershoff)于2000年出版的同名小说,以丹麦画家莉莉·埃尔伯
  • 邹一桂邹一桂(1686年-1772年),字原褒,号小山,晚号二知老人,江南无锡(今江苏)人,清朝政治人物、画家,进士出身。邹一桂生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自幼受家庭熏陶,攻读经书,且酷爱绘画。雍正五年(1727
  • 德国总理联邦总理(德语:Bundeskanzler,简作Kanzler)是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政府首脑,是德国事实上的最高领导人。其有权直接任命联邦政府各部长,并确定德国联邦政府的政治方针。德国总理由德
  • 汉灭朝鲜之战汉灭朝鲜之战是一场由汉帝国对卫满朝鲜在公元前109年至前108年发动的战争,战争以汉朝胜利,古朝鲜灭亡告终。战争起因为卫满朝鲜国王卫右渠阻止朝鲜半岛南方的辰国前往汉朝与汉
  • 希尔反应希尔反应(Hill reaction)是指在光照条件下,绿色植物的叶绿体裂解水,释放氧气并还原电子受体的反应。该反应由英国科学家罗伯特·希尔发现,故称“希尔反应”。原始文献发表于英国
  • 布哈努丁布哈努丁·阿尔贺尔米(马来语:Burhanuddin Al-Helmy,1911年-1969年),马来西亚政治家,通晓马来语、英语和阿拉伯语。日治时期,曾任行政部门的回教事务与马来风俗顾问官。二战后,曾任马
  • 吴天显吴天显(1791年-1866年7月),谱名健彰,又名天显,号道甫,小名阿爽,洋人称之“爽官”(Samqua)。清朝著名买办、颇具争议性的政治人物。有些书籍称之为吴天垣,有误,吴天垣是吴天显之弟。乾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