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暴风雪系列
✍ dations ◷ 2024-12-22 22:41:29 #暴风雪系列
暴风雪航天飞机计划(俄语:Бура́н,罗马转写:Buran)是一个存在于前苏联时代的可重复使用航天器计划。计划始于1976年,由当时苏联的中央空气动力学研究所(ЦАГИ;TsAGI)负责,以回应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负责的航天飞机计划。本来苏联计算了成本后对于研制航天飞机兴趣缺缺,然而政治家认为既然美国国防部也有参与美国的航天飞机计划,表示这类的发展计划并不单纯只是民间的科学探索,而是一种有效的军事武器,因此希望利用这对等的计划制造一个潜在性的军事威胁,以平衡在冷战中各方的势力。暴风雪计划是苏联的太空探索史中最大型及最昂贵的计划,但纵然暴风雪号在外型上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航天飞机相似,实际上的功能却差别甚大,特别是自动化设计和发射方式的思维。其实苏联的可重复使用航天器计划,早于1950年代末的太空时代时已经埋下了伏线。纵然这些构思没有被继续下去,及统一统筹过,但苏联的可重复使用航天器的构思相对较旧。在得知美国开始设计航天飞机并推出回应的暴风雪计划前,史上并没有任何一个计划到达生产阶段。航天飞机的构思首次见于研发高空喷气客机风暴(Burya)。风暴的研发当时已经进入原形的阶段,已知曾作出数次测试飞行,但最终被中央委员会取消这个计划。风暴的最终目标是可以携带一个核弹头,推测是前往美国后再折返基地。风暴的研发被终止是基于决定了要发展洲际弹道导弹。另一个例子是于60年代研发的Zvezda(英语:Zvezda)(俄语星星的意思),亦同样进入了原形阶段。无独有偶,在几十年后的国际空间站计划中,服务舱被命名为“Zvenzda”。在Zvezda后,直至暴风雪计划出现为止依然有零星少许的可重复使用计划。暴风雪计划的发展始于1970年代的早期,用以回应美国的航天飞机计划。正当苏联的工程师喜好一架小型而轻巧的载具之际,军方的领导却倾向直接而全面地复制拥有三角翼的大型航天飞机,原来是因为苏联政客怀疑美国的航天飞机能够捕捉卫星,藉以维持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势力平衡。航天飞机的建造始于1980年,首架成型的暴风雪航天飞机在1984年完成出厂。在1983年7月,由一架比例为实物1:8的模型(BOR-5(英语:BOR-5))进行了一次次轨道的测试飞行。随着计划进行,总共作出了五次以实物模型进行的测试飞行。后期更有一架称为OK-GLI(英语:OK-GLI),或者“暴风雪号空气动力学模疑”的试验机,安装上了四台喷气发动机在机尾进行测试。试验机能以自己力量起飞,当到达测试的指定地点后,发动机熄灭让OK-GLI滑翔回基地。这样的测试为日后的暴风雪号提供了珍贵的飞行数据。而且有趣的是,这些数据与美国的企业号试验机被喷气客机运载升空后降落的方法所得出的数据不同。另一边厢的企业号,由于其设计是打算以可重复使用的航天器为主,故设计上不可改装上喷气发动机。OK-GLI共作了24次测试飞行,直至试验机被“耗尽”为止。暴风雪号的首次及唯一一次的轨道飞行任务,于1988年11月15日UTC3:00顺利发射升空。它是由经特别设计的能源号火箭推进器送上太空。由于此次任务是无人驾驶,所以机上并没装有生命保障系统,操控台上的显视屏亦没有装上任何软件。 任务之中,暴风雪号用了206分钟围绕地球两周。在返回地球时,航天飞机在拜科努尔航天中心的跑道上进行了自动降落程序。整体而言,苏联的设计评价更高,因为发射和回收方式较美国的简单而实用得多。在缩减及实际终止暴风雪航天飞机计划前,截止1989年为止的计划飞行任务如下:其后计划中的小鸟号第二次无人飞行被更改为提前于1991年进行:在首次飞行之后,苏联因缺乏资金及当时的政局而把计划暂时搁置。导致其后的两台轨道载具,预计于1990年完成的小鸟号及1992年完成的一台永远无法完成。整个计划最终由时任俄罗斯总统的叶利钦正式于1993年6月30日宣布终止。在终止前,整项暴风雪计划已经花费200亿卢布(109)虽然坊间普遍接受了终止计划是因为缺乏资金,但亦有传闻指因暴风雪号的首次飞行返回地球时“严重损毁”,导致不可能再作第二次飞行。暴风雪与美国航天飞机一样是铝制机身外敷隔热瓦,如果损坏深及铝制机身,则会如同哥伦比亚号一样解体。而隔热瓦的烧蚀是计划中的,两国航天飞机在每次飞行后均需大面积更换因烧蚀消耗的隔热瓦,尤其在机首、机腹和机翼前缘,没有“严重损毁”却能以一米内的偏差精确着陆,而又不能维修再作第二次飞行之说。后来苏联公布了暴风雪号从轨道回来后的照片及影片以证明可用性。整个计划原意是为了提升国家形象、进行研究,以及追上和美国航天飞机计划一样同等水平的科技。当中还包括向在1986年发射升空,一直服务直至2001年的和平号空间站提供补给。但最终和平号空间站亦被一架航天飞机探访,可惜的是该架航天飞机是美国的,而并非暴风雪号。其中本来用以把和平号空间站与暴风雪号航天飞机对接的组件——暴风雪SO(即和平号对接舱),在执行“航天飞机-和平”计划前被重新拿出来并改装,以便把空间站与美国的航天飞机进行对接。除了五架正式的暴风雪号航天飞机外,还有八架试验机。试验机用以测试数据或者作大气飞行,亦有些仅为测试电子组件摆放、驾驶程序的模型。2015年国家地理频道与俄罗斯摄影团队一同到访了存放于拜科努尔航天中心112-MZK组装大楼内的小鸟号和OK-MT试验机,披露了这两架前苏联航天飞机的现状。在美国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于2003年发生空中解体事故后,均引起了不少人揣测把俄罗斯的能源号火箭及暴风雪号航天飞机重新投入服务的可能性。但是可惜的是,包括火箭推进器及航天飞机本身的所有装备,都因为苏联解体后没用而失修或被用作其他用途而不能再次重组。质量分解尺寸推进力由于暴风雪航天飞机的出现是随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之后,及由于两个航天飞机系统的外表相似性—令人联想起两款超音速客机图-144与协和飞机的相似—因此有很多人揣测冷战期间的间谍在发展苏联的航天飞机上扮演重要的角色。但除了外表的相似之外,其实还有很多重要差异存在。因此,间谍的帮助可以只有外表及早期的结构设计而已。暴风雪航天飞机及另一个前苏联的另一个围绕轨道计划螺旋太空飞机,曾被提谢尔盖·库加能科在其双部曲小说《星星是冷战玩具》(The Stars Are Cold toys)中出现。当中暴风雪号被描写为配有虚构的“跳跃发动机”,是与外星人作星际交易的首选货物。在西方的科学小说中,航天飞机常以类似的铺排出现。暴风雪航天飞机则出现在Payne Harrison的航天飞机探索小说《暴风无惧》(Storming Intrepid)。暴风雪航天飞机则出现于视像游戏《彩虹六号-鹰眼行动》的外加包装之中。在克莱格·汤玛斯的小说《冬鹰》(Winter Hawk)中曾出现一架虚构的航天飞机“Kutuzov”,用以取代苏联的激光卫星。
相关
- 巴鲁克·塞缪尔·布隆伯格巴鲁克·塞缪尔·布隆伯格(英语:Baruch Samuel Blumberg,1925年7月28日-2011年4月5日),犹太人,美国涉猎广泛的科学家、乙肝病毒发现者,此外还对库鲁病有过深入研究。他与丹尼尔·卡
- 抗酸药抑酸剂,又称抗酸剂,抑制胃酸分泌,缓解烧心、反酸的症状,常用的药物有H2受体阻滞剂和质子泵抑制剂PPI(奥美拉唑等)。如氢氧化铝凝胶、三硅酸镁、碳酸氢钠等至今已经出现三代,既第一
- 子囊孢子子囊孢子(英语:ascospore)是一种真菌的孢子,为子囊菌门真菌的有性孢子,在子囊中产生。典型的一个子囊中有八个子囊孢子,此八个孢子是在胞质融合与核聚变(英语:Karyogamy)发生后,经由一
- μ子催化Μ子催化聚变是一种核聚变过程,可以让核聚变的发生温度远低于正常情况,即使在室温下或更低的温度都可以触发核聚变。它是核催化已知聚变反应的几种方法之一。μ子是一种不稳定
- 温带大陆性温带大陆性气候是温带地区最冷月均温小于0ºC,降水较少的一种气候。可细分为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和温带干旱半干旱气候。
- α-酮戊二酸α-酮戊二酸(英语:α-Ketoglutaric acid,较早的文献称为英语:2-Oxoglutaric acid)是戊二酸的两种带酮基的衍生物中的一种(如果不特别说明,“酮戊二酸”这个术语大多数指的就是α型
- 超时工作工作狂(英语:Workaholic)指过度投入甚至沉迷于工作的人。工作狂不一定喜欢工作,可能只是强迫性地感到需要工作。虽然这个称呼通常带有贬义色彩,但有时也被用来形容某人对工作高度
- 苏氨酸苏氨酸或羟丁氨酸(Threonine)是一种必需的氨基酸,为白色斜方晶系或结晶性粉末,微甜。因结构与苏糖酸相似而得名。主要用于医药、化学试剂、营养强化剂,可以强化乳制品,具有恢复人
- 韦格蒂乌斯普布利乌斯·弗莱维厄斯·维盖提乌斯·雷纳特斯(Publius Flavius Vegetius Renatus),约活动于公元4世纪后半期。著有关于古罗马军事体制论著《论军事》,凡四卷。尽管他非军人而
- 线粒体内膜线粒体内膜(英语:inner mitochondrial membrane,缩写为“IMM”)是位于线粒体外膜内侧,包裹着线粒体基质的一层单位膜。线粒体内膜比外膜稍薄,厚约5-6nm。线粒体内膜中蛋白质与磷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