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马刺战役

✍ dations ◷ 2025-09-13 20:45:40 #1302年法国,1302年战争,科尔特赖克历史,弗兰德参加的战役,法国参加的战役,中世纪战役

金马刺战役(荷兰语:Guldensporenslag,法语:Bataille des éperons d'or)是1302年7月11日在弗兰德的科尔特赖克(今属比利时)附近发生的一场战役。该战发生日如今是比利时弗拉芒社群的官方假期。尽管战争的双方是弗拉芒人和法国人,但是战争仍然属于封建性质,而不是民族战争。

弗拉芒在法兰西帝国内享有特色地位,在名义上服从法国。但从伯爵博杜安二世开始,情况发生了变化。弗拉芒在羊毛贸易上和英国关系较为紧密。布鲁日,根特,伊珀尔等城市规模也不断扩展。而旧有的封建体制不能适应新的经济关系。1294年,法国和英国开战,弗拉芒选择和英国结盟(1297年1月7日签约)。1300年1月6日,弗拉芒与法国签订停战约定,法国重新恢复对弗拉芒的统治地位,弗拉芒的一些列领地被分封给法国贵族。1302年3月,由于贵族在弗拉芒征收过高的赋税,遭到根特居民的强烈反抗,亲法派在占据布鲁日后,想重新夺回根特。根特市政当局为了避免报复,选择了中立的政策。法王出于报复,与弗拉芒人之间的战争亦不可避免。

此战源于法国试图吞并弗兰德伯国。后者曾是法兰西王国的领土,并于1297年被并入王室领地,却有效地抵抗法国的中央集权。1300年,法王美男子腓力四世指定沙蒂永的雅各(Jacques de Châtillon)为弗兰德的统治者,并将弗兰德伯爵当皮埃尔的居伊(Guy of Dampierre)扣为人质。这在许多有影响力的弗拉芒人的行会中引起了很大骚动。

在被法国军队逐出家园之后,1302年3月18日,布鲁日的市民们重回这座城市并杀死了他们见到的每一个法国人。这次屠杀也被称作“布鲁日晨祷”(Brugse Metten),屠夫Jan Breydel和Pieter de Coninck成了该次起义的领导人,布鲁日大广场保存着二人的塑像。法国总督Jacques de Châtillon勉强逃脱。这个名称采用了西西里晚祷的喻意。根据传说,布鲁日市民们通过要求被怀疑对象用荷兰语念一句荷兰短语(即英文shield and friend,中文“庇护和朋友”)来判断他是不是法国人。 那些难以用荷兰语念这句口令(shibboleth)的人便被杀掉了。

法国国王对此绝不会坐视不管。他派出伯爵阿图瓦的罗伯特二世(Robert II of Artois)率军征讨弗兰德。弗拉芒人方面则有两支武装,其一是由弗兰德伯爵居伊之孙于利希的威廉(William of Jülich)以及彼得·德·科宁克(Pieter de Coninck)率领的3000名布鲁日民兵;其二则是由弗兰德伯爵居伊之子那慕尔的居伊(Guy of Namur)和居伊伯爵的另外两个儿子,带领着从布鲁日城郊地区和沿海地区召集的2500人。两支队伍在科尔特赖克附近会师。来自东边的由根特的扬·波尔鲁特(Jan Borluut)率领的2500人,以及来自伊佩尔的由泽兰的扬·范·雷内塞(Jan van Renesse)率领的1000人也相继赶到。

弗拉芒人的武装主要是由工匠和农民组成的民兵,他们装备着Goedendag和被称作geldon的长矛,武器可以达到刺和砍的目的。他们以组织有序,训练有素而著称,这令他们擅长使用geldon。他们的总兵力达9000人,包括400名贵族。和法军以及其他封建军队最大的不同在于,弗拉芒人的军队几乎全部是步兵,只有指挥官骑马,而骑马主要是显示指挥官的领导地位,骑马作战倒在其次。他们在战斗初期采取防守态势。

相比之下,法军则是标准的封建军队,由2500名贵族骑兵(包括骑士和骑士扈从)组成。1000名弩兵,1000名矛兵和数量达3500名的其他轻步兵支援着他们。总兵力约8000人。该时期的军事理论将1名骑士的战斗力视为与10名步兵相当。

弗拉芒人在于7月9日到10日对科尔特赖克的进攻失败后,于7月11日在科尔特赖克郊外的一片旷野与法军遭遇。

这块田野上布满了无数小溪和沟壑,不便于法国骑兵冲锋攻击弗拉芒人的防线。法军命令侍从用木材架设在小溪上,但未等架设完成,大批法军步兵便带头冲锋,并且在近战中占据了上风。但是,法军指挥官阿图瓦的罗伯特二世却撤回了步兵,以便让骑兵出击,从而将得胜的功劳加在贵族骑兵的头上。然而由于骑兵被回撤的步兵挡慢了速度,以及弗拉芒人战术稳健,法国骑兵成了重装弗拉芒民兵的囊中之物。当法军意识到战斗失利后,撤退时才被弗拉芒人追了10公里便溃不成军。

在战斗开始前,弗拉芒军不是被命令对法军不留活口,就是不顾利用被俘虏的敌方骑士或贵族索要赎金的军事习惯;现代理论表明,弗拉芒军有一个明确的命令要求在战斗未分胜负前不得留俘虏(这是为了避免弗拉芒步兵把他们的俘虏带到弗拉芒军防线后面,从而打乱弗拉芒军的阵形)。战役中法军的最高指挥官阿图瓦的罗伯特二世在战场上被围攻而死亡(根据一些故事传说,他曾经向弗拉芒人求饶,但被弗拉芒人拒绝,因此他声称“他们不懂法国人”)。

大批法国骑士的金马刺被弗拉芒人缴获,这场战役由此而得名;至少1000名贵族骑兵战死,有些同时代的记述中称超过一万法军战死或负伤。缴获的法国金马刺被悬挂在科尔特赖克的圣母教堂内,以纪念这次伟大的胜利,但仅过了八十年便在西罗泽贝克战役(荷兰语:Slag bij Westrozebeke)后被法军重新夺回。

著名的伤亡者如下:

这场战役是14世纪中从1297年斯特灵桥之役开始的一系列战役之一, 显示了训练有素且装备精良的步兵可以击败骑兵(另一个相似的范例是1386年的森帕赫战役(Battle of Sempach))。苏格兰人此后接受了这一攻击性步兵的理念,并将其运用在班诺克本战役的战场上。在班诺克本战役中,苏格兰schiltron攻击并摧毁了英格兰骑兵。

这场战役也是弗拉芒政治独立进程中的里程碑。该战役的发生日如今被比利时弗拉芒社群设立为弗拉芒社群日(Day of the Flemish Community)。

弗拉芒作家亨德里克·康西安斯(Hendrik Conscience)在他的作品《弗兰德之狮》(荷兰语:De leeuw van Vlaanderen)中为该战役加上了传奇色彩。这场战役另一个常被提及的特点是,它是当时少数成功的农民及镇民起义,而当时欧洲绝大多数农民起义都被镇压了。

芭芭拉·塔奇曼(Barbara Tuchman)在中将其描述为农民起义。尽管得胜的军队装备良好,但最初的起义仍然是个民间起义。然而最终弗拉芒贵族参加了这次战役——每一位弗拉芒领袖都是贵族或贵族后裔,400名拥有贵族血统者在战役中站在弗拉芒方面进行战斗。

这场战役的结果——被视为无敌的一大支骑兵部队被较“平庸”但却装备精良且训练有素的聪明的步兵彻底击溃——带给欧洲的军事统帅们以极大震撼。本战役也为终结骑兵至高无上的认识起到了作用,并引发了对军事策略和技术的深度重审。该战役对19世纪的弗拉芒民族主义运动有着巨大影响,19世纪末,荷兰语成为法定官方语言。而各种政治力量对该战役均有不同的解读。比利时国家主义者认为该战役是比利时人民反抗外来压迫的胜利,而弗拉芒民主主义者则认为该战役是和比利时说法语的人士的政治较量。二战期间,弗拉芒人和德国人也较为合作,20世纪60年代,比利时也由单一制国家变成联邦制国家,比利时的语言边境在1963年也得到确立。

相关

  • 全球饥饿指数全球饥饿指数(GHI)是一个多层面的统计工具,用于描述国家的饥饿状况。可利用GHI评估全球对抗饥饿方面的进步和失败。GHI每年更新一次。该指数由国际粮食政策研究所(IFPRI)采纳和进
  • 斯卡根斯卡恩是丹麦最北点的一个小镇,在丹麦行政区重组之前属于北日德兰区,重组之后属于北日德兰大区。人口达8347人。
  • 昭和金融恐慌昭和金融危机是日本1927年3月昭和天皇在位时发生的经济危机。金融危机本是指一个抽象的经济现象,但在日本,若无特别说明,金融危机通常指代1927年发生的昭和金融危机。另外昭和
  • 台中市葫芦墩文化中心编织工艺馆台中市葫芦墩文化中心(全衔为台中市政府文化局葫芦墩文化中心)是位于台湾台中市丰原区的公立艺文场所。其前身为“台中县立文化中心”,公元2010年(民国99年)12月25日台中县市合
  • G1 期G1期是细胞周期中间期的一个阶段,位于S期之前。对于大多数细胞,G1期占据了其寿命的大多数时间。细胞在此期间复制细胞器并合成生长所需的糖、蛋白质和脂质,因此需要大量结构蛋
  • 㺢㹢狓㺢㹢狓(拼音:huò jiā pí,注音:ㄏㄨㄛˋ ㄐㄧㄚ ㄆㄧˊ,学名:),是一种一直到1901年才在非洲扎伊尔森林发现的大型哺乳动物,又称作欧卡皮鹿。它是长颈鹿科中的一种偶蹄动物。它与长
  • 斯德望二世 (埃及)斯德望二世(阿拉伯语:إسطفانوس الثاني غطاس‎;Stéphanos II Ghattas, C.M.;1920年1月16日-2009年1月20日)俗名加塔斯,是与罗马天主教会共融的埃及科普特礼天主
  • 卧底 (消歧义)卧底即是对敌方阵营进行秘密潜入、以进行暗中调查与搜集情报的工作的特工,也可以指:
  • 汉斯·艾斯勒汉斯·艾斯勒(德语:Hanns Eisler,1898年7月6日-1962年9月6日),犹太人,奥地利作曲家、音乐理论家和社会活动家。他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国歌《从废墟中崛起》的作曲者,在欧洲乐坛享有盛
  • 正片 (电影杂志)《正片》(Positif)是1952年创立的法国电影杂志,它是现存历史第二悠久的法语电影杂志,仅晚于《电影笔记》;目前总部位于巴黎,每个月发行一期。《正片》常被认为是另一个法国电影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