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直阵挛发作

✍ dations ◷ 2025-08-09 00:09:45 #强直阵挛发作
强直-阵挛性发作(英语:tonic-clonic seizure),又称为大发作(英语:grand mal seizure),是最为常见的全身性发作类型。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常见于儿童。强直-阵挛性发作包括强直期(tonic phase)与阵挛期(clonic phase)两部分。在强直期中,患者丧失意识,全身肌肉出现持续的强直性收缩,颈与躯干屈曲后反张,眼球上翻或凝视,双上肢上举后内收前旋,双下肢屈曲后伸直,口部张开后闭合,喉肌痉挛。强直期可持续10至20秒。此后进入阵挛期,全身肌肉节律性收缩,每次阵挛间有短暂间隔,频率逐渐放缓,间隔逐渐变长,幅度逐渐增大,最终在一次剧烈痉挛后停止。在强直期与阵挛期中,患者可伴有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瞳孔放大,呼吸暂停,唾液、汗液等分泌增多,大小便失禁等症状。阵挛期结束后进入发作后期,患者心率、血压、瞳孔、呼级等逐渐恢复正常,意识开始清醒。醒后患者常会感到头痛、疲乏、全身酸痛等。

相关

  • 阿奇霉素11–14 h (single dose) 68 h (multiple dosing)阿奇霉素(Azithromycin, /əˌzɪθroʊˈmaɪsᵻn/ )是一种属于大环内酯的抗生素,于1980年被发现,1981年推出。又翻译作阿红霉
  • β受体阻断药β受体阻断药(英语:Beta blockers),又称Beta受体阻断药、β受体阻断剂、β受体阻滞剂、β受体拮抗剂或β阻断药、乙型阻断剂,是一类用来治疗心律不齐、防止心脏病发作后的二次心
  • 遗传指纹分析遗传指纹分析(Genetic fingerprinting)有时也称为基因标定或基因鉴定等,是一种使用通过比较DNA片段来区别不同个体的方法。于1985年,由莱斯特大学的亚历克·杰弗里斯教授发明。
  • neuroblastoma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是一种在特定神经组织中形成的癌症。它最常从一侧肾上腺开始,但也可以在颈部、胸部、腹部或脊髓中发展。症状包括骨痛(英语:bone pain)、腹部、颈部或
  • H[PFsub6/sub]六氟磷酸是一种化合物,化学式为H。由于六氟磷酸根(PF6-)的非配位性,它是一种强酸。已经得到的六水合物“结晶HPF6”显示,PF6-被包含在由水分子和质子组成的截角八面体中。核磁共
  • 阿特金森县阿特金森县(英语:Atkinson County)是美国乔治亚州南部的一个县,由划出土地于1917年成立。面积891平方公里。根据美国2000年人口普查,共有人口7,609人,2005年增至8,030人。县治皮尔
  • 时钟周期时间脉冲信号(英语:Clock signal),计算机科学及相关领域用语。此信号在同步电路当中,扮演计时器的角色,并组成电路的电子组件。只有当同步信号到达时,相关的触发器才按输入信号改变
  • 麻田散铁铁素体(α-Fe) 针状铁素体(acicular α-Fe) 奥氏体(γ-Fe) 马氏体 珠光体(88%铁素体,12%碳化三铁) 贝氏体 粒滴斑铁(珠光体及渗碳体的共晶    混合物,含碳量4.3%) 碳化三铁(Fe3C) β铁
  • 孢子植物隐花植物(英语:Cryptogams,命名时类名为Cryptogamae)是指繁殖阶段不形成显著花的植物,因其是通过孢子进行繁殖,故又称孢子植物。Cryptogamae这个类名来自于希腊语的kryptos(意为“
  • 闪焰耀斑是在太阳的盘面或边缘观测到的突发闪光现象,它会释放出高达6 × 1025焦耳的巨大能量(大约是太阳每秒钟释放总能量的六倍,或相当于160,000,000,000百万吨TNT,超过舒梅克-李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