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址效应

✍ dations ◷ 2025-04-02 18:52:28 #地震学

场址效应(英语:Seismic site effects)是一种影响地震烈度的因素 ,又称盆地效应,当震源的地震波传到地表时,因地表表面的地下介质(地盘)的软硬程度而影响此地的烈度大小。原本离震中越近烈度就会越大,但地震波传至冲积层地表时,因浅层地底下的介质,导致速度降低,引起地震波放大,不仅震幅加大,持续时间也延长。

图1显示出了地震波在水平地质层的放大效应。绿色层是较坚硬的底盘,灰色是较松软的冲积层,厚度为 h {\displaystyle h} 。当振幅为 A 2 {\displaystyle A_{2}} 、入射角为 θ 2 {\displaystyle \theta _{2}} 的S波抵达两地层的界面时,会产生振幅 A 2 {\displaystyle A_{2}^{'}} 和反射角为 θ 2 {\displaystyle \theta _{2}} 的反射波(英语:Reflection seismology)以及位在地表层振幅 A 1 {\displaystyle A_{1}} 和折射角为 θ 1 {\displaystyle \theta _{1}} 的折射波(英语:Seismic refraction)。

当折射波遇到空气层时,产生振幅 A 1 {\displaystyle A_{1}^{'}} 反射角为 θ 1 {\displaystyle \theta _{1}} 的反射波。而此地震波会在此地层不断反射与折射,如果此地层较为松软,波速会较慢,折射角会较小,震波会较密集而造成振幅会比 A 2 {\displaystyle A_{2}} 来的大,此现象称为场址效应。

场址效应的理论在1985年墨西哥城大地震中第一次被证实。此次地震震中在离墨西哥城数百千米的太平洋海岸,却对墨西哥城造成非常严重的损失。

图.2显示了离震中不同距离的地震站测得的加速度大小。

由图可知,地震烈度随着距离增加先减后增,并在地盘为冲积层的墨西哥城达到最大值。

2016年的南台湾大地震,震中虽然在高雄美浓,台南却损失最严重,因为台南多冲积平原,泥岩风化成黏土层较为松软,因此摇晃程度大、时间久;震中附近县市最大烈度多有5级甚至有6级,但因地质较坚硬,故位在震中的高雄旗山只有1.74秒、甲仙0.04秒。而场址效应让台南足足摇晃8.16秒,离震中略远却比美浓更严重。

在2016年熊本地震中,位于震中附近的益城町因多河川迹地和冲积形成的扇状地,摇晃的程度增大,导致许多房屋倒塌,人员死伤多集中在河岸等地。

根据图1,可以进行以下的理论分析:地震波两个介质沉积层( i = 1 {\displaystyle i=1} )与底下底盘( i = 2 {\displaystyle i=2} )间不断反射与折射,假设每个地层是均匀的,弹性系数、密度不变,可以导出两个地层间的幅频关系 T ¯ ( ω ) {\displaystyle {\bar {T}}(\omega )}

T ¯ ( ω ) = 2 A 1 2 A 2 = 1 cos k z 1 h + i χ ¯ sin k z 1 h {\displaystyle {\bar {T}}(\omega )={\frac {2A_{1}}{2A_{2}}}={\frac {1}{\cos k_{z_{1}}h+i{\bar {\chi }}\sin k_{z_{1}}h}}}

其中 k z 1 = ω θ i V S i {\displaystyle k_{z_{1}}={\frac {\omega \theta _{i}}{V_{S_{i}}}}} ; χ ¯ = μ 1 ρ 1 μ 2 ρ 2 cos θ 1 cos θ 2 {\displaystyle {\bar {\chi }}={\sqrt {\frac {\mu _{1}\rho _{1}}{\mu _{2}\rho _{2}}}}{\frac {\cos \theta _{1}}{\cos \theta _{2}}}}  :

图3显示了不同基岩的幅频关系 T ¯ {\displaystyle {\bar {T}}} ,其中沉积层地震波速为 V S 1 = 200   m / s {\displaystyle V_{S_{1}}=200~m/s} 。其中当频率为 f 0 = V S 1 4 h {\displaystyle f_{0}={\frac {V_{S_{1}}}{4h}}} 的整数倍时会发生极大值,此频率为共振频率。而放大水平则根据速度与 χ ¯ {\displaystyle {\bar {\chi }}} 的对比:

当沉积层不是水平时分析较为复杂(例如沉积盆地),因为须考虑到边缘的异质性(例如盆边缘)。此时须把它简化成简单的几何形状进行研究或利用数值模拟。

在盆地的地形下,因场址效应,盆地边缘会产生面波,地震的烈度会较大,并因几何形状的因素,增加幅度比水平时大5至10倍。此现象称为“盆地效应”。

1980年代,科学家成功地完成场址效应在峡谷与半圆形盆地的理论分析。而根据最新的研究,已经完成椭圆形盆地的数值模拟分析。

图.4显示了委内瑞拉首都卡拉卡斯的盆地效应。利用边界元法(英语:Boundary Element Method)求出在指定频率 f 0 {\displaystyle f_{0}} 下,s波的平面波( S H {\displaystyle SH} 波)的放大倍数 A 0 {\displaystyle A_{0}}

相关

  • 海龙卷风海龙卷风,也简称海龙卷或水龙卷,指发生在海上的龙卷风,由于特殊的气象条件,其持续时间比陆上龙卷风要长,强度也较大,但其直径比陆龙卷风略小。常以海龙卷群的方式出现。海龙卷一般
  • 演化树系统发生树(英语:phylogenetic tree)又称演化树或进化树(evolutionary tree),是表明被认为具有共同祖先的各物种间演化关系的树状图。是一种亲缘分支分类方法(cladogram)。在图中,每
  • 纸板纸板是一种纸类的通称。多数类型的“纸板”均可回收。干净(即未被加上化学物涂层)的纸板通常值得回收,但与加工成本相比,回收后价值甚微。重用后的纸板可作工业或家居用,例如切碎
  • 受膏受膏(亦称傅油、涂油)是用芳香的油、奶、水或其他物体,倾倒或涂抹,为许多宗教和种族所采用。人和事物受膏,标志其引入了神力或神灵,也可被视为使人或事物摆脱魔鬼(波斯语 drug,希腊
  • 台北第三高女台北市立中山女子高级中学,简称中山女高或中山女中,旧称台北第三高女、北二女中,创立于1897年,是一所位于台北市中山区的女子高中北市六省中之一,亦为台北市三所公立女子高中之一
  • 水牛城辣鸡翅布法罗辣鸡翅(Buffalo wings,在美国东北部简称wings)是采用鸡翅的中下部(分flats和drums),不上面粉油炸,再上以辣椒为原料的酱汁及其他调味。虽然各家有各自的酱汁配方,原本的酱汁只
  • 伊万·斯特列托维奇伊万·阿列克谢耶维奇·斯特列托维奇(俄语:Иван Алексеевич Стретович,1996年10月6日-)生于新西伯利亚州新西伯利亚,是一名俄罗斯男子竞技体操运动员,所属
  • 海洋建材海洋建材的产品都是衍生自松树的树液 ,这些原材料被用于制造肥皂,涂料,油光漆,鞋油,润滑剂的,油布和屋顶材料。术语 原本应用于以树脂为基础组件建造的木制船舶,其中包括了绳索、
  • ayumi hamasaki ASIA TOUR 2007 A ~Tour of Secret~ "LIVE + DOCUMENTARY"《ayumi hamasaki ASIA TOUR 2007 A ~Tour of Secret~ "LIVE + DOCUMENTARY"》(滨崎步 2007 亚洲巡回演唱会 A ~步姬密~ "演唱会+幕后纪实")是日本歌手滨崎步于2007年间在亚洲各国
  • 卡尔 (符腾堡)卡尔·玛利亚·彼得·斐迪南·菲利普·阿尔布雷希特·约瑟夫·米夏埃尔·庇护·康拉德·罗伯特·乌尔里希(,1936年8月1日-),生于德国腓特烈港,已被废黜的符腾堡公爵,符腾堡王位继承