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注标记(ruby character),或称注音标示、加注音、Ruby字符、ruby或rubi,是一种表意文字的音标印刷方式,广泛地运用于日文及中文。一般这些字是放于表意文字的上方或右边,作为文字的拼音或注解。
“Ruby”或“rubi”是日本印刷业的用语,非术语的称呼则是振假名(日语:振り仮名 )。在台湾,由于标注的多为注音符号,故多称为“注音标示”、“加注音”或“加注注音”。如Microsoft Word繁体中文版的Ruby功能就译为“注音标示”。在中国大陆,用于标注的多为汉语拼音,多见于儿童刊物,一般称做“给汉字注音”或简称“注音”。
在中文里,通常使用汉语拼音或注音符号做旁注标记,但一般不在报章等一般文件或图书使用标音旁注标记,通常只用于小学的教科书或辞典,或儿童图书等。由于中国大陆通常中文只用横写,所以一般只见上方的旁注标记。台湾横直写均用,一般儿童读物多直写,注音也标示在右方为主。例如台湾每日发行的《国语日报》,所有的报导文章都使用注音旁注标记。
在书写日文和中文时,有些单字的发音经常被标注在字的上方或右方。这个动作叫做注音;它们不止用于印刷品,而且用于手写中。这可能由于以下几种原因:
Ruby原指5.5级的字体格式,在美国又称Agate,它的大小正好适合注音。现在在日文中,这词不再表示字体的名称,而是表示名词形式的标音。当它被翻译回英文时,它被称为rubi(由假名译来,日文:ルビ)。但是Ruby的拼法还是比较普遍。
除了字母以外,一些假名也会用Ruby来标注。
以下的例子将会使用表格来表示“东京”于日语拼音显示日式的Ruby字符:
以下的例子将会使用表格来表示以“臺北”显示的Ruby字符:
2011年,W3C发布XHTML旁注标记功能,这个功能不是HTML 4.01的一部分或XHTML 1.0规格(XHTML-1.0-Strict、XHTML-1.0-Transitional,以及XHTML-1.0-Frameset)中的任何一部分,而是XHTML 1.1规格中的其中一部分,并且作为HTML5规格的核心部分由W3C完成制定。
Ruby标签得到微软Internet Explorer(5.0及以上)和Google Chrome以及Mac的Safari的部分支持,但Konqueror和Opera(15.0版本之前)都不支持Ruby标签。WebKit nightly版在2010年1月添加Ruby标签支持,Safari在5.0.6版加入该功能,Mozilla Firefox 38也提供支持。
在Ruby标签未受广泛支持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使用CSS来实现。
Ruby标签也可以添加到允许自定义扩展的浏览器当中。
Ruby标签经结构化以达到向后兼容,以在主要文本后面包含在括号中的旁注字符组成,会在不支持ruby标签的浏览器里面显现出来。
W3C还为CSS level 2制定ruby模块,能允许额外自动分组和自动略去与与注释对象相同的假名。当前仅有Firefox 38提供支持。
<ruby>東<rp>(</rp><rt>とう</rt><rp>)</rp>京<rp>(</rp><rt>きょう</rt><rp>)</rp></ru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