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缪尔·柯勒律治-泰勒(英语:Samuel Coleridge-Taylor,1875年8月15日-1912年9月1日)是一名英国作曲家和指挥家,成名作是改编自美国亨利·华兹华斯·朗费罗的史诗《海华沙之歌》的同名清唱剧。
他虽有黑人血统,但仍在当时取得了巨大成功,以至于他在1900年代初在美国进行了巡回演出时,被纽约白人音乐家称为“非洲马勒”。
他出生于伦敦霍本的西奥博尔德路 (Theobalds Road)15号,母亲是英格兰人爱丽丝·黑尔·马丁(Alice Hare Martin,1856–1953),父亲是塞拉利昂克里奥尔人丹尼尔·彼得·休斯·泰勒(Daniel Peter Hughes Taylor),一名医生和政治家。他的父母没有结婚,丹尼尔在不知道爱丽丝怀孕的情况下回到了非洲,爱丽丝以诗人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的名字命名了她的儿子。他名字中的连接符可能是源自出版商的印刷错误。
爱丽丝生下这个男孩后,与她的父亲本杰明·霍尔曼斯(Benjamin Holmans)及其家族住在一起。她自己的父母也是未婚先孕,父亲是个熟练的蹄铁匠,后娶了一个不是她母亲的女人,并育有四女和至少一个儿子。这家人住在萨里郡的克罗伊登。1887年,爱丽丝·马丁与铁路工人乔治·埃文斯(George Evans)结婚。
泰勒在克罗伊登长大。他母亲认识不少懂音乐的人,他的外祖父就能拉小提琴。他小时候跟随外祖父学习,后来又出钱让他上小提琴课。15岁开始,他在皇家音乐学院学习,并转学作曲,师从查尔斯·维利尔斯·斯坦福。获得学位后,泰勒成为一名职业音乐家,不久被任命为水晶宫学校(Crystal Palace School)教授;并在克罗伊登音乐学院(Croydon Conservatoire)指挥管弦乐队。
1899年,柯勒律治-泰勒与杰西·沃尔米斯利(Jessie Walmisley,1869-1962)结婚,后者是他在皇家音乐学院的同学,比他大六岁。她的父母因为泰勒是混血儿而反对这桩婚事,但后来还是接受了他并参加了两人的婚礼。他们育有一子海华沙(Hiawatha,1900-1980)和一女格温多林· 艾薇尔(Gwendolyn Avril,1903-1998),后来都从事音乐相关事业。海华沙改编过他父亲的作品。格温多林则是一名作曲家、指挥家。
1896年左右,爱德华·埃尔加向三合唱团音乐节推荐了他,他的《A小调叙事曲》(Ballade in A minor)在那里首演。1898年,他的海华沙三部曲第一部《海华沙的婚宴》(Hiawatha's Wedding Feast)由老师查尔斯·维利尔斯·斯坦福指挥、首演,大获成功,柯勒律治-泰勒因此在美国进行了三次巡回演出。在美国,他对父亲的种族传统越来越感兴趣,曾作为最年轻的代表参加1900年在伦敦举行的第一次泛非会议(First Pan-African Conference),由此与保罗·劳伦斯·邓巴和W·E·B·杜波依斯结识。
1904年,柯勒律治-泰勒在白宫受到西奥多·罗斯福总统的接见,当时这对非洲裔男子来说是很罕见的。他的音乐流传开来,并得到了非裔美国人的大力支持。柯勒律治-泰勒试图从传统的非洲音乐中汲取灵感,并将其融入古典音乐中,就像约翰内斯·勃拉姆斯对匈牙利音乐、安东宁·德沃夏克对波西米亚音乐所做的那样。在伦敦结识保罗·劳伦斯·邓巴后,泰勒为他的一些诗歌配乐。在美国大使海约翰的赞助下,泰勒和邓巴在伦敦举行了一场联合演奏会。
不过,虽然他的音乐十分流行,但由于版权低价卖给了出版商,柯勒律治-泰勒只得到15基尼报酬。他37岁就死于肺炎,这可能要归咎于他的财务压力。他被安葬在萨里郡瓦灵顿的班顿山公墓(Bandon Hill Cemetery)。他的妻子杰西和他的儿女活得都比他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